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破30萬輛,兩個月營收約120億元,理想汽車爲何後勁足?
1年前

理想汽車的後勁很足。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理想L9和L8的銷量分別是15295輛和14291輛,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SUV排行榜裏位列第4和第6。前10名裏除了理想汽車,皆是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這樣的老牌車企,理想汽車顯得鶴立雞群。

按照官方給出的售價,大概算了一下,L9的銷售額約70億元,L8的銷售額約50億元,兩者加起來約120億元,相當於2022年理想汽車全年銷售額(452.87億元)的26%,兩個月完成了去年一個季度的銷售額。

今天,也就是3月24日,理想汽車宣布整車交付超30萬輛,又實現了一個裏程碑。


從理想ONE到理想L789,理想不論是跟自己相比,還是跟汽車新勢力、老牌車企相比,勁頭均很猛,理想汽車到底厲害在哪?

01、賽道選擇

創業企業在選擇賽道時,谷倉給出了4個條件,分別是:

增速:3年復合增長率高於30%;

市場規模:年銷售規模50-200億元;

利潤:5-30%;

頭部品牌市場佔有率:<10%。

這4個條件,滿足3個及以上,就可以幹,如果只滿足兩個,就要考慮考慮了,只滿足1個,就不能幹了。

理想汽車選擇的賽道是電動家庭豪華SUV,這個賽道是非常垂直的。

先看增速,理想汽車是2015年成立的,在這之前具有參考性的是特斯拉,2011-2014年,特斯拉營收的平均增速是155%,遠超30%。

因爲是全新市場,市場規模還沒有數據,但是可以借鑑同類燃油車的市場規模,是遠超200億元的。

利潤方面,參考特斯拉2011-2014年的平均毛利潤率是22%,這個也是符合要求的,如今理想汽車的毛利潤率在20%-25%之間。

最後是頭部品牌市場佔有率,當時這個垂直賽道,理想是第一家入局的品牌,根本沒有競爭對手。

李想是很聰明的一位CEO和產品經理,在理想汽車之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天下,這兩家企業很早就在研發電動汽車。新勢力蔚小理相繼成立,蔚來選擇的是豪華SUV,小鵬選擇是中端轎車,他們倆的這個賽道,是要跟特斯拉和比亞迪去競爭的。理想雖然也是高端SUV,但他加了個家庭,沒有了直接的競爭對手。

賽道選擇是非常關鍵的,當主流賽道已經有巨頭,就不要去觸碰了,就算你辛苦做到了第二,用戶也是記不住你的,用戶能記住的永遠只有第一名。

創業一定要選擇一個沒有巨頭的垂直賽道,在這個垂直賽道做到第一名,被用戶記住後,品類到了天花板,或者營收到了天花板,你可以去擴展新的品類,因爲有了用戶基礎,這時候的品類拓展相對來說就比較輕松了。

02、差異化強價值

理想汽車作爲新勢力,前有特斯拉、比亞迪,同期有蔚來和小鵬,後面還有很多新能源新勢力和老牌車企,如何給用戶一個非买不可的理由呢?

這個理由就是差異化強價值。

我們先看一下價值點的定義,價值點是能給用戶帶來受益的產品特性強價值點是能給用戶帶來受益,顯著區別於競品的產品特性。

差異化強價值有兩個要素,首先,要給用戶帶來受益,其次,要顯著區別於競品。

那如何找到差異化強價值呢?這時候我們就會用到一個工具——價值曲线。

我們以理想汽車爲例,看一下他們是如何尋找強價值點。


電動汽車的價值點有續航、顏值、價格、安全等,這么多價值點,要不要都做的很好,都超越友商?這是不現實的,所以,就要有取舍。

外觀顏值、價格、充電速度、輔助駕駛、智能程度等這些價值點,理想並不突出,甚至低於友商,爲什么理想不把這些價值做到極致?

首先,輔助駕駛等技術,需要投入巨大精力財力的,就算投入巨大,也很難有突破。其次,根據理想汽車的定位,這些價值點並不是核心價值點。

理想的強價值點是續航裏程、空間大小、舒適程度、安全性能等。理想沒有採用純電模式,而是採用增程式,續航裏程更遠;車內空間搞的很大,剛开始的理想ONE是7座,後來改成了6座,現在理想L8L9均是6座,且所有座椅均可折疊,折疊後車內就變成了一張大牀;理想的座椅坐着很舒適,座椅的高低,把手的高低都是經過調研計算的。


硬核技術是所有電動車企都在做的,競爭很激烈,理想避开了這些,我把這些做到合格水平就夠了。理想的用戶人群是有娃的家庭,我把這些用戶在乎的空間大小、安全等問題做到極致,差異化強價值點一下就出來了。

03、產品定義

當我們做一款產品,將賽道選擇,用戶調研,差異化價值點等這些工作都做了後,就下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產品定義。

產品定義是把用戶需求和市場機會轉化成產品特徵、功能、參數、定價等方面的書面表述,這些表述將成爲後續研發、設計、生產、營銷的依據。

產品定義決定了你這款產品是什么樣子,如果產品定義做不好,後期的研發是很混亂的。

理想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產品定義不是有多厲害,而是產品定義的一致性。

在汽車行業,做產品定義往往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從頭到尾產品定義都是模糊的。在做產品定義的時候,企業也沒想好要做一款什么樣的車,只有一個模糊的產品定義,比如“爲年輕人打造一款時尚有科技感,造型比較潮流的一款中型轎車。”

模糊的產品定義的,就留給了各個環節各個部門隨意發揮的巨大空間。設計部門按照自己審美偏好和對汽車的理解,設計他們喜歡的車型。研發部門都是搞技術的,有自己的驕傲,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將自己的技術偏好,放到這個車裏。最後到了要上市的時候,營銷部門發現不知道這輛車的賣點是什么,目標用戶是什么。

這樣的模糊且混亂的產品定義在汽車行業很常見,市面上至少有一半車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造出來的。

第二種是,從模糊到清晰。剛开始的產品定義跟前面是一樣的,很模糊,但到了快要上市的半年、一年前,CEO帶領大家思考,我們造的這輛車的賣點是什么?大家开會討論,漸漸清晰了產品定義,對車輛做了適當的調整。

第三種是,從始而終都有清晰的產品定義。產品定義出來後,設計、研發、營銷等部門完全按照產品定義去執行,不會反復討論,不走回頭路,這種情況下做出來的汽車,用戶體驗是非常好的。

就比如,理想汽車定位是家庭用車,車輛所有的環節均圍繞着家庭來設計,剛开始的理想ONE是7座車,後來取消了7座,變成了6座,原因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兒童座椅一般是二排、三排各一個,一般的7座車是要扳开第二排,孩子上車後再放好,這就會增加停留時間,6座的話孩子馬上就能上下車。


停產理想ONE,推出了理想L9、L8、L7三款車,雖然名稱變化很大,但是理想汽車的產品定義具有一致性,根據用戶使用數據,不斷去完善改良產品定義。

結語:

除了上文所講的賽道選擇、強價值點、產品定義外,理想汽車還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只做一款車,理想ONE是一款車,理想L9、L8、L7實際上也是一款車,就跟iPhone、iPhone pro、iPhone max一樣。只做一款產品的好處的是,將所有的人力、財力都投入到裏面,將所有的細節都做到極致,抱着必須成功的決心。理想的單車型研發成本處於第一隊列。

再比如,以用戶爲中心,在考慮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時,都是從目標用戶的痛點出發,比如增程式方案,座椅的細節等,這輛車可能不是最優解,但可能是最適合目標用戶的。

還比如,速度,理想在半年時間內,做了三次OTA重大升級,這樣的速度在汽車行業裏面是很罕見的。

這些可圈可點的地方加起來,最後用戶得到的是超預期,用戶的超預期會轉化爲口碑,口碑會變成銷量,變成利潤。在L9上市之初,有多業界人士預測,未來月銷量會在3000輛左右,1-2月的平均銷量是七千多輛,遠超預期。

只有專注,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只有極致,才能形成口碑,口碑會變成銷量,變成利潤。

參考資料:一苒一刻:理想L789的產品定義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交付破30萬輛,兩個月營收約120億元,理想汽車爲何後勁足?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