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教授亞當·史密斯:制度性“關節炎”令美政治僵化
1年前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道 英國“特立獨行”網站3月15日刊發題爲《美國开始顯現衰老——制度性“關節炎”使其政治僵化》的文章,作者是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亞當·史密斯。全文摘編如下:

  雖然美國沒有中國或日本那樣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但美國的憲政秩序在近兩個半世紀裏基本沒有改變——這使美國成爲現代最老舊的連續政體之一。

  使美國成爲一個老舊國家的不僅是制度上的延續,還有政治——一種被日益遙遠的“建國時刻”執念所塑造的政治。在美國,我們已經習慣於把每個政治問題都變成憲法問題,習慣於對18世紀文獻的“原始架構”進行毫無結果的自我指認性辯論,以至於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一切有多么怪異。美國的政治史有時似乎就像逆水行舟,不斷倒退到過去。

  這種潛在的保守主義,即一邊向前走又一邊向後看的姿態,是建立在革命基礎之上的國家的典型特徵。在古巴或蘇聯的政治文化中,你可以看到類似的特徵。畢竟,如果你相信你的革命开啓了自由光芒驅散專制的一種新秩序,那么任何進一步的革命都將是最陰險的復仇。

  然而,在一些歷史關鍵時刻,對美國“建國時刻”的執念反而帶來了創造性轉變。在這個國家迄今爲止唯一真正的生存危機中,即後來被稱爲“內战”的19世紀60年代的奴隸主叛亂,情況更是如此。

  隨着奴隸主階級權力的瓦解,對平等權利的正式承諾,以及聯邦政府潛在權力的加強,美國內战的結果有時被稱爲美國的“二次建國”。從許多方面看這是一個有益的表述,但在當時,更重要的似乎是保護美國創建者的遺產,而不是取而代之。內战結束後通過的第13、14、15條憲法修正案從根本上重新塑造了國民政府與公民的關系。

  在內战結束後的美國,沒有重要人物呼籲制定一部全新的憲法。爲了維護憲法,他們剛發動過一場難以想象的血腥战爭,他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拋棄現有的憲法。因此,內战結束後的憲制創新得以實現恰恰是因爲美國政治文化根本上的保守性質。只有把轉變作爲建國的驗證,才可能真正實現變革。

  然而,如今這樣的靈活性似乎難以想象。美國《獨立宣言》是在246年前籤署的。以30年一代人計算,至少經過八代政治領導人。但令人好奇的是,“建國時刻”歷久彌堅,過去得越久,它對美國政治的僵化控制似乎越強。

  如果說美國現在是一個老舊的國家,那么,美國已經开始顯現衰老的特徵:它暴躁易怒,故步自封,講述着無數的往事。制度性“關節炎”阻礙了美國應對社會迅速變化所需的自然彎曲應變的靈活性。

  距重大憲法修正案獲得通過(1971年通過了允許將有權參加選舉投票的年齡降至18歲的第26條憲法修正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由於政治如此兩極分化、政黨又如此勢均力敵,現在看來任何根本性的制度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委婉地說,在有意義的制度結構改革幾乎不可能的時候,要解決結構性不平等問題是很難的。在體制崩潰之前,還會有多少候選人能夠以得到比競爭對手更少的普選票數而當選美國總統?如果人們仍繼續覺得最高法院是在不具有代表性和不負責任的情況下作出重大決定的,那么最高法院還能保持權威多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牛津大學教授亞當·史密斯:制度性“關節炎”令美政治僵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