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能喘口氣了?
1年前

在內卷的新茶飲賽道,奈雪的茶最近似乎終於歇了口氣。

從上市以來,一路被資本市場看衰的奈雪的茶,在進入2月之後,股價开啓了“狂飆”之路,在一個月不到時間,股價上漲30%,漲幅甚至一度壓過了2022年淨利潤預期13億的海底撈。

但較爲吊詭的是,從春節期間數據表現來看,奈雪的復蘇並不強勁,據德邦研究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月奈雪同店銷量恢復到2022年同期80-85%,在春節期間此項數據更爲90%左右。奈雪解釋之所以未顯示出強勁的復蘇信號,是因爲主力城市深圳(170家奈雪門店)、華東等地區春節返鄉人口較多,拖累數據。

股價之所以狂飆,在一部分投資人眼中,更多源於其它數據的優化。在1月14日發布的2022年財報之中,2022年,奈雪的茶新开店鋪淨增251家,而在2022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僅爲87家。在疫情較爲嚴重的時期,還能保持开店速度,似乎成了奈雪打开投資人好感度的开始。

與此同時,在奈雪官方與投資者的交流之中,更多的積極信號也被釋放出來。據官方交流來看,奈雪2023年規劃开店350-400家,增長率爲33%。而爲了能達到這個目標,奈雪聲稱,除了去年因疫情延遲的店鋪會在今年开業之外,一月份也收到了不少商圈的邀請。同時,公司表示由於自動制茶機、信息化軟件、以及中央廚房的引入,公司分別將會在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培訓成本,以及开店靈活性上,進一步得到優化。另一方面,對於樂樂茶的投資,也讓奈雪進一步鞏固加強了華東地區的產品優勢,管理層甚至表示,連續虧損多年的奈雪,在今年有望實現盈利目標。

作爲新茶飲賽道中的頂流,奈雪的回暖,無疑給了消費市場較大的信心。但與此同時,消費復蘇的紅利之外,奈雪從內部的轉向,似乎也能引發人們的思考。創始人彭心以“中國式星巴克”理念創立奈雪的茶,試圖用茶飲爲載體復刻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模型。

但降本之下,今日的奈雪雖保持了一定增速,但品牌也變了模樣,產品同質化之下,消費場景趨同化之下,面對價格帶趨同的中端紅海競爭,奈雪是否還具有優勢?直營店的高成本投入之下,意圖拼規模的奈雪,能夠跑贏競爭者嗎?另外,第三空間的故事如何繼續講下去?都成了投資人與行業觀察者心中的待解答案。

奈雪的變與不變

奈雪的變化,如果梳理出一條完整的线索,要始於對成本的優化。

在2021 年,奈雪的茶也曾經歷過快速擴張,淨增門店數高達 326 家,直接拉動當年收入實現同比 40.5% 的增長。但規模化擴張後,門店成本的問題逐漸顯現,淨利潤虧損達 1.5 億,是此前三年累計虧損額的近 3 倍。其中,員工成本從 2020 年的 9.2 億,上漲64%達到了14.2 億元;租金成本則翻倍至 2.1 億元。高昂的單店成本一直是影響奈雪增長的命門。

危機之下,奈雪的改變也來得更早,在最新的交流之中,奈雪官方表示,在通過自動制茶機的快速引入(覆蓋率已經近乎100%),單店的用工人數,在2022年下半年,已經從之前的10-11人下降至7-8人。與此同時,培訓軟件的引入,也讓兼職人數從20%提升至50%,增加了用工的靈活性和成本的可控性。據數據來看,以2022年6、7月份,奈雪人力成本從25%下降至20%,而據奈雪官方表示,此數據在未來可能下探至20%之內。

人員成本的優化,也帶動了奈雪降本的連鎖反應,在產品方面,奈雪逐漸摒棄了原本的爆款研發制作的思路,轉而开始以供應鏈、與人工操作的性價比爲核心考量因素,進一步降低成本。“這個也是爲什么,大家好像覺得2021年我們可以推出油柑、鴨香這樣的爆品,但是在2022年,爆品就會比較弱。並不是說我們沒有在推新品,而是說整個市場的競爭壁壘就比較低,模仿成本也較低。所以我們會开始參考供應鏈相關的產品,比如供應鏈廠家推薦的潛力乳制品以及水果等等。”奈雪相關負責人說道。

仔細觀察奈雪的新品,確實可以看出許多當下其它茶飲爆款產品相同的元素。與此同時,爲了彌補產品創新力的下降,奈雪選擇在營銷端發力,通過聯名其他IP以及優秀品牌的方式,通過內容打开市場傳播。

與此同時,產品食材與人工的降本之下,也間接地降低了新店的擴張成本。在中信證券的研報之中曾談到,奈雪PRO 店大幅縮減後廚面積、烘焙品中央廚房取代前店後場,使門店選址更爲靈活,又得益品牌議價能力提升,租金費用率也得到顯著優化,預計常態化下租金費用率不高於15%。更加靈活的選址與逐漸縮小的店面面積,也讓困擾奈雪的租金成本不斷下降。

另一方面,與奈雪大刀闊斧地向產品、人工、租金成本優化不同,奈雪在場景化第三空間方面表現出了堅持的態度。

於是,從內部降本增效,堅持第三空間,從外部降價,不斷擴張的奈雪,呈現在了消費者的面前。

總結來說,奈雪在疫情期間的布局,似乎到了紅利兌現的時期,在對內全方位降低成本的同時,無論從產品策略、單店模型、人員成本幾乎都做了較大的變動。

而與此同時,從外部競爭格局來看,直接競爭對手喜茶,似乎還在打磨從直營到加盟的商業模型。同時,疊加消費復蘇的宏觀因素,投資人對於奈雪此刻的積極情緒,就不難理解。

紅海的誘惑與危機

從各個角度來看,此刻的奈雪,似乎與創始人彭心最初設想的樣子都出現了較大的偏差。無論是曾經花18萬开模的杯子,還是跑遍台灣,花2000元一斤买下的冠軍茶,在如今的奈雪身上,這樣的品牌形象,已經難以覓其蹤影。开始褪去精致外衣的奈雪,對於中國星巴克的幻想,似乎只剩下場景化的第三空間。

這樣的轉型從結果上來看,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也有業內人士擔心,品牌力與產品力正在被磨平。

“2023年,奈雪採取主動降價,然後我們也發現,原來10-20元區間的奶茶店也越來越多的开在了商場之中,在價格被拉近的同時,銷售場景也越來越像,奈雪該如何保持定位、維系客群呢?”茶飲行業觀察者文新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糾結的高端定位與運營,似乎成了奈雪當下最重要的矛盾點。在高端茶飲品牌之中,奈雪此次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但當評估象限來到中端茶飲,奈雪的各項優化,就顯得捉襟見肘。以奈雪此次交流中,最爲亮眼的开店速度來說,一年300家左右的規模,對於以聯營模式爲主的中端茶飲來說,並不算出色。以新中式茶飲霸王茶姬爲例,僅在去年12月就开出了200家左右新店。在浦銀國際對奈雪的研報中也曾指出,現制茶飲行業激烈的競爭格局未改,且疫後出現低端化現象影響高端茶飲發展前景,都是影響奈雪估值的重要因素。

而從產品力的角度來看,奈雪現今圍繞供應鏈打造產品的模式,似乎也並不具備優勢,舉例來說,通過以某新一线城市外賣平台的對比來看,奈雪的茶雖然客單價高於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品牌,但是從銷量最大的主力產品的對比來看,奈雪已經顯現出疲態。奈雪的霸氣葡萄、楊枝甘露等產品,雖然客單價方面比霸王茶姬主力產品伯牙絕弦高出2元,銷量卻不如霸王茶姬。

除此之外,銷量的差異也廣泛出現在奈雪同價位的競爭品牌之中。

截至目前,雖然在華東、以及廣東等奈雪的優勢區域中,公司的主力產品仍然保持優勢,但當奈雪开啓拼規模的擴張模式時,在非優勢城市的競爭阻力也會顯現在銷量上。

進入紅海,成就了奈雪的穩定擴張,但也加大了奈雪的競爭力度。

在奈雪官方的交流之中,在關於價格拉近、消費場景趨同的提問中,第三空間似乎成了公司最大的砝碼。“线下場景無論是在疫情前,還是說我們未來的一個拓展,都是要堅持的。約茶能夠想到奈雪,就跟喝咖啡想到星巴克一樣,其實奈雪一直在培養消費者线下消費的習慣。”奈雪IR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道。

但對於奈雪來說,如果第三空間搭載品牌溢價較低的中端產品,是否維持盈利空間,就成了另一個問題。在2023第一季度,奈雪憑借着草莓、車釐子等高價位產品曾短暫的提高客單價,但隨後在一些城市車釐子產品即下架。

換句話說,畢竟,主打第三空間的星巴克,在淨利率方面可以維持在10%左右。而奈雪在2021年上半年公司盈利時,淨利率也僅爲2.3%。而對於第三空間的執念,似乎也造成即便在諸多成本下降的當下,奈雪新店的平均投資也高達100萬左右,而日銷盈虧點也高達1.5萬元。

更進一步來說,較高的投資規模與較大的銷售規模,從另一個維度上講,也限制了奈雪對於下沉市場擴張的規模。正如奈雪官方的表態一樣:“目前來看,2023年新店應該更多的聚焦在1、2线城市,至少70%的門店都會在2线之上的城市。重點布局的還是在商圈以及寫字樓附近。”這無疑又給原本就較爲波動的店銷與盈利帶來了更大的變數。

在2021年6月上市之後,面對一路下跌的股價,奈雪的茶創始人趙林曾在公开演講中聲稱:“很多海外機構發微信給我說,第一天有50%的散戶會拋售,這是我們絕佳的买入機會。”

自此之後,奈雪股價开啓了長達2年的下跌。而如今面對不斷上漲的股價,奈雪官方卻展現出了更爲保守的態度,在最新的交流之中,無論對於2023的增長,還是利潤率指引奈雪都做出了澄清。在經濟復蘇之下,從資本市場來看似乎終於等到了奈雪歇一口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奈雪的壓力還未真正消退。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作者 / 櫻木 編輯 / 月見 來源 / @新熵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奈雪的茶能喘口氣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