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魏一寧
編輯/ 董雨晴
在造假風波兩年之後,瑞幸沒有倒下。2021年8月,瑞幸宣布從5月开始實現了集團整體盈利,提前完成年度目標。僅在2021年上半年,其就推出了50多款新產品,甚至把奶茶配方和咖啡融合在一起,做“奶茶化咖啡”。新消費風口啞火的當下,它展現出了更多韌性。然而,競爭還沒有停止,精品咖啡大战之下,誰還能打敗瑞幸?
2022年开年之初,瑞幸又兩度登上熱搜。
一次是因爲被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炮轟,稱其新品“花魁dirty”有壟斷精品咖啡豆之嫌。1月5日這天下午,李國慶在微博上寫道,“瑞幸推花魁,老李很生氣!今天就要替全國喝手衝精品的朋友,公开DISS一下瑞幸,你一個賣大衆咖啡的,少動點‘壟斷’精品豆的壞心思!”
但這不妨礙瑞幸的花魁新品大火,幾天之後,瑞幸官方就發出了一條消息稱,花魁賣得太好了。1月11日,瑞幸表示花魁部分城市和門店售罄——剛剛進入精品咖啡市場的瑞幸,又打造了一個“爆款”。
另一次是在1月20日,有媒體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瑞幸正在研究重返納斯達克上市,最快可能在今年年底進行。對此,瑞幸咖啡倒是很快發表回應稱報道不實。
對剛剛度過造假風波、債務重組不順、國內訴訟懸而未決的瑞幸來說,重回二級市場也的確不太現實,瑞幸唯一能做的,是在國內市場先實現正常經營,在咖啡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活下去。
造假風波兩周年
在造假風波兩年之後,瑞幸沒有倒下。
2020年1月,美國知名沽空機構渾水公司發布報告,指控瑞幸誇大門店銷量、誇大廣告支出掩蓋單店虧損的事實。2020年6月29日,瑞幸停牌進行退市備案。截至美國時間2020年6月26日收盤,瑞幸咖啡的股價定格在了1.38美元/股,市值僅剩3.47億美元,而巔峰時期它的股價一度達到了51.38美元/股。
當時,許多人預測,瑞幸將面臨破產清算的局面。
在瑞幸退市的同時,管理層开始大換血,曾在神州租車擔任陸正耀助理的郭謹一被任命爲新任董事長兼CEO。瑞幸也是從這個時候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縮減开支,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原本靠燒錢補貼和大手筆的廣告營銷,瑞幸得以在本土市場對壘星巴克,也成功虜獲了中國消費者。但在造假風波後,瑞幸削減了大部分營銷費用,縮減不必要的开支。據財報顯示,2019年,瑞幸營銷費用佔比20.1%,到2020年下降至13.2%,2021年第一次半年報中,營銷費用進一步下降到12.8%。
在削減廣告开支,放棄請大牌明星代言“小藍杯”的同時,瑞幸在經營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調整:關停運營狀況較差的門店,暫緩2020年初开啓的無人零售战略,爭取通過暫時性的收縮降低經營成本。
瑞幸仍然堅持快取店爲主的輕資產模式,即使鼎盛時期,單店面積超過120平方米的優享店也只有100多家,佔比4.8%,而20-60平方米的快取店佔比92%。後者的優勢是佔地面積較小,大多數只有3名以內店員制作咖啡。
無論是優享店還是快取店,瑞幸的服務都稍顯吝嗇:門店不設POS機,只能通過小程序下單,節省了負責點單收款的人力成本和POS機支出;面包類點心不提供加熱,不需要購买烤箱,也讓店員能把全部時間放在制作咖啡上。
瑞幸服務的吝嗇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不便,但在價格較低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它的服務預期本來就低於高端茶飲、咖啡品牌,對於自助點單並非不能接受。
除了“節流”,瑞幸更要做到“开源”,在不能燒錢補貼的情況下繼續抓住消費者,增加收入。
曾經,瑞幸的忠誠消費者是一批對價格敏感的年輕白領和學生,他們選擇瑞幸,是因爲可以靠打折券喝到10元以內甚至免費的咖啡,享受“薅羊毛”的快感,許多人對瑞幸的評價是“雖然不好喝,但十元以內喝咖啡的感覺很爽”。
造假風波後,可以賠本補貼的時代結束了,瑞幸的飲品價位也自然而然地回到了10元-20元區間,對標茶百道、一點點等中端新興茶飲品牌。爲了留住消費者,瑞幸开始大搞研發,縮短推出新品的周期。
2020年,瑞幸推出了77款現制飲品,進入2021年後,瑞幸在半年內推出了50多款新產品,甚至把奶茶配方和咖啡融合在一起,做“奶茶化咖啡”。2021年4月12日,就在自曝造假一周年後,瑞幸推出的新品“生椰拿鐵”走紅,頻繁賣到斷貨,還帶動了現制飲品界的椰味飲料熱潮。
在推出新品的同時,瑞幸繼續注重互聯網營銷,通過小程序、公衆號、視頻號直播、福利群等方式發放優惠券,繼續帶給消費者“薅羊毛”的快感。
不停推出的網紅新品,讓瑞幸創造出新的銷量神話,營業收入也在持續增長。根據瑞幸2021年上半年財報,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6.5%,但營業費用只增長了12.9%,單店利潤率提升到了16.3%,同比扭虧爲盈。CEO郭謹一自豪地說道:“它代表着我們的財報終於恢復了正常。”
精品咖啡战火來了
在起死回生之後,瑞幸开始對精品咖啡下手,大量买進花魁精品咖啡豆是關鍵的一步。
2021年12月,瑞幸在籤署新咖啡採購訂單協議時,瑞幸咖啡聯合創始人、CGO楊飛就曾表示,精品咖啡的普及與日常化,將是瑞幸“專業战略”的重要目標之一。
實際上,就在2017年至2019年間,精品咖啡也曾是資本青睞的風口,許多創業者在資本助推下打造了小衆精品咖啡,但這些精品咖啡店仍舊依賴咖啡師水平,且利潤較低,很難在沒有資本加持的情況下擴張並實現規模化。比起單體精品咖啡店,或者至今無法擴張規模的連鎖店,已經實現規模化、標准化的瑞幸進入精品咖啡領域,顯然將帶給這個行業更多不確定性。
2017年,錢治亞從神州租車離職正式成立瑞幸咖啡,當時,她打出的口號是“讓每個中國人都喝到好的咖啡”,並且期待瑞幸能夠與星巴克競爭。
初創時期,瑞幸奠定了用互聯網思維做咖啡的基礎,根據2019年4月23日瑞幸提交的IPO申請,截至當年3月底,瑞幸有811名技術研發人員,相當於一家中上規模的互聯網企業。
瑞幸一开始就不提供現場點單,顧客只能通過小程序在網上下單,隨後通過注冊發放優惠券、邀請好友贈送免費飲品等方式擴大粉絲群體、積累用戶,並通過福利把用戶引流到官方微信號和粉絲群。這是顯而易見的互聯網思維。
造假風波後,瑞幸的快消品思維也愈發明顯,不斷推出新品,借助之前積累的私域流量,不但沒有破產,還扭虧爲盈。2021年8月,瑞幸宣布從5月开始實現了集團整體盈利,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甚至,瑞幸在資本市場的成功,吸引了無數後來者,試圖復制瑞幸在資本市場的打法。在中國咖啡市場迅速增長的背景下,更多創業者瞄准了特色產品和細分人群,資本隨之湧入,一系列精品咖啡品牌迅速走入公衆視野。
有消費者曾經這樣形容2021年精品咖啡大战的場面,在北京國貿地區華貿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只需要走到樓下的商業街,50米之內即可以看到不低於5家精品咖啡品牌。以至於那段時間內,行業內人士會說,“精品咖啡品牌太多了,白領已經不夠分了。”
所謂精品咖啡,與瑞幸還是有着些許差別的。根據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定義,精品咖啡除了特定品種和產地,還包括加工、運輸方式、公認的萃取標准等,除此之外,業內對精品咖啡的定義標准還包括香氣、風味等方面的綜合評判,要求杯測分數達到80分以上。
過去,銷售精品咖啡的主要是小衆獨立咖啡店,但在資本入局後,精品咖啡逐漸向連鎖店模式發展,在2017至2021年,多家精品咖啡品牌拿到融資,开始迅速擴張。
早在2012年,精品咖啡店Seasaw就在上海开設了第一家門店,但直到2017年,咖啡成爲新消費領域風口,Seasaw才拿到4500萬元的A輪融資。2021年7月22日,Seasaw完成A+輪融資,喜茶入股成爲新股東,盡管喜茶僅持有5%股份,但這仍然被業內視爲新興茶飲與咖啡優勢互補、共享資源的开始。
2018年,除了已經拿到第一筆融資、开始擴張的Seasaw之外,另一家精品咖啡Manner也在當年拿到了8000萬元的A輪融資。Manner創始人韓玉龍是一名資深咖啡師,他創業的愿景,同樣是做一個中國的咖啡品牌。
Manner同樣主打小店模式,銷售小杯咖啡,產品定價區間在20元左右,除了購物中心外,Manner在上海大量入駐寫字樓,周末不營業,主要爲白領提供服務,同時採取聯名、設計周邊產品等方式進行營銷,推出了簡約精致的咖啡杯及其他周邊產品,廣受白領女性群體歡迎。
僅四年之內,Manner已經從小而美的獨立咖啡館發展成幾百家門店的連鎖品牌。2020年12月到2021年5月,Manner接連獲得融資,H Capital、淡馬錫、美團龍珠進場,其投後估值更是達到了28億美元。
2021年7月,一個名叫“不眠海”的品牌悄然布局進全國100余家便利蜂門店內,這是便利蜂旗下新推出的精品咖啡品牌。盡管不眠海菜單上的茶飲佔比57%,略高於咖啡,但它仍以手衝咖啡、精品咖啡作爲招牌,定價區間設在10-25元範圍內。
不眠海同樣注重研發和线上點單,迅速推出新品,同時,不眠海與便利蜂門店緊密結合,既不需要外界投資,又可以支持消費者一站購物,這是其他咖啡店不具備的優勢。
品牌創始最初三個月,不眠海就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开出了258家門店,2021年,便利蜂提出了在華南市場全面鋪开不眠海,將門店拓展到1500家的目標。
實際上,到2021年中時,人們發現Manner的單店價值已經超1億元,相當於3家星巴克。這樣瘋狂的價格讓买不進的資本开始冷靜,他們回過頭來繼續審視瑞幸,卻發現從財務表現上,後者依舊值得被投資。
2021年4月15日,瑞幸再次拿到老股東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投資,總計2.5億美元。盡管金額與瑞幸過往得到的融資相比不算太大,但瑞幸能拿到這筆融資,充分說明,資本市場仍看好瑞幸的規模、用戶粘性和經營狀況。與目前只覆蓋幾個一二线城市的Seasaw和Manner比起來,已經在各大一二线城市全面鋪开的瑞幸,顯然可以講出更大規模的故事。
熱潮褪去之後
實際上,到2021年末時,越來越多的資本就反應了過來,許多估值過高的新消費品牌在下半年並沒有交出好的業績成績單,新消費風口猛然啞火了,資本也迅速撤離了這一賽道。
之前過熱的資本造成了新消費領域的內卷,當諸多同質化品牌出現後,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越來越大,對特定餐飲品牌的忠誠度也會隨之變低。一旦復購率降低,品牌銷售率下滑,投資人很快會感受到利潤空間降低,變得更加理性謹慎。
曾經,咖啡領域的創業者能輕松拿到融資,甚至比投資人更像甲方:三頓半創始人吳駿在B+輪融資中面對紛至沓來的投資人,爲了提高效率,可以要求投資人寫書面材料;同樣經營速溶咖啡的千小鶴創始人程筱穎,僅僅請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嘗試了一次產品,陳琪把咖啡倒入礦泉水瓶,感覺溶解度很好,立刻敲定了投資。
然而在2022年初,程筱穎已經意識到,一杯咖啡就能拿下融資的好日子結束了,現在需要勒緊褲帶,提高自身造血能力。
相比於這些後起融資的競品,瑞幸有一定的優勢:進場夠早,在咖啡消費剛剛成爲熱點時,它迅速拿到了融資並且擴張,佔據了咖啡市場的先發優勢,在門店數量、研發團隊和消費者粘性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
但是,競爭從未結束過,瑞幸仍面臨着諸多困境,除了資本層面與市場競爭的壓力,甚至還包括昔日創始人的擠兌。
過去的遺留問題仍然是一道陰霾,籠罩在瑞幸的頭頂:2021年9月,瑞幸咖啡與美國集體訴訟代表達成和解,籤署了1.85億美元的和解意向書,這一金額已經遠遠低於預期,然而,瑞幸咖啡的債務重組進展並不順利。
2021年12月27日,在BVI法院舉行的瑞幸咖啡債務重組聽證會上,債券托管人畢馬威要求中止執行清盤程序,導致債務重組計劃由原定的12月底延期到2022年6月底。
盡管畢馬威提出反對意見的具體原因尚未披露,但據投資人士分析,這意味着股東、管理層、債券方可能出現了重大分歧,或者有第三股力量介入。根據此前的公开報道和分析,曾經因爲造假被踢出瑞幸的陸正耀正在試圖通過關聯方曲线回歸,收購瑞幸股權,同時,各方對大鉦資本是否會私有化瑞幸咖啡存在一定擔憂。
瑞幸咖啡退市後,轉入粉單市場,無論是現任董事會、管理層還是中小投資者,都希望瑞幸咖啡能在債務重組後重回納斯達克市場,但目前債務重組遭遇波折,遙遙無期,加上中概股暴跌後上市條件日益苛刻,曾經因爲財務造假遭到中美兩國監管部門處罰,留下雙重案底的瑞幸,想要重回納斯達克更加遙遙無期。
在經營方面,雖然瑞幸的營收在不斷提高,實現了扭虧爲盈,但仍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除了Seasaw、Manner、不眠海這些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咖啡品牌,許多新茶飲品牌也开始提供咖啡產品。蜜雪冰城早在2017年就啓動了子品牌“幸運咖”,主打9-15元的咖啡,2022年初,高端茶飲品牌奈雪推出“限時輕松購”產品,包含僅售9元的美式咖啡和15元的拿鐵咖啡,擠入咖啡下沉市場。
咖啡市場的競爭始終是激烈的。2019年,瑞幸、Seasaw、Manner等新品牌靠着高坪效優勢、外賣配送能力崛起時,上島咖啡、咖啡陪你等老品牌就紛紛關店乃至破產,如今,新興品牌同樣面臨着殘酷的競爭。
在上一階段的競爭中,瑞幸曾經靠着燒錢補貼脫穎而出,而如今,瑞幸與其他咖啡品牌一樣,別無選擇,只能加大研發投入,打磨產品。但咖啡產品技術門檻低,爆品主要來自於配方的創意,很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模仿。
此外,在銷售表現上,瑞幸也表現的過於依賴爆款,比如2020年推出的厚乳系列,當年度銷量就佔到了總銷量的20%,也意味着,瑞幸必須持續不斷打造爆款,才能維持銷售業績。而一旦爆款失靈,那么瑞幸就將面臨很大的業績壓力。業內常流傳的一句話是,爆款可遇不可求。
咖啡品牌已經接近飽和,拿到融資越來越難,對於在上一輪風口拿到融資的品牌來說,“內卷”式的降價終究不可持續,新品同質化嚴重,想要在這個新消費寒冬活下去,需要不停地進行產品創新和營銷方式創新,提高消費者忠誠度。對於瑞幸咖啡而言,它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账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誰能打敗瑞幸?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