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雲降價,雲計算見頂?
1年前

五一假期前,因爲一場史上最大規模降價,阿裏雲可謂是攪亂了雲計算市場的一池春水。

不僅有關“價格战”“雲計算見頂”等猜測甚囂塵上,間接影響到本就人心浮動的A股雲計算板塊,始終難以回到3000點。阿裏雲宣布降價的同一天4月26日,美國議員又提出對中國雲服務廠商進行制裁,也加深了許多人的擔憂——

出問題的是阿裏雲,還是雲計算?

一、阿裏雲市場份額逐年下滑,營收面臨“見頂”危機?

其實,這一輪降價是早有徵兆的。

在阿裏雲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的兩個月前,阿裏雲剛剛交出一份表現良好的財報答卷。

根據阿裏巴巴2023年2月23日發布的財報信息,截至2022年12月31日,阿裏雲在2022年(自然年)總營收達到了775.92億元,利潤更是達到13.13億元。

而去年5月份,阿裏雲才剛剛結束13年的持續虧損,在2022財年首次扭虧爲盈。很難想象,2021財年業績報表公布時,阿裏雲的虧損還維持在22.51億元,僅僅一個財年的時間,就實現了11.46億元的盈利。

這也讓阿裏雲成爲國內唯一實現盈虧平衡的雲服務商。再加上根據IDC今年4月23日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下半年,阿裏雲以31.9%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毫無疑問是坐實了雲計算龍頭廠商的名頭。

不過這份耀眼成績的背後,卻藏着阿裏雲市場份額逐年走低、營收增長降速等隱患。

根據財報,2022財年四個季度,阿裏雲的營收增速分別爲30%、33%、20%、12%。在抵銷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後,全年總營收增長僅爲3%。

其中,佔據阿裏雲總營收53%的,來自金融、教育、汽車等非互聯網行業的客戶收入,同比增長9%。對比2021財年單季度60%左右的增速,以及全年總營收同比增長50%,阿裏雲在營收環節,多少有些瀕臨“見頂”的危險。

同一時期中,中國移動、聯通、電信這三大運營商也相繼公布了2022年財報。其中,中國電信的天翼雲營收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中國移動的移動雲營收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中國聯通的聯通雲營收361億元,同比增長121%。

盡管當前阿裏雲仍舊保持着市場主導地位,但在這樣懸殊的營收增速下,2023年很可能會被天翼雲、移動雲擠下第一的寶座。更重要的是,此消彼長之下,阿裏雲的市場份額也开始受到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阿裏雲從2020年至2022年底,市場份額分別爲40.3%、37%、31.6%,收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相比國內市場的窘境,阿裏雲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績反而更亮眼一些,不僅新增了6座數據中心,三年裏營收增長更是超過了10倍。

長此以往,很難說阿裏雲會不會被迫降低國內市場的比重,徹底將業務重心放在海外。不過這顯然是阿裏最不愿意看到的“下下策”,爲了維護國內市場份額的穩定,通過降價來挽回人氣並進一步擴大受衆範圍,也就成了必然。

再者說,降價策略,早已是全世界範圍內雲計算廠商的常用營銷手段。

二、公有雲市場收窄,價格战已是行業常態

雲計算市場的價格战,並不是即將到來,而是尚未結束。

亞馬遜CFO曾在2016年某次財報會議中,聲稱亞馬遜AWS自2006年上线,10年內降價了52次,去年6月還針對中國市場降價了49%;微軟Azure自2012年至今,已經連續數次降價60%以上,今年3月更是降價20%左右;谷歌從2013年左右,也开啓了連年降價的競爭措施,無論是數據存儲服務還是固態硬盤設施,都保持着最高70%的降價幅度。

諸如此類,國際市場範圍內,各大雲計算廠商早已爲了爭奪份額“卷”成了一鍋粥,每次降價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拉動市場價格快速下落。同樣的,雲計算發展較早的海外市場尚且如此,國內雲計算廠商也早已將降價,“刻”進了靈魂裏。

阿裏雲在2013年首次降價後,2014年就連續降價了6次,此後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阿裏雲連續17次降價,核心雲產品降價幅度一度超過50%。如果再算上從2015年至2020年,針對CDN長達5年的價格战,阿裏雲降價的次數已經難以計算。

其間,在業內平均價格已經被拉低至0.01元/月的“白送價”時,阿裏雲直接把價格降至0.0075元/月,一度引發了“倒賣阿裏雲產品賺差價”的調侃。

不過價格战的代價也是慘烈的,最後在2020年價格战結束,各個廠商开始相繼將價格提升至合理價位時,原本在2015年佔據CDN市場80%份額的網宿科技、藍汛,5年後市場佔有率只剩1%不到。

而在降價的道路上,阿裏雲也並非孤獨的。和阿裏雲並稱爲“四朵雲”的騰訊雲、華爲雲、百度智能雲,在尋求科技領先優勢的基礎上,都或多或少採取過不同頻次的降價策略。

這或許也是爲什么,國內雲計算產業發展了近15年,直到2022年才出現第一家盈虧平衡的雲計算廠商。

不過在我們看來,阿裏雲這一輪降價行爲,並不意味着新一輪的價格战將要掀起。在阿裏雲最擅長的領域,打價格战的意義並不大。

雲計算發展至今,各個廠商出於賽道選擇和技術沉澱方向的不同,已經顯現出各不相同的差異化特色。以“四朵雲”爲例,阿裏雲起步最早,而且依托於阿裏系電商平台建立,整體傾向於爲线上經濟生態圈打造產品解決方案。

華爲雲在華爲產業結構的影響下,在軟硬件集成能力上表現突出,整體傾向於政務雲和私有雲領域;騰訊雲背靠騰訊旗下社交、文娛的基礎業務,業務主要集中於遊戲、音視頻行業和金融雲領域;百度智慧雲則是在AI技術和雲基礎設施上佔據優勢,更傾向於制造、能源、出行等行業的雲計算輔助。

暫時來看,四家廠商都可以代表各自領域的頭部力量,相互之間也沒有過多的業務重疊,至少不用擔心阿裏雲的降價引發太大的連鎖反應。

相較之下對雲計算行業影響更大的,或許還是在公有雲市場逐漸飽和的當下,如何尋找新的市場增長方向。

而今,這個方向似乎已經找到了。

三、大模型打开算力新市場,14億元只是准入門檻?

ChatGPT的爆火,帶火了大模型產業,也爲雲計算打开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綜合當前已經公布的“類ChatGPT”產品項目,僅是2023年上半年,就有復旦大學的“MOSS”、瀾舟科技的“孟子”、百度的“文心一言”、清華大學的“ChatGLM-6B”、360的“360智腦”、商湯科技的“日日新”、阿裏巴巴的“通義千問”等等。

盡管現階段國產生成式AI的表現參差不齊,但毫無疑問的是,隨着大量生成式AI和大模型相關產業鋪开,各個企業對算力、數據儲存的需求,也即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OpenAI的研究報告稱,從2012年至2018年,每隔4個月左右,早期的大型AI模型需要的算力就會翻倍。2018年後,隨着AI大模型的逐漸成熟,其訓練成本也开始迅猛增長,僅是訓練AIGC模型,過程中所消耗的算力就增長了近30萬倍。

而且不僅是大模型的訓練,用戶使用過程中,高頻率、大範圍的大數據處理需求,也需要雲計算廠商提供更多的算力支持,以及更大的數據儲存空間。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龐大且充滿活力的市場,在不遠的未來,算力可能也將成爲科技企業瘋狂爭奪的稀缺資源。以“闲置算力租賃”爲基礎的雲計算行業,自然也將迎來一輪時代紅利。

只不過目前來看,算力資源不僅是這個新市場的敲門磚,同時也是令人嘆爲觀止的准入門檻。

理論上來講,雲計算的算力是無限的。但是當算力超過一定閾值,提供算力的硬件設備就需要增加10倍、100倍之多。

舉個例子,今年4月初曾有消息稱,因爲算力需求量太大,OpenAI被迫暫停了ChatGPT的Plus付費服務。作爲世界第二大雲計算服務商,背靠微軟的OpenAI都面臨着算力不足的問題,可想而知大模型產業對算力的需求有多么恐怖。

據了解,微軟的Azure雲服務爲了ChatGPT,專門架構了一個由數萬枚英偉達A100和H100高性能GPU芯片組成的AI計算集群。A100的售價約爲1萬美元/枚,H100的售價約爲3.6萬美元/枚,大概估算下來,ChatGPT的算力設備成本,約爲2億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

這或許也爲所有人敲響警鐘,AI領域的雲計算市場,注定了是一個比拼硬實力的战場。

這不由得令人想到,阿裏雲智能集團CEO張勇在4月27日透露,阿裏雲正在實驗將千問大模型接入工業機器人,最終將依托釘釘平台,實現對遠程工業機器人的遠程智能操控。同時在天眼查上,也能看到阿裏雲近期申請了大量相關專利。

相比大規模降價的阿裏雲,可能這個已經盯上大模型普及和泛用領域的阿裏雲,要更可怕一些吧。

聲明:本文僅作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參考資料:

《公有雲增速放緩,阿裏雲大幅降價搶市場》——華夏時報

《阿裏雲:虧了13年剛賺錢 爲啥被逼着五折大促銷?》——差評君

《降價的阿裏雲,很焦慮》——功夫財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阿裏雲降價,雲計算見頂?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