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鯊導讀:合成生物,中國能彎道超越美國成全球第一嗎?
作者 | 李太白
據SynBioBeta統計,2018-2022年中國合成生物學一級市場共完成了1039個投融資事件,藍晶微生物、微構工場等企業相繼完成融資。其中,藍晶微生物以19億元的融資額刷新了國內合成生物領域的記錄。
合成生物逐漸成爲新風口,這讓中國有可能實現對陶氏、巴斯夫等歐美巨頭在化學合成產業的彎道超車嗎?
最近,藍鯊消費跟藍晶微生物、百葵銳等一衆合成生物企業交流後發現,合成生物有可能讓中國爆發一場堪比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科技革命。百葵銳創始人章家泉告訴藍鯊消費,合成生物目前主要中美在PK,基礎研究方面美國比中國領先3-5年,應用方面中美齊頭並進。他認爲,中國大概率能反超美國成爲全球第一。
數據來源:IT桔子
01
生物科學的第三次革命
在討論合成生物學爲什么能掀起不亞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科技革命前,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合成生物學。
它是在系統生物學基礎上,融匯工程科學原理,重編改造天然的或設計合成新的生物體系,以揭示生命規律和構築新一代生物工程體系的“匯聚”型新興學科,被認爲是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是推動人類實現從“認識生命”到“設計生命”偉大跨越的重要技術路徑。
合成生物的源頭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1953年,沃森、克裏克,以及威爾金斯在《自然》聯合發表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科研論文。這一發現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起被稱爲20世紀自然科學最重要的三大成就。
DNA的發現,讓人類揭开了生命遺傳的面紗,對更深入地認知生命,進行疾病控制和品種改良等有劃時代的意義。
生物科學的第二次革命是規模基因測序。
1990年,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啓動。1954年出生的汪建,1999年創立華大基因,在沒有得到中國政府授權的情況下,他在人類基因組計劃第五次會議上宣布,代表中國承接人類基因組計劃1%的測序任務。此後,汪建做了水稻基因測序,“非典”病毒測序等,因爲測序儀器老舊,整體進展緩慢。
2006年,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誕生,基因測序能力增加百倍。汪建預見到規模基因測序的商業機會。2010年初,他利用6億元國开行貸款,購买了128台新一代測序儀。新機器使華大的數據產出能力大大提升,成本大幅降低。2012年,華大的測序數據產出能力已佔全球一半以上。華大從事基因數據分析的員工中,很多是剛畢業甚至未畢業的年輕人。華大因此被稱爲“基因測序界”的富士康。
當中國變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供給方,合成生物——生物科學的第三次革命來了。據了解,生物中有超過300萬種的分子和材料,不同的基因重新設計和編輯、合成,能創造不同的東西。
跟陶氏、巴斯夫等老牌石油化學企業比,中國在化工領域是後進者,雖然中石化、中石油至今是世界500強,但並沒有明顯帶動中國化工行業的全面進步。化工領域要打造出中國的陶氏、巴斯夫極難,而通過合成生物技術,卻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
近年,中國後來居上的有高鐵、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下面我們看看新能源汽車是怎么逆襲的,它對合成生物後來居上有何啓發?
02
新能源汽車的逆襲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2022年全年銷量超680萬輛,市佔率至25.6%;2023年預計銷量超850萬輛,市佔率超31%。除特斯拉外,比亞迪、理想、小鵬、蔚來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巨頭全球領跑,中國已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強國和大國。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逆襲怎么發生的?
2007年,時任科技部部長萬鋼意識到,中國汽車要領先全球,必須繞過發動機、底盤、變速箱等西方積累了百年的技術。他把彎道超車的方向選在新能源汽車。2012年,萬鋼推動下,中國出台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將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到了國家战略高度;2015年,國家又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支持電動汽車發展。
從此,國家开始大規模補貼新能源汽車,金額總計高達上千億,終於造就了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中國新能源汽車從追趕到領先,除了國家战略布局,高額補貼支持外,還得益於以下天時地利人和。
1、地利:原料。新能源汽車核心動力是電池,鋰電池又是重中之重。據官方數據,江西宜春擁有探明鋰雲母礦約佔全國儲量40%左右,理論上可以裝備6億輛電動汽車。中國在鋰的加工、提煉生產和回收上全球領先。中國鋰電池生產成本最爲低廉。
2、天時:電池。2007年後,中國逐漸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國,培育了一批鋰電池研發生產商,比如寧德時代,一开始給蘋果做電池代工,後來給寶馬做電動汽車電池代工,逐漸成爲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比亞迪也是從手機和手機電池代工起家,後通過收購汽車企業,逐漸將電池和汽車結合,成爲全球產量最大的電動汽車企業。
3、人和:人才濟濟。做電動汽車只需搞定電池(寧德)、電機/電控和智能系統即可。中國合資車企的蓬勃發展,沒換來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但練就的汽車電子、電機、電控等研發生產能力卻是全球領先且配套完整。
2007年後,中國移動互聯網、雲計算、衛星定位、地圖導航、5G通訊、自動駕駛等技術蓬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IT工程師,因此小鵬、理想、蔚來等外行老板砸錢殺進來,將上述技術“拿來主義”,快速整合,做出整車,實現彎道超車。
4、沒有包袱。中國車企沒有燃油車的核心技術,也就沒有包袱,反而更敢於全心追逐新能源汽車。近年來,國際環境惡化,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過大(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5.08億噸,對外依存度71.2%)等問題。這些都倒逼中國從官方到民間,從小客車到出租車、物流車、公交車等全面擁抱新能源汽車。
03
靠什么彎道超車?
如果對標新能源汽車,我們發現,合成生物要實現對傳統石油化工領域的逆襲,同樣需要國家政策支持、應用場景豐富、需求引領、人才多樣性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這些在中國可切實實現。
1、國家战略,全力支持。2010 年後,中國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層战略規劃逐步加強,《“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合成生物技術列爲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2022年)也強調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
中國在上海、天津、深圳建立了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尤其是深圳,背靠華大基因,有人才、數據、技術等基礎。中國具備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只要中國認定合成生物是一個革命性的消費科技方向,那么從政策到金錢會源源不斷地投入,大力出奇跡。
2、地利:最多最全的應用場景。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44萬億元。中國還擁有全球最齊全的工業門類,涉及消費的鞋服飾品、美妝個護、食品飲料、寵物等行業,產能全球領先。這意味着原來大量使用石油化學合成物的消費場景,可以替換成合成生物。比如傳統的洗發水,爲了殺死引發頭皮屑和頭皮發癢的馬拉色菌,使用了去屑劑,它們是石油化學合成產品ZPT、甘寶素等,比較刺激;完全可以替換成合成生物的殺菌蛋白,不但成本更低,而且更環保和更高品質,對頭發和頭皮沒有刺激作用。
3、天時:碳中和、健康等消費/產業升級。合成生物作爲前沿技術,前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是貴的,需要大勢推動和龍頭企業帶頭使用。比如經過疫情三年,人們對健康等消費要求更高,這倒逼歐萊雅等消費龍頭企業不斷推出更健康、低碳的產品,而這正好是百葵銳等合成生物創新公司的機會。如果還是傳統的產品研發思路,歐萊雅可能會找陶氏或巴斯夫。隨着碳中和的推進,原來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需要替換成由生物可降解材料PHA構成的袋子。
4、人和:多樣性人才充足。要幹好合成生物,需要生物學家、數據科學家和軟硬件工程師,甚至發酵工程師等一起工作,對人才多樣性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中國正好滿足這方面的要求。國內的合成生物公司,生物學團隊一般來自美國、澳洲(百葵銳研發合夥人)等海外,或者國內的清華(藍晶創始人李騰)、北大(藍晶創始人張浩千)、天津大學(百葵銳創始人章家泉)等,而數據科學家、軟硬件工程師因爲中國大數據、雲計算、手機3C等硬件產業發展水平很高,人才供給豐沛。能幫着調試生物合成物反應效果的發酵工程師等人才,中國是世界工廠,找人不難。
百葵銳創始人 章家泉
04
能出BAT量級的公司嗎?
在累計融資20億元的藍晶微生物官網,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全球經濟中60%的物質投入都可以通過生物方式生產(麥肯錫報告)。這意味着未來10-20年,生物經濟將產生4萬億+經濟影響。在這個賽道,是有機會出現BAT量級的公司,但目前遠沒到大規模變現的階段。
市場上活躍的合成生物公司,現在比拼的是誰能將技術做出來並初步應用和變現,而不是拼規模和價格。比如殺菌蛋白,基於這個技術底座,根據不同的殺菌需求——幫寵物殺滅沙門氏菌,則可以在殺菌蛋白技術底座配上能殺滅沙門氏菌的"克星",再混入寵物保健品等產品中讓寵物喫進肚子,從而實現殺滅沙門氏菌的目的。
每個合成生物團隊擅長的技術路线不一樣,比如藍晶微生物擅長做可降解生物材料PHA,百葵銳擅長做殺菌蛋白。這些公司都會基於自己研發出的合成生物產品,找到頭部消費企業進行合作,比如歐萊雅、大北農等,打造標杆,再基於標杆客戶拓展行業內的其他客戶,建設自己的生物工廠,能提供批量的產品交付。這是標准的2B生意,技術變現。這意味着這個生意快不了。
除了消費龍頭,一些有流量的MCN機構,也在打造自有品牌,它們希望跟合成生物公司合作,利用新技術,打造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差異化產品,比如類五個女博士的輕醫美品牌。但這些只是嘗試,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看到利用合成生物技術打造成功的超級大單品或大品牌。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合成生物:一場堪比新能源汽車的消費科技革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