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幻想破滅!美聯儲:讓高利率再飛一會兒
1年前

相較於銀行危機

美聯儲更關心通脹

美聯儲於本周三宣布再次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4.75%-5%區間,爲2007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也是該央行在過去一年中連續第九次加息以對抗通貨膨脹。這一舉措讓之前部分“劍走偏鋒”預測美聯儲會因爲銀行危機而停止加息、甚至意外降息的機構大失所望。 在會後發布的政策聲明中,美聯儲官員暗示,有可能很快結束加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聯儲)官員們考慮了維持利率不變這一選項,但鑑於各種跡象顯示通脹和經濟活動仍處於高位,他們依然決定選擇加息。 停止加息幻想破滅 對抗通脹重於銀行危機 3月美國硅谷銀行宣布倒閉,引發了一場對美國中小型銀行的信任危機。美聯儲緊急出手救市,宣布推出一項名爲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BTFP) 的緊急融資工具以穩定金融市場。硅谷銀行倒閉削弱了市場對美聯儲甚至全球央行更激進加息的押注,利率互換市場的掉期報價顯示,利率交易員猜測銀行業危機將促使美聯儲大幅放緩加息步伐。(見下圖) 投資機構高盛在3月中旬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硅谷銀行風波讓鮑威爾意識到了加息對美國銀行系統的壓力。因此預計美聯儲不會在3月FOMC會議上加息,但維持美聯儲將在5月、6月和7月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不變,預計加息後的利率峰值較此前下降25個基點。 而野村證券的預測更爲激進。該機構認爲,美聯儲將在下周即將舉行的政策會議後下調基准利率25個基點,並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其首席經濟學家在3月中旬曾表示:“爲了應對迫在眉睫的金融穩定風險,我們現在預計美聯儲將降息。我們還預計美聯儲將停止量化緊縮。” 持類似看法的大咖還有不少,例如美國對衝基金大鱷、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阿克曼發文稱,美聯儲本周不應加息,因爲銀行業危機已經令金融狀況明顯收緊。特斯拉CEO馬斯克也附和建議,美聯儲本周應降息至少50個基點。 但美聯儲最終的行動還是讓他們失望了。至於市場對於銀行業的擔憂,鮑威爾周三表示,美國銀行業表現強勁,但近期一些地區性銀行的倒閉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經濟放緩。但是美國銀行體系“健全且富有彈性”,當下的這場銀行業風波會在多大程度上減緩經濟發展,現在還無法判斷。 從會後聲明來看,美聯儲認爲年初以來強於預期的經濟數據與最近發生的銀行風波的影響總體上“正負相抵消”,因此既不需要再加息太多,也沒必要很快降息,觀望一下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降息尚遠,利率將高位盤旋 最新公布的3月點陣圖中,利率範圍維持在了5-5.25%之間(見下圖),與去年12月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美聯儲官員對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預測保持在5.1%不變,對2024年底的利率預測甚至還上調至4.3%(前值4.1%),這說明美聯儲當前沒有在今年內降息的想法,對明年降息的幅度也比較克制。

美聯儲3月利率點陣圖 圖源:美聯儲 美聯儲對於降息“不感興趣”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點:首先是就業市場表現依舊強勁。2022 年12月美聯儲預測2023年失業率將達到4.6%,但到了今年3月,失業率預期調低到了4.5%的位置,勞動力市場的韌性進一步凸顯。而根據華鑫證券的統計,歷史平均失業率需要上升到5.34%的位置,美聯儲才开始新一輪降息周期。因此當前美聯儲認爲降息的必要性有限。 第二點則是市場一直擔憂的通脹頑固性。本次美聯儲上調了2023年的通脹預期,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從12月的3.1%上調至3.3%,核心通脹從3.5%上調至3.6%。美聯儲在貨幣政策聲明中描述通脹的進展時,刪去了“通脹有所緩解”的表述,僅保留“通脹仍處於高位”的措辭。這說明美聯儲認爲“抗通脹”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通脹回到長期2%的目標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對於市場關注的銀行業危機問題,部分機構認爲該事件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能“歪打正着”起到抗通脹的意外效果。如平安證券指出,銀行危機雖然並非好事,但信貸緊縮是需求降溫的必要條件,其帶來通縮效應甚至可以說是美聯儲“樂見其成”的。因此未來金融市場有理由“拋棄幻想”,不宜過度押注美聯儲年內开啓降息。 尾聲 多數國人之所以緊密關注美聯儲的動作,主要是想要了解美國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的影響。中金公司針對美聯儲此次加息點評認爲,當前美國還面臨許多供給約束,這會降低需求衝擊對通脹的影響,利率長期維持高位的最終結果可能是“滯脹”格局。而根據上世紀70年代“滯脹”時期的市場表現來看,股票、債券的表現均不理想,因此美股的投資者們還是小心爲妙。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研究和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降息幻想破滅!美聯儲:讓高利率再飛一會兒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