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博
編輯:王冕
風品:藍湛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當前的中國電商市場,用“三足鼎立”形容可謂恰當。
3月21日,拼多多財報顯示,用戶規模達到8.68億,超過京東,繼續向阿裏靠攏。
後浪咄咄逼人,京東現在是何水平、日子可舒心?
結合近日裁員傳聞叨擾,這確是一個靈魂發問。
1
連續兩季淨利虧損 營銷开支增超百億
3月10日,京東集團發布2021年報:
2021年第四季,淨收入2759億元人民幣(約433億美元),同比增長23.0%,淨虧52億元,去年同期淨盈243.25億元,同比下滑121.3%。
應該說,這是一份不及預期的成績單,與之前市場預計的0.65億元虧損相差不少。
意外之外也在意料之中。2021年第二季,京東集團收入2538億元,同比增長26.2%。而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7.94億元,去年同期爲164億元,同比下降95.17%。
三個月後,京東集團Q3淨利直接轉負: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損失28億元,去年同期爲淨利76億元,同比下滑137.12%。
與此同時,營收同比增速也开始放緩。Q2營收同比增長26.2%,Q3爲25.54%,Q4爲23%。
全年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去。營收9515.92億元,同比增長27.59%;經營利潤41.41億元,同比增長-66.45%。結合歷史數據,這是公司營業利潤轉正後的首次年度下滑。
不禁發問,強者京東到底怎么了?
至於虧損原因,一個重要考量即是开文的用戶爭奪:爲維持國民度,吸引更多用戶,在廣告營銷等方面开支變大。
2021年,京東營銷开支由271.56億元增至387.43億元,增長超百億;一般及行政开支由64.09億元增至115.62億元,增幅達80.41%,主要是由股權激勵費用以及業務規模擴大所產生;對外投資方面,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金額-49.18億元。
根據財報,2021年第四季其他營業外虧損爲人民幣2200萬元(350萬美元),而2020年第四季爲220億元。京東解釋,減少主因是波動投資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是由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波動引起的。
可以說,這部分收入暴減超220億元,直接影響了京東集團四季度乃至全年利潤表現。
2
零售業務喜憂
對於京東這樣的知名電商,爭取客戶這么拼,力度這么大,想來或出乎不少人意料。
公开信息顯示,京東集團業務主要包括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以及新業務等三部分。京東零售主要包括國內的自營業務、平台業務、廣告業務,京東物流包括內部及外部物流業務。
從收入利潤看,“零售”是核心業務。
2018-2021年,京東零售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爲4475.02億元、5522.45億元、6939.65億元、8663.03億元,佔當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爲96.86%、95.73%、93.05%、91.04%;經營利潤分別爲70.49億元、137.75億元、206.11億元、266.13億元,佔當期分部經營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爲368.67%、108.01%、121.34%、187.59%。
可見,京東零售一直是不折不扣的營收大咖、利潤奶牛,是支撐喂養其他業務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1年第四季,京東零售第三方商家新增量超過前三季總和。2021年,京東新品發布規模同比增超150%,25000多個品牌的新品成交額同比增長實現翻番。過去五年間,京東銷售的商品種類擴充83%,新品牌增加40%。
全渠道布局也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擁有京東MALL、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京東之家、京東大藥房、七鮮超市、京東便利店等數萬家线下門店。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买用戶數約5.7億,2021年的絕對增量0.98億人,2020年爲1.10億人,但高於阿裏和拼多多,新增用戶中的70%來自於下沉市場。
無需累言,無論增速還是體量,“零售”都是大哥級存在,對京東集團至關重要。
然深入分析,這個帶頭大哥亦有成長煩惱。
2021年一至四季度,京東自營業務家用電器商品收入分別爲1040.06億元、1367.74億元、1108.81億元、1409.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97%、19.82%、18.81%、21.68%。
第四季度增速有所擡頭,但依然低於第一季。且受“雙十一”、“雙十二”影響,每年第四季都是電商銷售旺季。
更玩味的是,第四季度京東集團銷售費用高達133.63億元,同比增長28.21%,不僅高於當期營收增速,也高於自營業務家用電器產品收入增速。增長質量,延續性值得關注。
再看自營業務日用百貨商品,2021年一至四季,收入金額分別爲712.76億元、829.16億元、751.27億元、937.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86%、29.48%、29.37%、22.73%。也有同比增速下滑之態,不算好消息。
從商品看,主要包括食品、飲品、生鮮食品等,一定程度上與美團優選、美團买菜、美團閃購有直接競爭關系。
2021前三季,美團新業務及其他收入分別爲98.56億元、120.32億元、137.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45%、113.57%、66.74%,同樣有季度增速放緩,但增速明顯高於京東零售。
不過,Wind數據也顯示,2021年第四季,阿裏巴巴-SW中國商業分部收入僅增7%。對比之下,京東零售下滑度還算“溫和”。
第三塊業務“平台及廣告服務業務”又怎么樣呢?
2021年第一至第四季度,其收入增速分別爲48.21%、35.10%、35.15%、27.22%。依然難逃增速下滑。
當然,也有好消息。
2018-2021年,京東零售業務經營利潤率分別爲1.58%、2.49%、2.97%、3.07%。持續提升說明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較強,並一定程度上“對衝”收入增速放緩的影響。
3
規模高增VS吞金獸 重資運營利弊
盡管全年轉虧,作爲“三駕馬車”之一的京東物流板塊高位增長,爲市場帶來不少慰藉。
縱觀2020年,京東物流只在2020年Q3拿到近1億元的營業利潤;而2021年Q4,竟達到7.3億元。長期押注,終於得到了回報。
復盤京東物流,一开始只是京東商城物流履約部門。2015、2016年商品類目拓展不順,嚴重依賴復購率低的3C、家電類目,物流投入產出比拖累京東不輕。
慶幸的是,2017年京東物流开始對外开放,第三方訂單成首要增長點,提高了效率、攤薄了成本。
2021年,京東物流總收入1047億元,同比增長42.7%,其中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達591億元,同比增長72.7%,佔比從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2020年的46.6%增至2021年的56.5%。
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達到711億元,同比增長27.8%,佔總收入比例達67.9%。提前超額完成2017年制定的“五年收入規模過千億、外部客戶收入佔比過半”战略目標。
但亮眼成績背後,隱憂依然明顯。
京東物流營業成本由去年同期的671億元升至989億元,,同比上漲47.4%。2018年至2020年,營業成本爲368億元、464億元、670億元,營業成本不斷攀升。
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到358億元,同比增長37.3%,自營配送人員超20萬人。此外,銷售和市場推廣、研發、服務外包、倉庫租金成本等也有一定上漲。
基建投入也在擴大。過去一年新增倉庫約400個,共運營超1300個倉庫,43座“亞洲一號”大型智能倉庫中新增的11座已覆蓋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肉眼可見,京東物流的重資產屬性仍在加強。得益於此,京東物流已在全國93%的區縣、84%的鄉鎮能實現當日達和次日達,用戶體驗得以優化。
成本之累,也不可不察。2021年,外包成本404億元,同比增長54.70%;一般行政开支28.67億元,同比增長70.78%;銷售及市場推廣开支30.78億元,同比增長69.54%,均高於同期收入增速。
由此代價是毛利潤、毛利率雙雙下滑,全年淨虧156.6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0.4億元。
顯然,規模高增的京東物流依然是個吞金獸、淨虧加劇何時迎來盈利呢?
京東物流方面表示,上半年虧損主要原因是在物流基礎設施、技術和人員等核心資源的战略性投入布局,伴隨業務量提升、技術迭代升級和精細化管理能力優化,規模經濟效應得到釋放,盈利水平得到持續改善,2021下半年實現盈利。
是否樂觀,仍需時間作答。
至少目前看,京東仍在加碼重資運營。
京東財報披露,對中國物流資產的持股比例達到約80%。2022年2月,其又對達達集團進行增持。
近日收購德邦一事,更是沸沸揚揚。
行業分析師郝瑞表示,京東的商流自營+物流自營這種重資產模式,曾被視爲負“重”前行,十分不討喜。但在反壟斷浪潮下,平台經濟成爲監管重點,號稱“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的京東反而掙到一份優勢。不過,能否真正用好這份優勢、發展節奏拿捏有度依然是一個時間考量。
所言不虛。以德邦爲例,京東物流缺外部訂單,正好可用德邦流量補充,尤其大件快遞的配送能力方面,有利鞏固京東護城河。但看看德邦業績,這份收購是否樂觀也要打一個問號。
2021年德邦也由贏轉虧,僅上半年虧損1.59億元,前三季度累虧2.50億元。2021年年度預告預測,公司將虧3.71億元至4.84億元,同比擴大176.04-229.56%。
行業分析師李晨表示,物流業進入門檻不高,企業間競爭激烈,價格上升空間有限。同時,人力和運營成本高企,使得行業利潤兩頭承壓,長期價格战更讓企業承壓明顯。京東物流大手筆收購德邦,是撿個金瓜還是大雷,除了考驗標的成色、也考驗京東整合協同能力、綜合運管能力,並非一买了之。
3月25日,據京東物流公告,其將以每股20.71港元的價格向投資者配售1.505億股股份。扣除所有費用、成本及开支,發行配售股份的估計募資淨額約31.02億港元。
據京東集團公告,其透過全資附屬公司京東實體與京東物流籤訂認購協議,據此,京東實體同意認購,京東物流同意發行2.614億股京東物流普通股,每股價格與京東物流配售相同即20.71港元,預計募資淨額6.92億美元,約44.02億元人民幣。
京東集團表示,京東物流配售和京東認購事項完成後,京東集團將透過京東實體將其在京東物流的股權維持在約63.46%,並繼續將京東物流的財務業績並入財務報表。
玩味的是,對此大動作,市場似乎不乏觀望情緒。當日,京東物流收盤價19.84港元,大幅下挫13.74%,28日再跌7.26%。
4
較勁時刻冷思
新業務也是“燒錢”的主兒。
2021年,新業務收入260.63億元,同比增長48.07%,經營損失高達105.99億元,同比增長-105.99%。成爲導致京東集團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拉長維度,過去三年來,京東累計用於商品採購、基礎設施、技術研發、物流履約、員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實體經濟相關投入總額超2萬億元。2021年京東集團在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的經營利潤134億元,經營利潤率1.4%。
無需贅言,在盈利和規模之間,京東集團更趨向選擇後者。
利弊幾何?是重速輕質還是贏在未來,仁者見仁,留給時間作答。
客觀而言,從京東系上市節奏看,這份未來布局成績是可拿出手的。
以劉強東爲例,雖已退居一线,但依舊影響着京東管理體系、布局體系,如今其四家企業已成功上市,京東科技也是預備軍。
資本熱捧背後,不得不說,槽點問題外,京東也有不少價值閃光點。
聚焦基本面,技術是京東發展的核心優勢、重要壁壘。重物流模式,也被市場認爲有利保障京東供應鏈優勢,促使其業績較同行更具韌性。
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京東研發費163億元人民幣(26億美元),高於2020年的161億元。
得益於技術賦能,精細化及運營效率提升明顯。2021年第四季,京東在近1000萬自營SKU商品的基礎上繼續保持運營效率全球領先,庫存周轉天數進一步降至30.3天,在過去三年間加快8天(這一數字在2021年Q1、Q2、Q3分別爲31.2、31、30.1);應付账款周轉天數進一步降至45.3天,過去三年間縮短了近15天。
據wind數據,京東當前存貨周轉率達到12.23%,去年同期爲10.90%,高於四季度亞馬遜的9.77%。
2021年,京東相繼在英國、德國、荷蘭、中東等地陸續开倉運營近80個保稅倉及海外倉,其中超一半爲自動化倉。以荷蘭爲例,京東自動化倉僅用短短四月就完成從籌備到开倉全過程。
傳統零售領域,也有夯實喜色。德勤《2022全球零售報告》稱,京東集團成爲全球十大零售集團之一,是首次躋身世界前十的中國企業。
這些韌性張力,無疑是京東、劉強東的資本加分項。
不得不感嘆,短短幾年,中國電商江湖變化萬千。馬雲曾吐槽自營電商模式沒前途,然2022年2月,阿裏宣布正式進軍自營電商。
劉強東扳回一局的同時,更強競爭也是避無可避,疊加自身增速放緩,成長挑战、能否守住原有優勢、並打开新成長想象,仍是一個靈魂思考。
不算苛問,大象起舞本就不是易事。無論守業還是拓業,都需步伐精准、慎之又慎,沒有多少試錯可能。
新曲线、新故事仍在持續虧損、培育尚有時日;傳統利潤奶牛就容不得半點差池,面對勁敵咄咄殺入,壓力想必自知。
重返虧態,關鍵較勁時刻,少不了战略布局、前瞻布局,資金“子彈”必不可少。那么全年的淨利下滑,兩季度虧損自然不是加分項,也是外界顧慮所在。
據新消費日報消息,日前,京喜拼拼廣東供應商陶英稱,公司採購通知將退出市場,合作中止,隨後該名採購也被裁員。這一說法也得到四川、河北、江蘇、海南等多地供應商證實,且都是臨時接通知,業務被砍。
雖然“大面積裁員”事件鬧了烏龍,但網上流傳的“畢業須知”,仍讓京東遭遇口誅筆伐。
有網友調侃,既然裁員信寫的如此“情誼滿滿”,能不能選擇留級、不想被強制畢業。
平心而論,人員裁撤是企業合法權利,結合上述業績不利,節流增效本無可厚非。但裁員畢竟是沉重話題,相比“畢業快樂”的輕松樸侃,避免“傷口上撒鹽”,對被裁者多些同理心或更可取些。
畢竟將心比心,無論眼下虧態、新老業務挑战,還是一路起伏成長,投資者、市場、輿論對京東從未“畢業須知”,耐心信心並不吝嗇。
本文爲首財原創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京東集團連虧兩季 較勁時刻冷思什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