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非成長性公司也能獲得不錯收益,巴菲特是怎么做到的?
1年前

全球著名的股神沃倫巴菲特每年都會公布自己的最新持倉,今年也不例外,通過分析他的持倉我們可以發現以下幾個現象。

首先是巴菲特大多數持倉公司年年都在,這很好理解,價值投資需要長期持有嘛!

其次是重倉股的倉位特別重,蘋果一家公司佔到接近40%的權重,這也正常,投資需要分散也需要考慮集中,何況蘋果的高倉位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漲上去的。

最後是多數持倉股明顯缺乏成長性,這一點就讓很多價投信徒十分意外了,畢竟驅動價格上漲的最大動力是業績增長。而老巴長期持有一個缺乏成長性的組合,爲何還能獲取豐厚的收益呢?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把目光回到股價上漲的構成上來,股價變動可以拆分爲以下幾項:

股價漲幅=估值漲幅+業績漲幅+股息率+回購率

借助這個公式,老道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巴菲特的神奇組合。

在此之前,老道有一個靠譜的投研工具推薦給大家——估值寶,裏面收錄了上市公司的衆多財務指標,比如主營業務、淨利率、毛利率、ROE等,有助於提高大家對公司的選擇和分析能力。

工具之中還有相關的課程詳細講解投研方法,道友們可以免費學習,掃描下方二維碼,趕快進群體驗吧~

掃碼關注一小步,認知提升一大步↑↑↑

巴菲特組合成長性分析

巴菲特的持倉公司數量較多,但資金分布非常集中,前10家公司市值佔比超過80%,因此,我們主要分析前十大持倉股的成長性。

以下是巴菲特最新的前十大持倉股,其中蘋果一家公司的持倉市值又超過其他9家之和,可以說這個持倉是十分集中的。

老道通過統計分析得出,巴菲特的前十大重倉股整體是缺乏成長性的,成長性最好的穆迪在過去5年間的復合增速僅有13%。

像老巴這樣的組合,如果放到別的資本市場,別說每年賺錢,不連年虧損就不錯了。

爲什么緩慢增長型的公司在美股依舊可以創造價值呢?這就要回到前文關於股價漲幅拆分的公式中來思考問題了。

業績並非是驅動股價的唯一動力

業績增長當然是驅動公司股價最重要的動力,但業績陷入緩慢增長,甚至零增長也是行業發展和公司經營難以逃避的經濟規律。

好在業績增長不是驅動公司股價上漲的唯一動力,在時間不算太長的階段,估值也有可能爲股價提供一定程度的上漲動力。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股开啓長達13年的慢牛長牛行情,其中不少公司的估值由低估走向了高估,爲股價上漲提供了較強動力。

但估值的影響力會隨着時間的拉長,逐漸被攤薄。

後兩項是股息率和回購率,時間拉長來看,這兩項回報率甚至可以超越業績增長的貢獻。

這兩項能否成爲驅動股價長期走牛的利器還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初始公司的估值水平,如果估值過高,即使管理層將利潤用於分紅或回購,但比上市值的比值會很低,對股價的影響也很弱;

另一方面是管理層是否愿意持續將利潤用於分紅或回購。

以巴菲特的重倉股蘋果爲例,建倉時期的市盈率爲12倍左右,後市分批买入成本擡升,但綜合市盈率大約在15倍左右。

再看蘋果的分紅與回購,在過去的5年裏,每年分紅金額超過百億,回購金額更是超過淨利潤總額,其中2019到2021年回購金額分別高達750億美元、500億美元、900億美元。

這種超大力度的回購快速減少了公司的流通股本,提高了每股收益,屬於變相業績增長,外加蘋果TTMPE提升至27倍,從而爲其投資者提供了十分豐厚的投資回報。

在美股市場,這種做法是一種普遍現象。所以,優質的緩慢增長型、零增長型公司同樣可以爲投資者提供不錯的長期回報。

老道總結

其實企業與人一樣,能力圈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做得很好。

這也是爲什么大多數在本行業發展遇到困境時,轉到其他行業就很難經營得出色,最終落得個多元惡化的結局。

而市場也不是只看業績的增長,有時候公司業績增長了,但由於預期先行,消化了利好,價格反而會下跌;同樣的道理,公司業績低到不能再低了,估值殺到一定程度,價格也會漲上去。

在不同的市場裏,對於驅動公司股價上漲的因素側重點不同,階段也不同。有的時候是預期先行,而有的時候是政策先行,這個就需要投資者好好把握。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持有非成長性公司也能獲得不錯收益,巴菲特是怎么做到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