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水滴,“穩”字當頭。
文/ 每日財報 慄嘉
作爲國內最大互聯網保險第三方分銷平台,水滴公司的上市並沒有趕上好時候。既沒能分享到此前中概股赴美上市的紅利,又因中美摩擦牽連股價持續新低。
當然,二級市場的表現還是自身原因佔主要。去年,尚處於發展初期的水滴,仍存在倚仗“以增長換營收”的互聯網打法,這使其不得不面臨虧損擴大的現實挑战。
3月23日,水滴公司(WDH.US)發布2021年Q4財報,全年業績也隨之出爐。數據顯示,第四季度營收6.039億元同比下降27.3%;淨虧損7120萬元,同比減少85.1%;調整後淨利潤爲590萬元。
2021年全年營收32.059億元,同比增長5.9%;淨虧損15.741億元,同比大增137.1%,調整後淨虧損12.209億元,同比擴大330.89%;2021年,水滴保全年產生的首年保費達163.63億元,同比增長13.4%。
可見,水滴公司只有去年四季度是盈利的,全年仍是虧損,因爲其此前每年也都是報虧。而對於四季度的突然盈利頗受外界關注,這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眼下,水滴公司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控費或難掩“造血”缺失
不得不說,水滴“虧久了”突然來一次季度性利潤增長還真算稀奇。
2021年第四季度,歸屬於水滴公司的淨利潤爲590萬元人民幣,而2020年同期淨虧損爲1.914億元人民幣,2021年第三季度淨虧損4.536億元。可見,不論是同比、環比均是大幅扭虧爲盈;營收方面,水滴公司2021年Q4營收約爲6.04億元,2020年同期約爲8.3億元,同比下降27%。
要兼顧看到的是,其Q4運營成本和支出爲6.78億元,同比下降38%,這直接導致營業虧損收窄至7393.7萬元,而此數值在2020年爲2.73億元。由此可見,水滴去年的盈利能力離不开控制相關費用和減少運營支出。
對於費用縮減,水滴公司表示,“在上市之前,水滴的經營策略是‘追增長’,希望通過大規模營銷方式快速擴張做大規模。但在經濟形勢的變化下,投資者們越來越關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展質量,這促使水滴开始重新思考、調整自己在新發展階段的战略。所以根據市場變化,水滴制定了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計劃和更爲嚴格的費用預算。”
值得注意的是,水滴公司的費用縮減除了帶來利潤的改善,也促進了公司內部經營模式向更優方向發展,亦會持續增加現金流。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及短期投資余額增加到27.871億元,比2021年第三季度末增加了1.76億元。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僅僅只是依靠縮減費用來提高利潤增長,顯然是不能長久的。畢竟,作爲上市企業,一個重要的考量點在於自身是否擁有持續的“造血”能力,而水滴公司似乎還有待培育。
模式轉型也遇阻
早在2016年,剛成立的水滴公司就率先推出水滴互助和水滴籌產品,這種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並募集資金的形式,在當時醫療保險普及度還不高的背景下,受到了廣泛關注。
然而,此模式的“燒錢能力”不可小覷,其在2018-2020年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爲1.85億元、10.56億元、21.31億元,其中2020年營銷費用的營收佔比已經高達爲70.4%。
更需要看到的是,這種以流量獲客爲最終目的的“粗暴”打法,在推高獲客成本的同時,一樣會再反饋到用戶身上,繼而形成惡性循環。據水滴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其保險的流量有46.5%爲自有流量,到2019年這一數字下降爲23%,到2020年佔比僅僅爲13%。
或正是由於水滴公司意識到了此模式的不可持續性,其也在試圖轉型爲一家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但是,隨着國家頻頻下場加大力度監管,致使賽道困難陡增,負面消息不斷。
像在2021年11月9日,銀保監會披露的一則信息顯示,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因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按“首月0元”“首月3元”收取保費,共計被罰120萬元。
不僅如此,打开黑貓投訴也可以看到,關於水滴籌、水滴保險商城的負面評價一直居高不下。比如引誘老人投保、虛假宣傳等。
事實上,不光是水滴,處於該賽道的慧擇、元保等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也面臨同樣的監管問題。之後在2021年10月22日,銀保監會爲了治理其中的亂象,又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再次對此行業進行收緊。
路漫漫其修遠兮
除了向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轉型之外,水滴公司還在有意加大對科技和醫療領域的布局。此背景下,2021年水滴的研發費用增加了55.24%,達到3.79億元,增速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
對此,其CEO沈鵬表示,過去水滴對科技的應用主要聚焦提高獲客效率,在其他模塊投入並不多。但是從去年8、9月开始,水滴在AI技術和醫療技術上加大了投入,目前已經沉澱了三個主要的技術平台,分別是智能營銷、數字員工和醫療知識圖譜。
其中,智能營銷平台基於水滴沉澱的海量用戶和各種數據,在一些核心業務場景,提高了20%—40%的運營效率;數字員工平台則打造擬人化的員工,被應用於續保等業務環節,推動水滴的續保率提高了10%—20%;醫療知識圖譜平台主要應用於智能理賠和智能核保,可以實現資料審核、風險識別等環節的自動化。
不可否認的是,水滴去年四季度業績表現除了成本控制的影響外,也離不开對服務和技術的持續發力。但根源貌似是對互聯網公司“以高增長換取高營收”傳統打法的“釋懷”,不再執拗地追求。
當然,“釋懷”也不是沒有依據的。分析大的方面,我國宏觀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高質量增長理念之下企業選擇穩健發展已是大勢所趨。目前不論是互聯網大廠的裁員還是高負債行業的暴雷,都說明了過去傳統以高增長掩蓋一切的模式已經式微,而以穩健發展爲代表的新發展理念日益成爲主流。
所以外界也有觀點認爲,水滴正在發生大轉變。但是對於保險企業屬性而言,未來轉型、增長的實現,還是要依賴於在獲客及新業務挖掘方面的持續進步。但水滴目前還尚未成熟,由此也意味着,其走到真正穩定盈利的那一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透過2021年財報,水滴开始“慢”下來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