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早,美聯儲的利率決議聲明可謂是韻味十足,話中有話。
我們先看一下本次利率決議聲明,不同以往的地方有三處:
1、刪除了烏俄衝突的內容。
在本次聲明中,美聯儲刪除了俄烏衝突“正在造成巨大的人員和經濟困難,並加劇了全球不確定性”的語句。
2、增強了通脹高企的內容。
在本次聲明中,刪除了“通脹有所緩和”的措辭,而強調“通脹保持高企。”
3、削弱了加息的內容。
在本次聲明中,刪除了過去八次聲明裏的“FOMC委員預計持續加息適宜”改爲“預計一些額外的政策緊縮可能是適當的”。
大家普遍議論的是第三點,認爲美聯儲沒有加息的底氣了,加息接近尾聲了。這判斷的確沒錯。
不過,這並非事情的全部真相。你會發現,在決議中,一面強調通脹高企,一面削弱加息預期,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通過自相矛盾的說法,美聯儲想傳遞一個意思:老衲快不行了。又想保經濟,又想控通脹,老衲也着實難辦了。
二
其實,把上述三點串起來看,才是美聯儲真正想說的真相。
如今,擺在美聯儲的路很清楚了,就是減緩加息進程,穩住金融體系,防止經濟危機。
但放任通脹,只會導致更大的經濟危機,所以通脹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是美聯儲想把通脹這鍋甩給拜登了。
不同於美聯儲,對於通脹,拜登還有兩大選擇:
1、平息烏俄衝突。
把能源價格打下來,控制住核心通脹。美聯儲刪除“烏俄衝突”內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跟中國和談。
結束貿易战,把物價降下來。近日耶倫再次表示又造訪我國,迫切之意盡在其中。
但以上兩種選擇,顯然都是拜登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前者意味美國削弱俄歐的战略功虧一簣,後者意味着圍堵我國的战略又得延遲。
當然,拜登還有種選擇,就是把事情玩大,也有兩種方式:
1、引爆歐洲銀行危機。
2008年美國度過金融危機的一大手段,就是引爆歐洲的債務危機。
這次美國也可以這樣搞,放任銀行危機擴散,引爆歐洲銀行,對衝美國的銀行危機。
2、推動烏俄衝突擴大化。
如今,英國往烏克蘭運貧鈾彈,這是要誘發核战爭,把北約拉下水的節奏。
把世界搞亂了,把歐亞大陸搞亂了,那獨居一隅的美國就可以火中取慄了。
美國現在是處於一個十字路口。往左,世界有望和平;往右,世界愈發動亂。
現在就看美國怎么選了。
三
回到當下。
先看大環境。
美聯儲加息能力逼近極限,只要不出現出現新動亂,資金會加速回流新興國家,自然包括A股。
北上資金恢復快速流入。今日基本是單邊流入,淨流入46億。隨着外圍形勢的明晰,北上資金將重新成爲推動A股上行的重要力量。
三大指數均是反包昨日陽线,創業板指進一步站穩下跌趨勢线,多頭優勢繼續。跟外資關系密切的港股,彈性會更大。
大環境爲多頭。以5日线做防守。
四
再看主线板塊。
TMT的算力仍是人氣之王,背後邏輯昨天文中說了,就不贅述了。
算力範圍進一步擴散,昨天是光通訊模塊爲主,今天往上擴展到上遊的芯片和PCB,往下擴展到服務器供應商和三大電信運營商。
不同的是,軟件和傳媒出現切換。昨天活躍的傳媒开始出現回撤乃至跌停,而調整幾日的軟件开始接力上漲。
算力爲實,業績看得見,容易吸引機構力量;軟件和傳媒爲虛,多是故事,容易引發遊資炒作,機構和遊資各取所需。
以算力爲核心,軟件和傳媒輪動的格局初步形成,大概率會延續。
中字頭、茅指數和大金融今天也是繼續活躍。茅指數有北上資金的助力,中字頭有“中特估”的助力,大金融則受益於央媽寬松依舊,三者向上的邏輯還是都在的。只是市場資金有限,會呈現輪動上漲的勢頭。
新能源今天回調。前幾個板塊那么強,新能源不行很正常,畢竟市場錢有限。不過龍頭整體跌幅還算可以,旗幟仍在,就看能否繼續號召資金回歸了。
簡單總結:市場各主线板塊的核心邏輯都开始演繹,有利於市場走強,短期的人氣仍在TMT上。
五
再看交易。
大環境爲多。繼續擇股交易。
主看方向不變。重點關注TMT的算力環節,新能源的光伏和鋰電;今日TMT的國產軟件、信息安全、中字頭的一帶一路出現回調企穩,也可以關注起來。
交易上,繼續按規則行事。
持股的,做好持有股的跟隨應對。
比如新能車龍頭-寧德,沒有跌破5日线,那就繼續持有。
再如上周示例的衛寧,穩穩沿着5日线上行,那就繼續持股不動。
再如昨天示例的光模塊龍頭,今天繼續大漲,5日线還未跟上,就可以以大陽线下沿做防守。如下圖綠线所示。
想試倉的,可以繼續找回調或突破买點。
比如光伏ETF,今天沒出企穩信號,那就繼續等,繼續等出現企穩信號,類似下圖走勢。
若外圍不再出亂子,這裏基本就是底部了,只要有上漲邏輯的板塊,都會出現上漲,但其中板塊輪動還是常態。
所以,不要盲目追高殺跌,還是老老實實等买點信號,按規則交易。看似笨,反而是最可靠的做法。
就這。
各位大佬看完,點贊啦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聯儲的新表態,到底在說什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