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發力金融:小通喜花花是否生不逢時?
2年前

文|《財經天下》周刊 史思同

編|孫月

日前,音頻巨頭喜馬拉雅APP上线了一款名爲“小通喜花花”的貸款產品,最高貸款額度高達20萬元,進一步探索金融領域。

事實上,喜馬拉雅爲金融機構導流已非一日,從銀行、保險到消費金融等,其金融布局已然逐漸鋪开。

然而,如今無論是對持牌金融機構還是引流平台,監管政策都日趨嚴格。近年來虧損不斷且赴美IPO折戟的喜馬拉雅,能從金融賽道中尋求到新的出路嗎?

導客引流,布局金融

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速布局金融板塊,與此同時,也“急壞了”一些擁有流量但沒有金融類牌照的互聯網平台,於是,導客引流成爲其踏足金融的普遍選擇。

在喜馬拉雅APP中打开“我的錢包”板塊,可以看到其貸款產品“小通喜花花”的入口,顯示最高貸款額度20萬元。

進入“小通喜花花”可以看到,其貸款利率顯示爲年化利率18%起,最快1分鐘審核。在其頁面最上方的公告欄滾動顯示,單筆借款5000元及以上可以免費送一個月喜馬拉雅VIP。

最下方注明處顯示,該平台服務由通聯支付網絡服務有限公司提供,而資金來源部分卻並沒有明示具體的資金方,僅顯示爲“貸款資金由正規持牌金融機構提供”。

除了貸款業務以外,《財經天下》周刊發現,在該APP“我的錢包”中,也處處都是爲金融機構引流的入口。

具體來看,其全部4個滾動廣告入口中有2個爲金融機構廣告,分別是中國建設銀行“喜錢包”、360數科微零花卡。

而8個固定廣告欄中,6個窗口被金融機構的活動廣告所佔據。具體分別爲中國銀行“銀發養老”專區1元購喜馬拉雅月卡活動,360數科旗下消費分期產品“微零花”體驗活動,以及中國建設銀行“喜錢包”、寧波銀行“寧來花”、“省唄”及度小滿金融“有錢花”等金融產品新用戶注冊送喜馬拉雅會員福利的活動。

另外,錢包板塊中還有“金融服務”一欄,其中除了貸款、信用卡,還有滾動的保險頻道入口。可見,喜馬拉雅已經基本覆蓋主流金融服務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作爲互聯網流量最容易變現的產品之一,貸款業務對互聯網平台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而以贈送平台VIP來爲金融機構導流,也是業界常見的金融“助貸”業務形式之一。

2021年7月份,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曾指出,大型互聯網平台向金融機構收取大概 6%-7%的導客引流費或者信息服務費。

監管趨嚴,風險不容忽視

隨着網絡貸款等线上金融業務的發展及平台導客引流模式盛行,其相關問題也隨之引起監管注意。同時,也有業內專家呼籲,監管部門應規範App爲金融機構引流的行爲,加強對消費金融的持牌機構的監管。

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發布《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要釐清平台責任邊界,強化超大型互聯網平台責任。其中指出,“嚴格規範平台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督促平台企業及其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嚴格落實資本金和槓杆率要求”。

該文件同時強調,嚴厲打擊平台企業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超權限調用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爲。從嚴管控非必要採集數據行爲,依法依規打擊黑市數據交易、大數據殺熟等數據濫用行爲。

2020年11月份,銀保監會、央行聯合發布了《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不僅在網絡小貸的股東、注冊資本金、經營範圍、平台資質等各個方面設置了較高的准入門檻,更是對其經營過程中的風控體系、單戶上限、融資槓杆、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範且劃定了若幹紅线,對網絡小貸產生了強大的約束力。

值得一提的是,喜馬拉雅新上线的貸款產品“小通喜花花”,在年化利率標示等方面也暗藏“陷阱”。

此前有媒體報道,“小通喜花花”登陸前後利率方面顯示不一致,在登陸前頁面隱祕處顯示“年化利率18%起,以實際審核結果爲准”,而登陸後頁面則顯示爲“年化利率7.2%起,1千元分12期用1天最低僅需約0.2元”。

1月24日《財經天下》周刊登陸喜馬拉雅APP發現,“小通喜花花”已將登陸後頁面的利率標示改爲“年化利率18%起,1千元分12期用1天最低僅需約0.3元”。

另外據調查,下載喜馬拉雅APP後,用戶需點擊同意服務條款及隱私政策才可打开該軟件,否則只能點擊“不同意並退出APP”按鈕,無法使用任何遊客功能,甚至無法打开其首頁。

而《個人信息保護法》亦有明文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不得以個人不同意處理其個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爲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連年虧損,燒錢不斷

事實上,近年來喜馬拉雅的經營情況並不樂觀,而赴美IPO計劃折戟後,喜馬拉雅的上市計劃也轉向香港。

2021年9月份,喜馬拉雅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喜馬拉雅的營收分別爲14.8億元、26.97億元、40.76億元,增速雖已逐漸放緩但仍保持上漲的趨勢。

然而,持續增長的營業收入卻無法覆蓋其高額的營業成本。上述時間段,喜馬拉雅同期淨虧損分別達7.55億元、7.47億元、5.39億元,三年虧損超20億元。

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營收爲25.1億元,同比增長55.5%,但利潤方面仍虧損3.23億元。

據了解,其營業成本主要包括內容創作者的收入分成和購买版權的內容成本。招股書顯示,2020年喜馬拉雅支付給內容創作者和籤約方的收入分成達12.93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約爲32%,而購买版權的內容成本爲2.55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爲6.3%。

同時,爲了保持其國內音頻賽道的領先地位和進一步擴大市場版圖,喜馬拉雅不得不支付大量的營銷費用,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內容滲透率。據悉,2021上半年,喜馬拉雅的銷售及營銷开支已達12.33億元,同比增加近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增速疲軟的同時,喜馬拉雅活躍用戶的增速及收聽時長也有所放緩。2021年上半年,喜馬拉雅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同比僅增長了不到9個百分點;而在收聽時長方面,喜馬拉雅今年第二季度較去年同期也只增加了11分鐘。

業內普遍認爲,相比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來說,僅僅依靠音頻模式來發展的喜馬拉雅,無論是在商業效益還是客戶增長方面,都存在相對的劣勢。

而持續不斷的虧損,使得喜馬拉雅也將目光停留在了最容易將流量變現的金融業務上,然而這對其到底能帶來什么樣的收益,目前下判斷還爲時尚早。

似乎自2012年成立後,喜馬拉雅已先後完成了A、B、C、D、E輪等多達9輪的融資,但這似乎並不能夠填補其燒錢的“窟窿”。加之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劇,喜馬拉雅靠上市融資已是箭在弦上。

布局金融業務,會是喜馬拉雅衝刺上市的加分項嗎?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账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喜馬拉雅發力金融:小通喜花花是否生不逢時?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