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國際觀察)銀行業危機暴露美國弊政惡果
新華社記者傅雲威
本月中,銀門銀行、硅谷銀行和籤名銀行三家美國銀行在短短5天內相繼關門,負面效應不斷外溢。幾天後,飽受虧損困擾的瑞士信貸銀行股價盤中一度暴跌約30%,至歷史新低。
上述陷入困境的歐美銀行都受害於以濫用美元霸權爲特色的美國經濟弊政,暴露出美國在經濟宏觀調控、美元資產信用、產業政策等方面的惡果。
首先,銀行頻頻“爆雷”,凸顯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失序危害。
過去幾年,美國當局採取“急剎車、猛拐彎”式的極端策略,經濟由超寬松向超緊縮劇烈反轉,埋下危機種子。
去年以來美聯儲激進加息令美債收益率快速飆升,金融機構此前在低利率環境下購入的美債資產大量縮水,一些銀行財務結構缺陷凸顯。同時,儲戶出於避險、轉投較高收益產品等原因加速提現,令銀行流動性加速惡化,引發危機。
眼下擺在美國當局和監管部門面前的是兩個政策悖論。其一,繼續加息可能加劇銀行流動性危機,暫緩加息則無法有效抑制通脹;其二,對相關銀行實施救助會抵消美聯儲時下的緊縮政策效果,不救助則可能發生連鎖反應。
對待本輪危機,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目前推出的計劃僅限於幫助儲戶順利提現。一旦危機在金融系統大面積“傳染”,並傳導至實體經濟,“救不救”銀行的難題將愈加嚴峻。
其次,“避險資產”成風險之源,暴露美國濫用美元霸權的反噬作用。
新冠疫情暴發後,美聯儲爲應對衝擊實施“無上限”量化寬松,保持超低利率,配合白宮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導致通脹高企。爲遏制通脹,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8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
泰國开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認爲,引發此次危機的外部原因是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導致硅谷銀行持有的債券等金融資產價格下跌,出現巨額账面虧損。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數據,2022年底,美國全部銀行持有債券的账面損失總額迅速膨脹至約6200億美元,加劇了金融系統脆弱性。
在流動性趨緊壓力下,銀行被迫提前拋售所持債券,吞下“浮虧”變“實虧”的苦果。被長期視爲“避險資產”的美債在美聯儲激進加息作用下,恰恰放大了風險。
再次,銀行業危機嚴重打擊科創產業,與美國科技“脫鉤”弊政相疊加的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科技創新產業高度依賴融資,美國歷次金融危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科技創新。硅谷銀行等金融機構與風險投資行業聯系緊密,本輪銀行業危機對科創企業的負面影響尤其突出。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建立以來,硅谷銀行就是一家服務於私募股權投資、風險投資以及各類初創企業的銀行,在投資者與初創企業間發揮了橋梁作用。
業內人士估算,近半數美國風險投資支持的初創企業以及44%去年上市的美國風險投資支持的技術和醫療保健公司與硅谷銀行有業務往來。法蘭克福歌德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常務董事福爾克·布呂爾表示,硅谷銀行專注於初創企業投融資業務,這類金融機構關閉可能動搖美國初創生態系統。
近年來,美國濫用“國家安全”概念,推出名目繁多的科技“脫鉤”措施,對科創企業吸納全球資金造成限制。2018年美方出台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規定,特定初創企業從外國投資者獲得融資必須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報告並獲得批准。《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榮鼎咨詢公司的數據報道,受此影響,2019年上半年,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在美風險投資額比2018年下半年下降約27%。
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美國經濟衰退預期增強、私募和風投募資金額下滑、善後措施失當等因素,本輪危機可能弱化美元基金在全球創投領域的話語權和盈利能力,長期看甚或有損美國科技創新能力,產生改變全球科創版圖的“蝴蝶效應”。(參與記者:王亞光、邵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銀行業危機暴露美國弊政惡果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