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IP,需要“俠之大者”
1年前

金庸IP又要被翻拍了。

不久前,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正式官宣並發布概念海報,導演是著名大導徐克,由肖战飾演郭靖、莊達菲飾演黃蓉。


這並非金庸IP沉寂已久的回歸,去年年底騰訊視頻公布的《2023鵝廠片單》同樣有金庸IP的身影。

耀客將《金庸武俠世界》分成五個單元——《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華山論劍》《九陰真經》以及《鐵血丹心》。


與此同時,和楊祐寧版《天龍八部》(2021版)差不多時間拍攝的《射雕俠侶》還在積壓中,“新版神雕要來了”的消息從2020年傳到2023年仍然不見定檔消息。


不過2021版《天龍八部》翻車在前,既不較好又不叫座,新版《神雕》從選角到劇本,都很難讓人有信心。

除了不斷翻拍的電視電影,金庸IP遍布遊戲、音樂、動漫、小說……成爲文娛產業一座永遠挖不完的金礦。


誰喫到了金庸紅利

金庸IP的开發始於香港無线電視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TVB。

當年的香港演員有兩種,演過金庸IP的和沒演過的。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年,TVB拍了二十多部金庸武俠劇,平均下來差不多保持一年一部的節奏。

喫到金庸劇紅利的演員是最爲觀衆熟知的。

《書劍恩仇錄》帶動男一號鄭少秋紅透香港和東南亞,成爲了TVB第一小生;黃日華、翁美玲版“憨郭靖,俏黃蓉”成爲難以逾越的經典;在《神雕俠侶》裏面扮演過“小龍女”一角的李若彤到現在還是會被叫做“姑姑”……


時代濾鏡、港星演技讓二三十年前的港劇成爲金庸劇標杆,但其實港劇的“魔改”之作也不少。

改得不好不過是淹沒在海量的金庸劇中不爲人知,甚至可以憑借IP影響力穩賺不賠,要是改得好呢?

1990年的《笑傲江湖》直接讓徐克改出個“新派武俠電影开山之作”。

徐克大手一揮,東方不敗就由男變女,還和令狐衝演戀愛。以致《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公映十年後,金庸在《南方周末》的採訪裏談到徐克還是堅持認爲“他不懂武俠”。


徐克監制《笑傲江湖》時已經有《蜀山:新蜀山劍俠》《黃飛鴻》等名作傍身,要說喫到金庸IP紅利的制作人,那還得是內地的張紀中


不同於港劇資金有限的棚拍,“實景拍攝,大氣磅礴”且“尊重原著”是張紀中系列金庸劇最大的特點。

資金、技術到位,什么都不是問題,選角成了最大的問題。張紀中找了當時的當紅小生李亞鵬先後出演令狐衝和郭靖,前者被人說不夠聰明,後者又被人說有點太聰明不符合郭靖的愚鈍。

不過2003年的《天龍八部》,全員在线的選角讓又一經典就此誕生。

胡軍的喬峰,林志穎的段譽,劉亦菲的王語嫣,劉濤、陳好的阿朱、阿紫……在大氣的實拍下把江湖兒女的蕩氣回腸快意恩仇、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身不由己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張紀中版金庸劇出現時,正是內地影視制作由“導演中心制”向“制片人中心制”轉變的階段。

內陸一大批影視制作公司、工作室在這時候慢慢崛起,已在港台接受過市場檢驗的金庸武俠IP成爲他們最好的創業开端。

感受到“編劇話語權不夠,導演和出品人對作品的決定權更大”的原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常務副社長馬中駿,完成了由編劇向影視制作人身份的轉變,成立了北京慈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天眼查查詢,後改名爲慈文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而慈文傳媒投入制作的第一部武俠劇就是2003版的《射雕英雄傳》,雖然吐槽聲一片,但在各個省台登頂,且超過兩年前央視版《笑傲江湖》的收視率,並且能遠銷港台、出口日韓。

華誼則在2006年籤下已成爲“中國制片第一人”的張紀中,專門爲他成立工作室,2008年的《鹿鼎記》讓剛剛在電視劇圈闖市場的華誼的營收十分漂亮。


網文鼻祖,教內娛做人

到這裏,被影視圈傍上近半個世紀的金庸IP紅利仍然沒有被消耗殆盡。

古裝偶像劇在內地大行其道的那十幾年,從蘇有朋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开始,金庸作品也跟着偶像化。

擅長古偶的唐人有全員偶像化的《射雕英雄傳》:胡歌版的郭靖、林依晨版的黃蓉、劉詩詩版的穆念慈,以及袁弘版的楊康……


而那時剛憑《宮》系列大爆的於正還沒有把莫蘭迪色和“高級感”劃等號,給觀衆貢獻了兩部色彩飽和度拉滿的金庸IP作品。《笑傲江湖》的主角是在台偶叱吒多年的霍建華、陳喬恩,《神雕俠侶》的小龍女選了因台灣校園青春電影走紅的陳妍希。


經典翻拍屢战屢勝。

不談唐人、於正這樣的古偶老手運作的電視劇,哪怕是鐘漢良那版抱着滑板登場的、看似雷人的《天龍八部》,也刷新了當時的熱播劇網絡版權銷售記錄,爲華策影視的淨利潤添磚加瓦。


金庸IP的紅利爲什么可以一直喫?

從金庸小說本身來看。

作爲最初在刊物上連載的武俠小說,保持一定爽度是必要的。

從金庸作品裏屢試不爽的“機械降神”裏或許就能看到其作爲網文鼻祖的影子。

掉入懸崖學會絕世神功、機緣巧合獲得武功祕籍、陷入僵局時世外高人突然現身救場……這不僅是關於段譽、張無忌、掃地僧的故事,這也成爲了千千萬萬男頻女頻作者用慣了的套路。

每部網文作品都有他們自己的“光明頂之战”“少林寺英雄大會”,每部作品也會用自己的筆法擡出他們“扮豬喫虎”“莫欺少年窮”的主角,只不過作者筆力的深淺決定了作品的厚度不一。

這也是金庸IP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金庸作品,尤其是重修後更注重文學性的三聯版、新修版金庸小說,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好的作品能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能吸引一代又一代“金庸迷”。

在80後的回憶裏,“凡有華人處,人人讀金庸”,被網文資源包圍的00後中也會有不少人拜讀這些傳統武俠作品。

這些人就有可能自覺成爲金庸IP的電視、電影、遊戲的忠實用戶。

所以,從制作方角度,金庸IP衍生出來的影視、音樂、遊戲等產業有足夠的根基。

從衍生宣傳中可見一斑,“回憶殺”成爲最省時省力還有效的宣傳方式。

例如不久前公測的完美世界的《天龍八部2》手遊,直接將段譽、蕭峰、虛竹三人作爲重點宣傳對象,邀請到97經典劇版的三名演員陳浩民、樊少皇、黃日華“合體”上演回憶殺。


影視方面,《笑傲江湖》、《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等熱門改編作品,每當新劇上映時都能借着老劇的影響力,諸如幾任演員對比,經典老劇回顧之類的手段總能爲新劇帶來不小的流量。

另外,金庸IP經過了多年市場檢驗,題材絕對安全,故事足夠精彩,有時候“照本宣科”便能“躺着賺錢”。

但市場也總有審美疲勞的那一天。


紅利消散,魔改也妙

近幾年,被影視行業發掘的金庸IP再少有經典作品。

有的如李一桐的黃蓉,演技在线但珠玉在前再帶不來什么新鮮感;有的如張一山的韋小寶,演員用力過猛不僅沒能成功塑造角色反爲自己增添了職業黑歷史,實力童星的濾鏡被消解地一幹二淨。

更多的在這兩者中間,中規中矩又平平無奇,什么“紅”與“黑紅”的路數都與金庸IP作品中的演員無關。


不止演員,導演、制片人,再到影視公司,都是如此,沒有誰再能真正意義上靠着金庸IP的紅利一炮而紅。

靠着金庸IP的遊戲沒有斷過。

就近期來說,完美世界的《天龍八部2》已經於4月14日开測,另一部暢遊研發、騰訊發行的《新天龍八部》據說也進入了內測階段,但在遊戲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還是《王者榮耀》《原神》《蛋仔派對》那幾家“釘子戶”。


華語樂壇就更不能提了。

當年不僅黃日華版的喬峰自帶BGM,《笑紅塵》《鐵血丹心》《難念的經》《刀劍如夢》《滄海一聲笑》等作品無一不是經典。而如今,傳唱度高的單曲可能來自短視頻可能來自嘻哈綜藝,總之不屬於金庸武俠世界。

紅利消散並不難理解,畢竟大多數人都對金庸IP那幾個故事爛熟於心,要讓觀衆保持期待,很難不從創新上下功夫。

徐克獻禮的射雕電影選了郭靖保衛襄陽那一段,在原著中不過幾頁紙,但現在要根據這幾個字搞出一部電影。


再加上二十年前東方不敗的魔改案例在前,除了選角外,“導演要講什么新故事”成爲了新電影最值得討論也是最值得期待的點。

其實言必稱“創新”的作品也不少,但近十年來真正融合了武俠精神和時代特色的金庸IP作品幾乎沒有。

“言之俠者,重信重義,俠之大者,爲國爲民”。

金庸武俠之後,文娛產業立刻補上了仙俠、玄幻,看似男頻女頻人人能分到一杯羹,似乎文學IP百花齊放,但是武俠精神似乎被稀釋地越來越少。


初代仙俠如《仙劍奇俠傳》中仍然可以看出金庸武俠的影子,但是十年之後,“爲國爲民”的大愛精神也好、因果宿命下的個人抗爭也好,都只是爲滿足主角談戀愛的工具。

那邊的“俠義精神”被解構消失,這邊看似表面功夫的“武”也再沒有一招一式,變速攝像機和演員的慢動作能滿足導演和制片的所有要求,加一點玄幻設定的話,更是動動手指就能“开大”。

不過影視項目還是得做,萬千吐槽下,娛樂圈打工人們顯然不愿意放棄金庸IP這張安全牌——紅不了,至少不會虧吧。




參考資料:

河豚影視檔案:金庸劇紅利消亡史

娛樂獨角獸:金庸、古龍“正版手遊”前赴後繼,“情懷殺”成手遊IP硬通貨?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金庸IP,需要“俠之大者”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