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盛大的促銷狂歡,也沒有“米粉們”在論壇裏熱烈的慶祝,2023年的“米粉節”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要不是雷軍特意發微博慶祝小米的13周歲生日,人們幾乎已經忘了,這是一家曾被粉絲捧上“神壇”的公司。
創立早期,小米憑借科技感、性價比、極致堆料等性感的標籤,吸引了一大批電子產品發燒友,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粉絲經濟帝國,僅4年就成長爲全球第五大手機制造商。小米上市後,市值一度超過8000億港元。
直到去年,醉心造車的雷軍仍然將1億米粉視作基本盤。但隨着小米的手機業務陷入低谷,米粉和品牌之間的情感連接正在悄然變淡。
史上最“摳”米粉節
4月6日,雷軍在微博上用一句簡短的“生日快樂”,开啓了一年一度的米粉節。
對米粉來說,這是與618、雙11平起平坐的促銷節點,也是換新機的最佳時間節點之一。但今年的米粉節,除了一款紅米手機便宜30元、买小米13系列送AI音箱之類的“小恩小惠”,大部分優惠都是平日已有的,對於想要在米粉節期間換機的用戶缺乏吸引力。
大學時期就成爲小米手機忠實用戶的樊宇(化名)告訴雪豹財經社,5年前他剛上大學時,米粉節往往會有很大的促銷力度。他原本打算在今年米粉節期間換一台最新款的小米13 Pro,沒想到“一點優惠都沒有”。
“等了個寂寞”,許多米粉吐槽。
近幾年,米粉節的促銷力度持續縮水。用8年老米粉何毅(化名)的話說,“除了信用卡活動,其他也就十幾、二十元的優惠。”
在一些米粉交流社區,今年米粉節被扣上了“最寒酸”的帽子。
米粉對小米來說不重要了嗎?至少對雷軍來說並非如此。
10年前,第一屆米粉節舉辦時,小米爲米粉們开了一場派對,場地很小,只裝得下幾百人。小米也很小,是一家才賣出200多萬台手機的新面孔。
去年米粉節,小米發起了“米粉公益月”,多個城市的小米之家展出了米粉用小米手機拍攝的照片。9位小米高管拍了一張合影以示慶祝,雷軍還在微博發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小作文”。
今年4月9日,小米照舊舉辦了盛大的米粉節open day活動,邀請500位米粉到北京總部,參觀小米實驗室、與高管合影、參加座談會、遊園會、星空派對等。
直到現在,米粉仍然是雷軍在各種場合津津樂道的“財富”,也是小米战略調整關鍵節點的重要砝碼:
決定衝擊高端手機市場時,雷軍說,小米在國內的1億用戶是他最大的依仗。“有沒有2%的用戶相信我們,愿意給我們一次機會呢?我們只能相信米粉、依靠米粉。”
爲小米汽車業務做規劃時,雷軍樂觀地預計,數千萬米粉中即使有1%愿意买單,也能給小米帶來“夢幻般的开局”。
“在(手機業務)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依然擁有數以千萬計的忠實用戶……這成爲小米最根本的生命力來源。”雷軍在自傳中寫道。
但這股生命力來源,已經越來越難支撐起小米日益下滑的手機業務。
出貨量和市佔率雙降
山寨機橫行的2010年,剛剛成立的小米以科技感、極致堆料和超高性價比等標籤,迅速拉攏了一批電子產品發燒友,形成了早期的米粉生態。《華爾街日報》在2015年的一篇報道中,將小米手機定義爲年輕人的第一部奢侈品。
“外界對米粉最大的誤解,是認爲他們是一群追求性價比的人。”何毅對雪豹財經社表示。在他看來,米粉的本質是電子產品發燒友。
然而,隨着小米的發展和粉絲群體的壯大,何毅發現,米粉和小米的感情开始逐漸變質。
2017年的感恩季活動,小米送出了100萬張100元和50元的無門檻現金券,但促銷活動變成了大型“薅羊毛”現場,許多領到100元現金券的消費者並沒有購买小米的主流產品,而是選擇了“”99元的保溫杯,投入1.5億元的促銷活動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在何毅看來,這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此之後,小米在回饋粉絲這件事上變得越來越“摳門”。一部分薅不到羊毛的米粉有了抱怨,並开始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替代品。也是從這個時候开始,“升米恩,鬥米仇”的說法在米粉圈子裏流行起來,米粉這個稱呼的含義也悄然改變,开始跟低價、折扣等綁定在一起。(編者注:“升米恩,鬥米仇”本是一句中國俗語,指如果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但隨着智能手機行業快速發展,山寨機早已成爲歷史,中低端手機的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小米低價高配的優勢正被逐漸稀釋。
今年2月的投資者日上,小米對外公布的新經營策略是“規模與利潤並重”。最近兩年的米粉節上,一個被高頻提及的話題是:“雷軍把回饋粉絲的預算都拿去造車了吧?”
一邊是衝擊高端的小米錢袋子一再收緊,另一邊是追求性價比的米粉开始轉向其他手機品牌,小米手機業務陷入低谷。
2022年全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20.9%至1.5億部,降幅幾乎兩倍於同期行業平均值(-11.7%)。小米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從14.1%降至12.8%,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從15%下降至13%。
在高端市場鏖战的小米,中低端市場的基本盤也出現松動。據Counterpoint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國內最暢銷的手機機型榜單中,小米首次跌出前十。
在這份榜單中,除了iPhone 13系列的三款機型,其余均爲國內手機廠商1000元~3000元的中低端機型,小米的紅米Note系列曾是這份榜單的常客。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小米營收同比下降14.7%,調整後淨利潤同比下降61.35%。小米最大的現金牛智能手機業務,連續第四個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危險的“螺旋下降”
小米手機當下的處境,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智能手機出貨量在連續5年的增長後突然大幅下滑,在中低端市場的份額被老對手擠壓。
這一幕曾在2016年上演。
彼時,就連雷軍本人也陷入迷茫。“在手機行業,銷量一旦下滑,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逆轉。”他在自傳中寫道,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昔日手機巨頭都是在銷量下滑後一蹶不振,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2016年5月,雷軍親自接管陷入低谷的手機業務,通過一系列補救措施,讓小米在2017年重回高速增長軌道。
幫助雷軍實現逆轉的,既有大刀闊斧補足线下渠道短板的“亡羊補牢”,也離不开米粉的“鼎力支持”。作爲國內首個經營粉絲社群的手機廠商,“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早期战略,曾讓小米圈粉無數。
2018年4月,小米上市前夕,在雷軍的主導下,董事會通過了一條決議: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將以合理方式全部返還給用戶。雷軍一开始還想把這條利潤紅线定得更低(3%)。
用雷軍自己的話說,因爲小米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的堅持,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小米依然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他們愿意等待小米改善,並用真金白銀來支持。
但如今,米粉恐怕很難再次幫雷軍帶領小米走出低谷。
一方面,衝擊高端和造車這兩大燒錢黑洞,使得小米不得不將“保持利潤”擺在公司战略的首要位置,導致產品喪失性價比優勢。2022年,小米的研發投入由上年的132億元同比增加21.7%至160億元,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投入約佔20%。
另一方面,曾讓小米陷入低谷的线下渠道短板,並沒有很好地得到改善。
據IDC數據,2021年Q4,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銷量佔比分別爲36%和64%,线下渠道仍是各大手機廠商爭奪的主战場。
從2020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开啓瘋狂开店模式,以改善手機銷售高度依賴线上渠道的痼疾。最快的時候,小米以一個月1000家實體門店的速度瘋狂开店,截至2021年年末,小米之家門店數突破一萬家。
但自此之後,小米线下渠道的擴張陷入停滯,負責线下渠道建設的核心人物——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銷售一部總經理高自光離職。由於开店速度過快,單個門店銷量受到影響,部分門店陸續關停。
直到2022年年末,小米的线下門店數仍停留在一年多以前的水平。而主要競爭對手OPPO和vivo各擁有超過20萬家线下門店,脫離華爲後迅速崛起的榮耀也在2022年擁有超過3萬家线下門店。
更何況,如今的雷軍已無法全身心投入手機業務。他把二分之一的時間用在了造車上,四分之一的時間投入在手機、IoT和高端化战略上,剩下還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粉絲經濟時代已過,雷軍的米粉不夠用了。這一次,小米想要走出銷量下滑的螺旋,恐怕比6年前要難得多。$小米集團-W(HK|0181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1億米粉,喂不飽雷軍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