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利好,股價大跌:美團叫座不叫好
1年前

通常來說,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與股價走勢往往呈現“正相關”。近日,公布2023年Q1業績的美團,卻在正向的成績單中迎來了二級市場的“負相關”走勢,給予人一種“割裂感”。

2023年第一季度,美團實現營收586億元,同比增長26.7%。非國際會計准則下經調整淨利潤54.91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虧損35.9億元,大幅扭虧爲盈,創歷史新高。

自其發布財報以來,美團二級市場已從5月25日128.90港元/股的开盤價,下跌至5月31日收盤時的110.20港元/股。哪怕不與2021年460港元/股最高點相比較,相較今年年初美團的股價還在170港元+/股,也有一定差距。

那么,爲何扭虧爲盈、率先走向復蘇的美團不再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一、美團復蘇,大勢所趨還是強弩之末?

財報數據能夠成爲上市企業二級市場的“晴雨表”,但並非絕對,投資者往往會從行業成長性、企業競爭力與故事性等多角度綜合考慮問題。

從行業成長性來說,在電商行業如此發達的當下,美團所在本地零售行業的風頭可謂是“只增不減”。畢竟,本地零售的優勢就在於“本土化”,更了解本地消費者的需求,也更被消費者所信任與依賴。

以更早放开的歐美爲例子,根據Mastercard SpendingPulse研究機構的數據,去年黑五期間美國實體店銷售額將增長 18%,而電商銷售額增幅只有 3.7%。並且,黑五期間沃爾瑪的搜索量同比飆升了386%,遠超於线上購物平台亞馬遜。

根據“時間膠囊”理論,遲一步放开的國內本地零售行業復蘇幾乎是“板上釘釘”。而且,按照國內本地零售的市場容量來看,如若美團把控好成長速度與成本問題,在新業務與核心業務中,再跑出來幾個“美團”也不成問題。

美團作爲本地生活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從其第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已率先走在了復蘇增長的道路上。不過,鑑於其業績走向與股價趨勢地一上一下的“割裂感”,也讓不少人對其“復蘇”兩個字的真實性與可持續打上了問號。

其實,美團所表現的“割裂感”並不讓人意外。如若把財報數據拆开來看,我們會發現美團扭虧爲盈的外表下暗藏玄機,譬如其“賺錢”能力可能會逐漸走弱。

我們從具體業務來分析,美團於去年第二季度重新劃分的業務板塊,把餐飲外賣和到店、酒店及旅遊、閃購、民宿以及交通票務歸屬於核心本地商業,美團優選、美團买菜、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電單車、充電寶等劃分爲新業務。

新業務營收157億,同比增長30.1%;經營虧損相較去年同期減少34.2億,同比收窄40.5%。可見,新業務的基調仍舊爲增長與虧損。

新業務之所以爲“新”,更偏向於“新增長曲线”的前期开發與試探,更着重於市場开拓。從美團买菜本季交易額同比增長超50%、首度披露的美團優選累計交易用戶達到4.5億的數據來看,這份成績單似乎還可以。

美團優選與美團买菜更偏向於下沉市場,其目標人群對於價格更爲敏感。從京東、淘寶多次徵战下沉市場的實例來看,這兩項新業務怕很難短時間內扭虧爲盈。可見,虧損的新業務到底能爲公司帶來更多的盈利還是更多虧損,仍舊是個未知數。未來新業務可能仍會拖累美團的利潤。

好的是,社區團購大战逐漸步入尾聲,美團买菜作爲前二的玩家,或將可以進一步控制成本。並且,新業務的开拓也可能爲美團的綜合競爭力帶來增強。

新業務一時之間難以擺脫虧損狀態,那么核心本地商業的賺錢能力能否進一步提升呢?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營收429億元,同比增長25.5%。核心本地商業營收結構上,配送服務營收169億,傭金收入158億,在线營銷服務收入77.4億;他們在Q1的營收佔比分別爲39.4%、36.8%、18%。

其中營收佔比最大的配送服務(外賣+閃購)訂單增長14.9%,來到42.67億單,配送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8.8 %。但配送收入佔比高,成本也高。

根據財報數據可知,在配送收入增長的同時,銷售成本也由2022年Q1的355億增長到2023年Q1的388億,營收佔比達到收入的66%。財報中也表示,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於配送相關成本的增加。

雖然美團此次並未披露其具體數據,但從往年數據卻也可以探其一二:2019年美團騎手成本佔比83%來到410億,2021年,美團傭金收入771億,相關費用成本721億,2022年美團收入701億,相關成本802億。可見,核心本地商業營收佔比最大的配送服務可能並不賺錢,甚至的虧損的。

在核心本地商業中,最賺錢的是基於傭金、在线營銷地到店業務。王興在財報會上透露,一季度美團到店酒旅的GTV增速超過了50%,3月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100%,由此帶來的本季度傭金收入增速超過了34.2%,一舉將美團Q1核心本地商業的利潤帶到歷史新高的94億元,同比大漲超100%。

根據天眼查App顯示,美團成立於2007年。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百團大战、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國殺”、網約車之战、社區團購之战的美團,由於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始大舉向本地生活行業進軍,再一次拉入新一輪的“補貼战”中,這無疑會再一次提升美團的成本與拉低其利潤。

抖音作爲短視頻與直播平台,在內容上有着先天的基壤,這對於到店商家的種草、獲客與沉澱來說,無疑比美團更具有優勢,且成本更低。

尤其是,美團由於傭金與騎手配送服務費曾屢屢登上熱搜、受人詬病,更流傳着“苦美團久矣”的言論。對於商家來說更低的成本代表着更高的利潤,對於消費者來說更低的價格自然更具有性價比,那么抖音平台在到店業務的競爭力就不言而喻了。

據36氪消息,抖音生活服務2022年GMV超770億元,廣告收入83億元;2023年GMV目標是1500億。而據交銀國際研報測算,2022年,美團到店業務GMV爲2360億——這意味着,在未正式开展外賣業務的情況下,抖音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將到店業務的交易總額做到美團同類業務的近三分之一。

以銀箭財觀來看,憑借着短視頻與直播的東風、加上內容培養起的天然流量池,未來抖音等內容平台將會對美團的到店業務進一步蠶食,這將會拉低美團自身賺錢能力的成長性與天花板。

一方面是新業務的持續虧損、配送服務賺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最具有賺錢能力地到店業務有可能被抖音新入局者持續蠶食,失去自身成長性。假設猜測爲真,這也就能解釋了,爲什么美團優秀的財報成績單下,二級市場卻跌跌不休。畢竟,一家企業不賺錢了也自然就沒有了投資價值。

二、平台化與規模化,是能力也是“禁錮”?

從美團Q1季度財報與財報會所透露的內容來看,短視頻、直播與擴張成爲“重點詞匯”。

繼1月底在美團App內測外賣直播頻道後,4月18日,美團外賣官方开啓首場直播,在直播間裏售賣外賣商品券。在美團App搜索“外賣直播”可以看到美團各地的分站直播間,以及部分品牌直播間。5月神券節前夕,美團已經在美團外賣App上預熱本月直播活動,並在活動頁面設置了“神券節直播專場”預告。

可見,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與直播平台的夾擊下,美團終於選擇了”反擊。不過,以銀箭財觀來看,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並不一定適用於當前的战況。畢竟,打敗美團的不會是另一個美團,打敗抖音的也不會是另一個抖音。

尤其是抖音已在直播、短視頻領域精耕多年,形成了相對較爲穩定的用戶積累和內容積累。美團在這樣一個時刻選擇用直播、短視頻來應對抖音的競爭,似乎更像是急於破局的無奈之舉。未來,可能非但無法挑战抖音的地位,甚至還將會把自身的發展帶入到競爭對手的節奏裏。

畢竟,美團與抖音所處的境地從根本上就是不相同的,美團面對着自身市場被蠶食,不得不需求一個新的支撐點,去維持其“地位”。而對抖音來說,通過短視頻與直播的內容優勢,通過在线營銷進一步深入到本地生活業務,可能只是順理成章地一次嘗試。

對於抖音來說,消費者在刷短視頻與直播時,刷到了商家活動,所產生興趣消費。美團需要專門打开軟件、定時开播去搶購,這就過於刻意。而且,美團本身作爲工具性軟件,除了商家的死忠粉可能很少能喚起消費者的購买欲。

不過,美團的外賣業務也是很難被撼動的。外賣更講究“即時性”,比如我突然間餓了、臨時在家看綜藝想喫點滷味、生病期間买點藥。這種即時性能夠讓用戶更加依賴“工具類”軟件,而並非“興趣類內容”。

除了短視頻與直播的布局外,盤踞內地多載的美團終於向外开始擴張。5月22日,美團在中國香港推出的外賣平台KeeTa正式上线,預計年底覆蓋整個香港地區。這是美團向全球擴張的重要嘗試。

擴張、出海可以理解爲一家企業或品牌對於自身能力的認可,在某一個市場做到頂峰後,爲了保持自身成長性的“副本升級”;但也理解爲一家企業在自身成長性與故事性臨界天花板,爲了增加資本信心的無奈之舉。

所以說,美團出海第一站選擇香港的根本原因,從本質上與電商平台出海、品牌出海並無本質區別。美團依然想要借此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即美團的規模化發展的道理並未停歇,它可以通過擴張來完成對於國內“成果”的復制與粘貼。

香港真的是個“優質市場”嗎?Statista的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外賣市場在總體餐飲市場裏只佔到3%,而在內地,同數據高達21.4%。可見,外賣在香港並不喫香。

其中一部分要源於香港的人工成本比內地更加高昂,更偏向於歐美發達國家,也就導致了外賣價格相比較店內就餐價格貴上許多,甚至還因外賣貴登上微博熱搜。加之香港餐飲店也都有“送餐”服務,外賣的“必要性”與“性價比”並不高。

而且,Foodpanda、Deliveroo與UberEats都曾先後進入香港外賣市場,其中UberEats於2021年撤出。目前香港外賣市場主要由Foodpanda和Deliveroo兩大平台瓜分。可見,香港外賣市場並非“無人之地”。

而美團作爲後來者的優勢,無非是把傳統的互聯網打法“照搬”進香港,再一次上演一輪“補貼大战”。

在客戶端,爲吸引新用戶的注冊試用,KeeTa推出了10億港元激賞計劃,每位新用戶注冊可以獲得價值300港元的優惠券,用於滿減和運費等。在騎手端,除了配送服務費、活動獎賞、組別獎賞外,新注冊外賣員亦享有額外獎勵政策,每單最高獎賞金額可高達30港元。

但靠補貼終究是一時的,如若美團不能拿出自身相比較於Foodpanda及Deliveroo更爲突出的優勢。可預見的,未來在一輪又一輪的補貼與虧損後,最終撤出香港市場。作爲美團擴張的第一站,加上當下故事性走弱的節點,大概率會是“雪上加霜”的一個結果。

從短期來看,作爲國內最具規模的本地生活平台,在“雙邊規模效應”消費者和商戶都會因爲供給/需求大的平台繼而產生粘性。美團需要考慮未來幾個季度的補助/傭金返還及大力推銷費用,會不會再次影響到美團自身盈利能力。對於香港的擴張,前期大肆地補貼能夠帶來可觀的市場與長效價值。

從長遠來看,美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以自身工具性流量與強目的易的本質去發揮自身長處,讓強處更強;以及如何讓平台、騎手、商家、消費者四方找尋到一種“共贏”的平衡。而不是,在一次次有關於騎手、商家的輿論中,讓自身口碑日況愈下。

聲明:本文僅作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財報利好,股價大跌:美團叫座不叫好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