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謝瑩潔
爲規範行業秩序、引導理性消費,國家針對醫美行業出台監管政策組合拳。5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對醫美“導購”活動的監管。
互聯網醫美服務平台多爲輕資產運營,通過平台的社區互動、醫美電商促銷和在线咨詢服務,將消費者引流到线下的醫美機構進行消費,其中最大隱患在於非法“黑醫美”機構及其帶來的醫療糾紛。
身陷數百糾紛案件的新氧(SY.O),在醫美監管力度日益增強的情況下能否破局?市場對此似乎信心不足。2019年5月,新氧在美股上市後一周內股價達到22.8美元最高點後,新氧股價一路下跌,2022年年末已觸底至0.5美元,今年以來股價有所回升,近期在2.5美元左右震蕩。
核心運營數據下滑
德勤《中國醫美行業2022年度洞悉報告》顯示,中國醫美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2015年至2020年市場規模由637億元增長至1549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元。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將隨着疫情緩解逐步釋放,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超10%的增速。
部分財務數據已顯示出新氧多和市場繁榮不相和諧的隱憂。
2022年,新氧營收爲12.58億元,同比下跌25.70%;淨虧損6555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爲840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淨虧損爲2220萬元,而前一年淨利潤爲1.39億元。
在互聯網平台最爲核心的運營數據上,新氧則出現了全方位的下滑。
2022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新氧移動端的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爲440萬人、350萬人、390萬人、400萬人,分別同比下滑47.62%、65% 、51.25%、46%。
截至2022年年末,新氧科技平台付費醫療機構數爲4274家,同比下降了19.77%,這也是其三年來首次出現付費醫療機構數同比下降的狀況。
醫療美容產業鏈分爲上、中、下遊,其中醫美耗材生產商、藥品及器械生產商處於上遊,醫美機構處於中遊,新氧領頭的消費者平台則屬於終端市場,位於下遊。
業內人士認爲,新氧开拓的基於醫美內容的O2O平台模式,一度顛覆了搜索引擎競價在醫美機構引流上的壟斷格局。隨着阿裏、美團等互聯網平台入局醫美,以外賣、支付等高頻業務爲引流入口,導流至醫美等高毛利項目,新氧自身缺少流量優勢的弊端凸顯。
新氧要想繼續穩坐垂直醫美服務平台頭號寶座,保持行業第一的知名度和用戶黏性,恐怕還要在市場營銷上繼續下功夫。
此前,新氧的營銷費用始終佔據高位。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1年,新氧的營銷費用分別爲3.06億元、 4.7億元、7.26億元以及7.93億元,分別佔各期總營收的49.63%、40.81%、56.09%以及46%。
不過,新氧如果繼續在營銷上“燒錢”,很難保證其淨利率不會大幅下滑。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已降至4.72億元。
監管新政落地
中國醫美行業迎來嚴監管。5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從加強行業准入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加強關聯領域與行業的監管與強化組織領導四方面,對醫美行業做出規範。
《意見》明確,要加強對醫療美容“導購”活動、醫療美容培訓活動與生活美容的監管。這將進一步影響到新氧等平台端。
文件也對醫美的關聯領域與行業給出監管指導。《意見》要求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加大對從事醫療美容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活動市場主體的監管力度,規範相關主體網上信息內容發布行爲,嚴禁爲未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診所備案憑證”的美容機構提供診療咨詢、就醫引導服務等。
作爲醫美服務終端平台,新氧主打社區運營模式,收入模式之一是通過自身新媒體矩陣生產、發布醫美相關內容,爲醫美服務供應商導流,並從中收取廣告費用,其中最大隱患在於非法“黑醫美”機構及其帶來的醫療糾紛。
德勤《中國醫美行業2022年度洞悉報告》指出,中國醫美市場亂象頻出,非法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的機構數量爲正規機構的6倍以上,非法醫美場所90%以上的醫美設備爲假貨,約10%的正品和水貨通過租賃或走私流入市場,市面流通的注射類針劑,正品率約33.3%。在2017至2020年,6391家醫美機構被吊銷營業執照,醫美行業行政處罰件數提升247%,醫美行業裁判文書數量提升104%,市場合規狀態有待整體提升。
資本市場因此對新氧的商業模式可持續性存在疑慮。
第一重隱患是用戶發布內容的真實性存疑。新氧主打社區運營模式,用戶可以分享整形心得。《新京報》報道指出,“美麗日記”看似爲真人心得,實際上背後有代刷、代寫、代發布一系列完整的相關產業。
第二重隱患是良莠不齊的醫美機構及其帶來的醫療糾紛。醫美服務供應商在新氧打造自身的品牌知名度,非法“黑醫美”層出不窮,規範化之路道阻且長。
第三重隱患是內容生產和發布過程帶來的訴訟風險。新氧通過其新媒體矩陣生產、發布豐富的媒體內容,爲醫美服務供應商導流。新氧曾多次因肖像權、名譽權等糾紛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訴。
據天眼查數據,新氧科技作爲被起訴的开庭公告約230個,案由主要涉及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名譽權糾紛、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等等。
估值被華爾街下調
面對日益趨緊的監管壓力,新氧積極推進平台治理及行業自律。爲改善外界對醫美行業及平台自身的負面印象,新氧近兩年开啓醫美公益救助。
今年,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公开發布公司新的發展战略:從醫美電商平台向產業互聯網平台轉型,並正式推出新氧優享、新氧快享、新氧專享三大創新業務,全方位賦能醫美機構、醫美廠商和醫美醫生。
醫美行業中上遊市場往往技術壁壘高、盈利能力強,新氧聯合上遊廠商、機構和醫生等資源,上线了齒科等新品類。立志打通上遊,新氧卻未在技術研發上加碼,2022年的研發費用爲2.35億元,較2021年的2.86億元同比下降18%。
研究機構對公司未來前景判斷並不樂觀。據標普全球旗下數據庫S&P Capital IQ,華爾街對新氧未來12個月的估值倍數預期下調到1.2倍,此前估值預期爲8.8倍。對新氧2023-202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期爲22%,其在2018年至2022年復合年增長率爲37%。原因是部分二线城市在經濟增長和消費需求方面的表現低於預期,以及中國出境遊人數的增加。
另一面,新氧高管變動頻繁。5月16,新氧宣布,蔡睿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首席運營官的職務。蔡睿於去年9月15日被任命爲新氧COO,距今履職不足一年的時間。
而在一周前的5月8日,新氧任命Hui Zhao爲首席財務官,Yang Yu爲首席技術官。
2023年第一季度,新氧預計總收入將在2.9億元至3.1億元之間,較2022年同期分別下降3.4%和增長3.2%。(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氧虧損擴大 監管從嚴考驗商業模式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