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醫療2/看不見的「隱性需求」 專家:法規放寬問題自有解
1年前
遠端醫療2/看不見的「隱性需求」 專家:法規放寬問題自有解
35歲、居住在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羅瑋鈞,長期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但居於偏鄉、附近沒有皮膚科診所,得坐公車1小時到埔裏鎮就醫,耗費許多時間及車費,常常無法按時回診,今年起到仁愛鄉衛生所使用遠距會診,從家裡走到衛生所只要十幾分鐘,讓他得以按時回診,病情也受到控制。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3歲、獨居在新北市新莊區無電梯舊公寓3樓的詹阿姨,雖然居住在醫療資源豐富的都會區,甚至住家樓下就有小診所,但因年事已高、行動緩慢,每每外出就醫,都得由社工攙扶下樓、陪同就醫,短短3樓的距離,對詹阿姨來說,必須耗費無數心力,還得承受腳痛的不適。
住在台北市中正區、有2個小孩的許小姐也說,以前孩子生病,就得通通帶去診所,以免另一個孩子在家無人照顧;有時候孩子只是鼻子過敏,去了診所被傳染其他疾病,反而麻煩。
現行遠距醫療依法可適用在偏鄉,對缺乏專科醫師人力的偏鄉而言,可提升醫療品質與就醫可近性,但對於住在市區的獨居老人、都會家庭而言,還是有看不見的「隱性需求」,若能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傳染風險等,「視訊診療常態化」對民眾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遠距醫療需求正成長 新草案修法重點曝
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由醫師對醫師操作的遠距醫療,在地端院所從2021年18家,至2022年已有47家,成長至2.6倍,而負責遠距端的院所,也從2021年17家擴增至2022年26家;至於由醫師對病人操作的視訊診療,在新冠疫情期間,從2021年4039家,到2022年已成長至3.2倍,有1萬3070家。
進一步觀察歷年申報人次,在遠距醫療方面,2021年有1204人次申報,2022年有6309人次申報,成長至5.2倍,呈現正成長趨勢;在疫情期間的視訊診療,則從2021年0.13萬人次、2022年33.7萬人次、111年79.8萬人次快速上升,顯示出民眾確有遠端醫療需求。
目前新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草案正在修法,將在第二季公告上路。衛福部說明,本次修法重點擴大特殊情形,納入慢性病長期照護、疾病末期照護、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等,也將增加通訊診療醫療項目,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電子處方箋格式,以及有條件開放執行特殊情形通訊診療醫師得開立處方。
耗時、訊號差成考驗 醫認問題多
然而,台灣現行的遠端醫療真的方便嗎?小兒專科診所院長洪佑承、林應然一致認為,通訊的品質不穩定,即便診所端加強頻寬,但病患端可能訊號不佳,加上溝通不良等問題,一個病人可能就需要花上10數分鐘診療,比起現場看診還要耗時。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也坦言,視訊診療仍有很多問題,一般醫療院所多用Line等通訊軟體,但其伺服器設置在國外,恐有資安疑慮,且即使用醫院與電信業者合作的App,民眾也要能夠找得到這些資訊安裝,就會衍生數位落差,還有網路不穩、無法聽診、量血壓血氧,視訊時也僅能透過螢幕觀察,病患也常不清楚病史、用藥、付款等流程與操作,仍有許多問題尚待克服。
專家齊喊法律先開放 市場需求自有解
即便如此,遠端醫療仍有許多好處,像是可免於接觸、降低感染風險。彭渝森說,視訊診療對醫師較可彈性安排零碎時間看診,也能更即時掌握病患在家狀況,綜合來說,未來發展可以樂觀看待,只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法規面要先開放,接續在實務問題上,廠商發現有前景可發展,就願意投資開發,數位落差與資安隱憂等問題就可以解決,醫病都會跟著法規走。
無獨有偶,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也抱持同樣看法,當市場開放時,只要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人解決問題。
「我們的困難是還沒有起步!」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前健保署長李伯璋直指,為了偏鄉離島、居家長者就醫平權,遠距醫療是很好的工具,這是一條要努力的方向,「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台灣(遠距醫療)若不起步,就永遠不知道問題在哪。」
更多「台灣遠端醫療發展」相關新聞。
遠端醫療1/台灣明明有優勢發展卻牛步 問題出在哪?
遠端醫療3/內閣改組導致修法卡關 薛瑞元曝目前進度
遠端醫療4/台灣產業鏈完整 「新應用模式」是機會也是挑戰
遠端醫療5/法規新制將擴大5對象 可借鏡韓國作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遠端醫療2/看不見的「隱性需求」 專家:法規放寬問題自有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5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