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國際觀察)悖入亦悖出 害人終害己——起底美國對華政策的反動、反智與反噬
新華社記者
“那些想延緩甚至逆轉中國發展進程的美國人犯了錯誤,他們的目的不可能實現,反而對美國自身有害。”美國前外交官傅立民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所說的這番話,在美國政壇當前生態映襯下,顯得格外冷靜客觀。
近年來,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一些政客患上了焦慮症,認爲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面臨挑战,頻頻炒作“中國威脅論”,將遏制打壓中國視爲頭等大事:政治層面,利用“民主”“人權”“安全”等標籤炮制謊言抹黑中國;經濟層面,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大搞對華“脫鉤斷鏈”;科技層面,不擇手段地對中國半導體等尖端產業進行圍堵封鎖。
事實證明,美國的所作所爲充分暴露其對華政策破壞規則、逆潮流而動的反動性,凸顯其試圖轉移矛盾而進行“內病外治”反智特徵,最終導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加速霸權衰落,反噬其自身利益。
反動:“華盛頓挑起‘新冷战’的意圖昭然若揭”
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升級半導體等領域對華出口管制。今年2月,美國將與半導體相關的對華出口管制擴大到日本和荷蘭的企業。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說,這是爲了給關鍵技術設置“小院高牆”。
“小院高牆”“脫鉤斷鏈”“民主對抗威權”……一個個充滿冷战色彩的詞匯如今頻繁出現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和智庫報告中。巴西國際政治學者迭戈·保塔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隨着中國崛起,一些美國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將中國視爲一個有強大競爭力、日益威脅美國霸權的對手。“無論是從意識形態角度還是從軍事和技術的角度來看,華盛頓挑起‘新冷战’的意圖昭然若揭。”
“美國太害怕多極世界了。”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說,早在1991年,美國政府就在一份國防指導性文件中要求努力防止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與其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此後,各種國家安全战略文件都強調保持美國絕對優勢地位的必要性。本屆美國政府同樣在大力宣揚“美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打壓中國所用的手段,對蘇聯、歐盟、日本都曾用過。巴西裏約熱內盧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埃利亞斯·哈沃爾將其總結爲“充滿着軍事、金錢、意識形態欺凌以及最骯髒的誹謗和污蔑”。
美國利用台灣問題,不斷炒作“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假“民主”之名支持鼓動“台獨”分裂勢力,搞“以台制華”,危害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美國利用南海問題,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說事,打着“航行自由”的旗號,頻繁派軍艦在南海挑釁侵權、炫耀武力,而自己卻始終不批准該公約;在人權問題上,美國拒絕籤署或批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投票反對《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和《難民問題全球契約》,無視本國愈演愈烈的槍支暴力、種族歧視等嚴重侵犯人權的問題,卻極力在國際上散布關於中國新疆、西藏等地人權狀況的謊言,不斷抹黑中國。
今年3月底,美國舉辦所謂第二屆“民主峰會”。日本《每日新聞》在一篇題爲《美國理念未得到廣泛響應》的文章中說,這次會議再次體現出美國與中俄“對決”的色彩,但美方“靠強調民主理念拉攏國際社會似乎有難度”。因爲,“以民主名義幹預他國內政和實施制裁的美國,在某種意義上是像嗆人煙霧一樣令人不舒服的存在”。
前不久,在中國積極斡旋下,沙特和伊朗走向和解,爲世界各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矛盾提供重要示範,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然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卻祕密飛往沙特,對沙特在中方調解下與伊朗達成和解協議表示“失望”“錯愕”。
歸根結底,美國根本沒有是非觀念,就是要遏制打壓它眼中的一切“競爭對手”,維護以美國爲中心的“單極世界”格局,爲此不惜破壞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美國的單極地位腐蝕了其外交政策精英。我們的外交政策常常是發號施令、威脅和譴責。我們幾乎很少努力去理解對方的觀點,或者進行實際的磋商。”美國有线電視新聞網主持人、時事評論員法裏德·扎卡裏亞說,“我們的外交政策由一群思想狹隘的精英掌管,他們靠誇誇其談來取悅國內選民,而且似乎無法感受到外面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反智:對華“脫鉤”“荒謬、無效且短視”
今年年初,“流浪氣球”話題引發全美關注。原本只是一艘失控的中國民用無人飛艇飄入美國上空,美國政客卻爭相給其貼上“間諜”標籤。這種表演與炒作既違背常識,也不符合邏輯,但爲何美國政客樂此不疲?美國社交媒體上的一項網絡民調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認爲,這是爲了轉移美國民衆對俄亥俄州“毒列車”脫軌、總統拜登“文件門”等事件的關注。
多年來,美國一些政客不斷用“中國威脅論”來轉移美國民衆對國內問題的不滿。在這些人看來,真正解決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種族歧視、經濟疲軟、金錢政治等問題難度太大,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似乎遠不如“甩鍋”中國來得簡單,同時還能給競爭對手扣上“對華軟弱”“遏華不力”等帽子,爲自身撈取政治籌碼。
正是在這種政治算計的助推下,“間諜氣球”“間諜冰箱”“間諜起重機”等荒唐言論不斷湧現,並將美國經濟脫實向虛、新冠疫情應對不力、毒品泛濫等問題統統歸咎於中國。同時,以維護所謂“國家安全”與“民主價值觀”爲掩護,美國政客堂而皇之地對華進行貿易制裁和科技封鎖,企圖實現遏制中國發展的目標。
然而,這種反智之舉背離事實、無視規律,其帶來的結果必然與算計相去甚遠。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持續加徵高額關稅,但2022年中美貿易額近760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試圖以各種手段迫使外資撤離中國,但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以人民幣計首次突破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美國持續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對中國企業進行圍堵打壓,但2022年中國在《專利合作條約》體系下國際專利申請量繼續排名首位,佔申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半導體專利申請量也居全球第一。
“美國對華‘脫鉤’的做法看似來勢洶洶,實則荒謬、無效且短視。”香港《南華早報》這樣評說。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一般而言,貿易战對各國來說都會是一種負和”。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認爲,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解決不了美國經濟面臨的問題,而只是使這些消費品對美國消費者來說變得更加昂貴。這些舉動在經濟上是荒謬的,“它們傷害了中國,但也傷害了美國的就業創造者。這包括一些普普通通的企業,它們依賴中國的供應商,幾乎沒有變通辦法,被通脹和高價能源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國際角度來看,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指出,美國對華“脫鉤”難以得到各國響應。世界上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貿易額超過其與美國的貿易額。對大多數國家來說,不可能爲了取悅華盛頓而減少對華貿易。
在傅立民看來,美國政治極化導致美國政府無法制定有效的對華政策。他認爲,當前中美關系到了關鍵時刻,發展方向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既是美國選舉政治造成的周期性現象,也越發成爲一個長期問題。每當美國選舉年臨近,針對中國的煽動性言論和民粹主義就會大行其道。這些挑釁性言行往往會誇大中美分歧的覆蓋範圍和嚴重程度,爲提出理性的對華政策倡議制造巨大困難。
這是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財政部大樓。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反噬:“我們爲放慢北京的步伐所做的努力正在放慢我們自己的腳步”
美國以自我爲中心,違背客觀規律,逆歷史潮流而動,如此肆意妄爲,必然招致反噬,自食惡果。
一方面,美國反智的對華政策無法阻止中國發展,反而阻礙其自身發展。
美國商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與中國“脫鉤”嚴重威脅美國在貿易、投資、服務和工業等領域的利益:如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將令美國經濟在2025年前每年損失1900億美元;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鉤”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國內生產總值因此損失最多高達5000億美元……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認爲,美國當前的貿易政策適得其反,在經濟領域“自給自足”是愚蠢的目標,而競爭性補貼更是一種“負和遊戲”。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指出,美國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供應鏈韌性、損害了創新,對美國自身造成反噬。
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白潔曦認爲,需要認真評估許多表面上旨在“保護美國”的政策實際上給美國造成的損失。“通常這些政策聲稱‘我們可以跑得更快’。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爲放慢北京的步伐所做的努力正在放慢我們自己的腳步。每次與假想敵競爭或對抗的努力,都會形成自殘式的國內政策,這些政策最終造成的傷害比給對手造成的打擊更大。”
另一方面,美國對華政策讓各國進一步認清美國霸權主義的危害,由此激發起日益強烈的獨立自主意愿,動搖美國霸權的根基。
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日前接受美國《政治報》網站採訪時說,幾乎沒有盟友真正支持美國與中國進行“冷战”。在美國,關於中國問題的政治氛圍是“有毒且充滿敵意”的,但在其盟國,情況通常並非如此。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多次表示,歐洲不能成爲“美國的追隨者”,必須“選擇自己的夥伴,決定自己的命運”。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說,雖然歐盟與美國結盟,但不能“因爲這種聯盟就假定我們會盲目、系統地在所有問題上都遵循美國的立場”。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主編朱達·格倫斯坦認爲,如果盟友們开始認爲華盛頓的目的只是爲了挽救美國的主導地位,而非爲了更廣泛的利益,那么聯盟就不大可能繼續存在。
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期待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不愿被逼選邊站隊,更不愿成爲美國對華博弈的棋子。近期,沙特不顧美方強烈不滿,在中方調解下與美國的宿敵伊朗達成和解協議。同時,沙特在油價問題上與美國的另一對手俄羅斯保持溝通。委內瑞拉前外交官阿爾弗雷多·托羅·阿迪指出,拜登政府試圖將美國與中俄的競爭歸結爲“民主與威權”之間的對抗,這種操弄意識形態工具的冷战手法進一步削弱了華盛頓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吸引力。
“美國正試圖組織一個由志同道合國家組成的聯盟,以此來制衡中國並向中國施壓,但這種战略沒有奏效。它傷害了中國,同時也傷害了美國,從長遠來看,對美國人的傷害很可能超過對中國人的傷害。”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說。(參與記者:朱瑞卿、鄧仙來、許緣、胡友松、陳威華、趙焱、姚兵、李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際觀察|悖入亦悖出 害人終害己——起底美國對華政策的反動、反智與反噬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