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和華米科技、雲米科技、石頭科技等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小米生態鏈企業不同,智能家居品牌創米數聯最終折戟創業板。
2022年12月,深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創米數聯向深交所提交了撤回首次公开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文件。根據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創米數聯的審核。
創米數聯於2022年6月遞交招股書,准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一個月後,深交所向創米數聯發出第一輪審核問詢函,到了9月,因招股書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深交所要求其補充提交並予以中止審核,然而直至12月,創米數聯及其保薦人均未回復問詢函以及更新招股書,而是直接提交了撤回申請文件。
公开信息顯示,創米數聯成立於2014年4月,主營業務爲智能家居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攝像機、智慧門、智能貓眼等,其中智能攝像機的銷售額佔比最高。截至2021年,創米數聯旗下智能家居產品已進入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出貨總量超過5500萬台,用戶總量超過1600萬。
作爲小米生態鏈企業,創米數聯也面臨着兩條路:向左走,跟着小米苦練內功,賺辛苦錢,但同時也會遭遇一個終極難題——要跟小米走多遠?而向右走則艱難很多,即離开舒適區,發展自有品牌,擺脫對小米的依賴。
此前,創米數聯在小米的扶持下聲名鵲起,但由於過度依賴小米,導致其一直難以獨立發展,毛利率也遠遠低於競爭對手,盡管創米數聯也在試圖擺脫對小米的依賴,但就目前而言仍收效甚微。
一、創米數聯獨立無望
根據招股書,創米數聯的營收可謂嚴重依賴小米。
2019年至2021年,創米數聯的總營收分別爲8.75億元、11.24億元和15.33億元,而淨利潤分別爲0.27億元、-0.88億元和0.60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23億元、0.53億元和1.0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淨利潤出現虧損是因爲受到了1.41億元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創米數聯仍處於盈利狀態。
在創米數聯成立初期,其主要通過向小米提供定制產品實現營收,創米數聯主要負責小米品牌產品的整體开發和生產,而小米主要負責產品的渠道和銷售,爲小米代工的商業模式使得創米數聯迅速崛起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創米數聯也因此患上了“小米依賴症”。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創米數聯向小米進行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爲7.79億元、8.51億元和9.16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爲89.09%、75.69%和59.79%,盡管佔比逐年減少,但仍然接近60%,換言之,小米直接把握住了創米數聯的經濟命脈。
與此同時,受制於小米的性價比策略,創米數聯的毛利率也一直處於低位,2019年至2021年,創米數聯的毛利率分別爲15.50%、17.99%和19.75%,作爲對比,螢石網絡的毛利率分別爲33.81%、35.03%和35.14%,石頭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爲36.12%、49.99%和48.11%。創米數聯的毛利率不僅遠遠低於競爭對手,而且連行業平均值也沒有達到。
對此,創米數聯解釋稱,公司毛利率低於競爭對手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產品結構、經營模式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有所不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司小米模式收入佔比較高,在與小米的分成模式下,部分利潤被小米共享,因此毛利率較低。
事實上,創米數聯面臨的難題遠不止於此。
創米數聯將自己定位爲“智能家居安全行業的領跑者”,提供多品類全屋智能家居產品及服務,但實際上,創米數聯的核心智能家居產品只有智能攝像機而已。
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來自智能攝像機產品的收入分別爲7.61億元、10.02億元和12.8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爲86.96%、89.17%和83.88%,相比之下,其他智能家居產品的收入佔比均不足5%,對總營收的貢獻不大,產品結構十分單一。
顯而易見的是,即便創米數聯有心“去小米化”,但以其目前的情況也難以實現獨立發展,對此,創米數聯在招股書中坦言,小米可能通過股權關系、銷售合作、利益分配、供應鏈管理與成本等方面對公司實施不利影響。
二、自有品牌難扛大旗
患上“小米依賴症”,幾乎是所有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通病,不過破解的方法也十分簡單,比如扶持自有品牌發展,衝擊高端市場。
以華米科技和石頭科技爲例,前者的第一代小米手環售價爲79元,其自有品牌Amazfit的首款手環定價爲299元,後者的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定價爲1699元,次年推出的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定價爲2499元。相比華米科技、石頭科技等小米生態鏈企業的自有品牌漸漸可以獨當一面,創米數聯的自有品牌卻始終難言樂觀。
2018年,創米數聯推出了自由品牌“創米小白”,开始布局入戶安全、看護安全、用電安全、數據安全等領域。不過,發展自有品牌很快爲創米數聯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一方面,小米的智能家居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並成爲支柱業務,依靠的主要是小米的性價比策略,雷軍甚至直言產業鏈硬件業務的利潤不得超過5%,因而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具有很強的品牌號召力,但在現階段,創米數聯很難脫離小米,如果徹底失去小米生態鏈的庇護,意味着其自有品牌無法再享受到小米的渠道和影響力帶來的便利,不利於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發展和开拓。
另一方面,創米數聯的自有品牌產品與小米品牌產品之間存在着競爭關系,招股書顯示,小米智能攝像機供應商不止創米數聯一家,除創米數聯之外,小米還向天津華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摩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採購智能攝像機。創米數聯也在招股書中提及,若其自有品牌產品無法保持迭代創新,則將受到小米品牌產品的競爭衝擊,進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智能家居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生態,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非單個或者幾個智能設備的簡單組合,比如同樣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小米生態鏈企業綠米科技和雲米科技,前者擁有30多個品類和700多種SKU,後者也擁有30多個品類和170多種SKU。相比之下,創米數聯的產品仍以智能攝像機爲主,甚至直到2020年以後,才逐漸增加了智能手表、智能門鈴、智慧門、智能貓眼和掃地機器人。
還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創米數聯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分別爲23.39%、18.66%和19.75%,較28.52%、34.62%和36.24%的行業平均值仍有較大差距,意味着其發展自有品牌的道路仍充滿艱難險阻。
三、創米數聯沒有護城河?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年末,創米數聯擁有境內專利共108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47項、外觀設計專利48項。作爲智能家居企業,發明專利佔比僅僅12%,意味着創米數聯的研發能力並不突出。
事實上,2019年至2021年,創米數聯的研發費用分別爲3993.70萬元、5215.02萬元和7880.76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57%、4.64%和5.14%,雖然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但相較於6.83%、7.61%和8.08%的行業平均值仍然差距明顯。不僅如此,創米數聯的研發費用率還遠遠低於競爭對手,同一時期,螢石網絡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13.00%、13.89%和11.57%,石頭科技分別爲4.59%、5.80%和7.55%,相比之下創米數聯的數據表現難言及格。
智能家居賽道是一條黃金賽道。全球市場調研機構IDC的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出貨量預計將突破2.6億台,同比增長17.1%。該機構預計,未來智能家居市場將快速發展,2025年市場出貨量有望接近5.4億台,市場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
與此同時2022年中國市場的智能家居滲透率僅4.9%,而美國市場的智能家居滲透率已達32%,歐洲多國普及率也均超過20%,意味着智能家居在中國市場仍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廣闊的市場空間的誘惑下,智能家居領域的競爭正逐漸升溫,創米數聯當前面臨的競爭環境不容樂觀:不僅要直面來自美的、海信等傳統家電企業的競爭,也要抵御來自華爲等科技企業的衝擊,此外,創米數聯還要應對來自阿裏、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挑战。
隨着智能家居賽道愈發擁擠,行業競爭必定會變得更加激烈,顯然,對於研發能力孱弱以及產品結構單一的創米數聯而言,扭轉業績頹勢的困難程度不言而喻。
眼下,一場屬於智能家居市場的競速賽才剛剛吹響號角,可以預見的是,消費者對於智能家居的需求將不斷湧現,如何豐富產品結構、提升研發和服務能力,並盡快補齊自有品牌缺失的短板,將是突出重圍的關鍵,未來創米數聯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創米數聯之困:離不开小米,又無法獨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