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再次需要何小鵬“豪賭”
1年前

如果沒有何小鵬,小鵬汽車將失去靈魂。

2014年,夏珩、何濤等人在廣州組建小鵬汽車(當時還叫“橙子汽車”),何小鵬還只是股權投資人。

夏珩、何濤原任職於廣汽,負責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工作。兩人豐富的技術經驗,很快就爲小鵬汽車打造出了首款車型Identy X。

但是,就在走向量產的過程中,問題出現了。當時,團隊90%的成員是技術人員,對產品和市場都缺乏認知與經驗。眼瞅着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浪潮迭起,內部合計一番,請來了何小鵬。

2017年,何小鵬正式出任小鵬汽車董事長,並以自己的名字爲品牌商標賦名。在何小鵬的帶領下,小鵬汽車率先實現量產,擠進第一梯隊,成就了“蔚小理”的造車新勢力格局。

這是何小鵬第一次拯救小鵬汽車。如今,小鵬汽車深陷低谷,再次需要何小鵬成爲企業的靈魂,站出來主導大局。

01 小鵬的震動已經开始

盡管小鵬汽車官方予以回應,否認多名核心高管離職,但是管理層的震動顯然已經开始,何小鵬的“再創業”計劃也在加緊提上日程。

不久前,根據36氪旗下新媒體「啓動PowerOn」報道,小鵬汽車迎來高層大調整,多名核心高管處於已離職或者將離職狀態。

其中,小鵬動力總成副總裁劉明輝已經離職,由零部件公司德爾福的前技術高管顧捷接替,並直接向何小鵬匯報。首席人才官兼銷售副總裁廖清紅也將離職,其所負責的銷售和營銷業務,已分別由小鵬汽車王桐和原吉利高管的易寒接管,兩人均向王鳳英匯報。更大的人事變動或許還將涉及到夏珩與何濤兩位核心聯合創始成員。

這並非小鵬汽車第一次傳出高層變動的消息,在過去的一年,小鵬汽車原副總裁何利揚、營銷副總經理張一博、北區總經理銷售高級總監張傳金均已離職。

與之相關的信息是,何小鵬在對公司开展一場深度的組織架構調整。據媒體披露,“何小鵬打算在內部啓動一個類似‘再創業’的計劃,先破再立,後續公司會由何小鵬和王鳳英主導。”

對應傳出的高層變動消息,小鵬汽車的權力進一步向何小鵬和王鳳英集中,兩人之間又形成明確分工與主次地位,何小鵬更專注於制造、供應鏈和技術研發,而王鳳英負責市場、營銷和產品定位,並向何小鵬匯報。

不難發現,在這場深度組織架構調整中,何小鵬成爲了小鵬汽車絕對的權力中心。

02 小鵬救「小鵬」

目前,小鵬汽車的危機四伏。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22年小鵬汽車累計交付新車12萬輛,同比上漲23%。盡管在新車交付數量上有所增長,但是小鵬汽車的行業處境卻不容樂觀。

2022年小鵬汽車在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銷量排名第12位,相比上一年後退了5名。小鵬汽車的發展未能趕上行業大盤的增長速度,不進反退。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的毛利率在去年Q3爲13.5%,對比理想汽車19.4%的毛利率仍有較大的落差。

李想曾在社交媒體上點評比亞迪,並稱20%的毛利率是“健康又良心”的標准。同一標准放置在小鵬汽車的身上,也很刺痛。

這一切,讓何小鵬頗爲焦慮。

在今年1月18日舉辦的小鵬汽車年終總結會上,他一下子就反思了公司出現的六大問題,對應分別爲战略和規劃、客戶思維和口碑、組織能力、價值觀、產品和營銷服務、成本與質量。

其中,更尖銳的矛頭直指組織內部。何小鵬指出,小鵬汽車的組織能力導致部門低效,爲領導的數據而生、爲匯報而生,沒有爲客戶導向和爲單產品、精品爲導向,不是爲多產品同時並行开發的邏輯。

高層變動的原因有跡可循,何小鵬期待從組織架構調整切入,來挽救小鵬汽車的頹勢。

王鳳英的加入是一個重要信號——過去小鵬汽車過於注重技術創新,忙於實驗室而忽略了市場,創新的成果無法落地讓用戶感知,未來必須得重新回歸商業的本質,以用戶思維爲導向。而對於自己不太行的市場營銷領域,何小鵬選擇交棒王鳳英,由她來決策帶隊。

何小鵬的做法很粗暴也很直接,簡單來說就是集權與分工,把小鵬其策劃分散的權力收緊,梳理組織架構體系,再重新分配給專業的人士,試圖提升公司效率。

“過去的勝利是由時代推動、行業推動,是平台的力量、資本的力量,以及大勢幫助的運氣。”從何小鵬的話中,他很清楚接下來小鵬汽車的發展必須得依靠「人」的力量來推動。

根據公开數據,2022年新能源汽車整車領域車企融資超40筆,融資總金額超800億元,但融資熱度相比2021年呈現出減緩的趨勢。

更多的資本投資已經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上遊集中,根據德勤中國報告,2022年全年動力電池產業鏈在新能源行業投資並購交易中最爲活躍,交易量佔比達53.8%,交易量和交易金額在2022年均創新高,分別爲279筆,2547.5億元,同比增長近7成。

整車廠商的紅利期即將結束,在這個節點上,小鵬汽車姓「何」,倒也不是一件壞事。

03 小鵬汽車,不是何小鵬的「小鵬」

在「蔚小理」三家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注重換電服務,理想突出家庭出行,小鵬強調智能體驗,發力點對應分別爲基礎設施建設、產品設計、科技創新研發。

對比來看,小鵬汽車選擇了一條最爲艱難也是最容易走偏的道路,科技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創新成果也不好落地變現,甚至一不注意就很容易陷入自嗨的局面。以技術創新爲驅動力的公司最要警惕這一問題。

李彥宏在今年百度的全員會上就提到,“很多時候出於個人能力局限,還是我們體制、機制的局限,導致一些技術同學做的事兒離市場很遠,很多時候是自嗨。他以爲做的很不錯,我發了頂會論文,我申請了專利,我打了什么榜。但是過了一年兩年之後發現說,這東西沒有被用。”

如果一項技術不能變成市場需要的,那么一家企業就很難把握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商業機會。李彥宏認爲這是百度的出路,對比來說同樣也應該是小鵬汽車的出路。

在小鵬汽車15000名員工中,大約有6000名是技術研發人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小鵬汽車歷史累計研發投入已超125億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4000項。

同時,何小鵬還表示,在未來的5年裏,小鵬汽車還將持續進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每年的研發投入都會超過60億元。

科技創新是必要的,但是光是創新解決不了小鵬汽車的市場憂患,何小鵬需要爲這一大筆巨額投入找到一個精准的商業切口,去實現用戶與品牌之間的匹配,完成最後的市場落地。

這或許也是何小鵬對王鳳英的期待。

目前,全新改款的小鵬P7i已經上线,對比老款,在產品力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其中就搭載了標配電吸門、Orin 芯片、高速 NGP、丹拿音響、前四活塞Brembo卡鉗、電動感應尾門以及更大容量的電池,續航能力更強等等。

但是,就今天的新能源市場的現狀來看,何小鵬和王鳳英肩上的壓力並不小。在同一價位區間,現階段用戶可選擇的品牌與產品非常之多,其中就包括比亞迪的漢和海豹、蔚來ET5、極氪001以及“價格屠夫”特斯拉的Model 3等等。

這些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小鵬汽車的產品還是缺乏一個能打出品牌名聲的標籤,就像理想的產品是奶爸車一樣,小鵬汽車需要爲自家的用戶找到一個身份歸屬,讓小鵬汽車真正能成爲用戶的「小鵬」。

對此來說,這正是王鳳英所擅長的產品打法。

在長城汽車任職期間,王鳳英就主導了長城汽車皮卡和SUV的產品战略規劃和營銷,並將哈弗H6打造成爲連續霸榜的“神車”,成爲國民SUV的代表。

而在入職小鵬汽車之前,王鳳英和她的團隊發布了《全球新能源汽車品類趨勢研究報告》,其中也指出小鵬汽車產品品類涵蓋轎車和SUV品牌,價格從15萬-40萬中高低端全覆蓋,主幹品類認知模糊,難以傳遞明確的品類。同時,小鵬汽車強化的智能功能,也沒有突出差異化,導致原有特色智能功能也與其他車企逐漸趨同。

很顯然,對於小鵬汽車,王鳳英是有備而來。從這一點來看,何小鵬依舊是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行業競爭必然是人力所推動的,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更專業的人身上。

小鵬汽車最終是何小鵬的「小鵬」還是用戶的「小鵬」,就看王鳳英的能力與操作了。

04 寫在最後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高層的變動無疑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哪怕是阿裏或是小米等巨頭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或是遇到瓶頸期,必然是要吸納其他優秀人才的加入進而引發管理層的動蕩,甚至是聯合創始人的出走。

而市場所關注的最終還是回歸商業的本質,在歷經組織架構調整和人才吸納之後,小鵬汽車是否能爲用戶帶來更強大的產品,帶動企業的良性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正逐步擴大,人才在品牌之間的流動也愈發頻繁,對於品牌而言,如何在現有的人才體系上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標籤非常關鍵。

前不久,吉利發布全新品牌“吉利銀河”,旗下的“銀河之光”原型車就被長安指認抄襲,但是釐清事情原委才發現,原來是負責“銀河之光”的設計師陳政曾就任於長安汽車,促使兩家在設計語言上出現相似之處,並非抄襲。

對應何小鵬所認爲的,行業的大趨勢已經在逐步弱化,品牌能借勢的機會不多了,接下來必然要依靠「人」的力量來推動,比拼各家的人才能力。當這一認知成爲行業共識,那么類似的情況也將會成爲一種行業常態。

無論是小鵬汽車還是吉利銀河,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在面對這一局面的情況下,都必然保證自家的組織架構體系能充分發揮出人才的優勢。

這是小鵬汽車的當下,也將會是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未來——隨着行業競爭激化,品牌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必不可少,人事的變動要去適應市場的變化。

$小鵬汽車-W(HK|09868)$$小鵬汽車(NYSE|XPEV)$#小鵬汽車業績出爐!大佬們都怎么看?#

#小鵬汽車業績出爐!大佬們都怎么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小鵬汽車,再次需要何小鵬“豪賭”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