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紫金商業評論》,授權紫金財經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
繼蔚來、理想、小鵬之後,中國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也正在迎來機會。除了哪吒和威馬,零跑汽車的搜索量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3月中旬,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跑)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銀國際擔任本次IPO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零跑汽車計劃將籌集到的資金用於智能電動汽車研發、提升生產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向。
雖然目前的募資環境並不算好,港股處於低迷動蕩的周期中,對公司的上市融資並不有利,但是零跑還是在這個時間點提出了IPO申請,或許零跑已經到了不得不上市的時候。
3年虧超48億
新能源車企搶灘資本市場並不稀奇,畢竟新能源賽道一直是“燒錢換生存”。作爲國內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蔚小理”在2021年的交付量均已突破9萬輛大關,但都無法改變虧損的狀態。而處於新勢力第二梯隊的零跑,也不例外,處於虧損狀態。
據招股書顯示,營收方面,2019年到2021年,零跑的收入分別爲1.17億元、6.31億元和31.32億元。可以看出,零跑頭兩年基本上是在試水,直到去年收入才开始大增。
然而隨之而來的虧損也是逐年遞增,2019年到2021年,經營虧損爲7.30億元、8.69億元、28.68億元;而權益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分別約爲9.01億元、11.00億元和28.46億元。
就拿2021年來說,零跑收入31.3億元,車成本45.2億元,再扣除研發支出和銷售費用,基本是賣一輛虧一輛,屬於實打實的賠本賺吆喝。
這使得零跑3年累計虧損48億元,且虧損逐年擴大。如此看來,零跑的確需要上市融資來准備充足的彈藥。除此之外,去年底,零跑账上的現金爲57億元,而蔚來、理想、小鵬的現金儲備都在200億元以上。准備充足的現金儲備,是這條賽道上顛撲不破的真理。
對比之下,蔚小理IPO的時候,其毛利率水平基本已經轉正或者即將實現轉正,而零跑目前的毛利率水平離轉正還比較遙遠。
可以理解的是,現階段的很多造車新勢力新企業,都還處於盈虧不平衡的困境,況且造車燒錢是行業常態,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零跑在銷量基數太小的情況下,談盈利還爲時過早。
但是對於車企而言,比短期內盈利更重要的是要打开市場,夯實口碑,搶佔用戶仍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點。對於零跑來說,這個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赴港上市只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低端車撐不起市場
從全年交付量上看,零跑的成績也不能算是優等生。據招股書顯示,2021年零跑累計交付4.3萬輛,較2020年的8000余輛大幅增長443%,排在造車新勢力第六位,前五名分別是小鵬、理想、蔚來、哪吒、威馬。零跑在2022年1月和2月交付量總計爲10300輛,業績過萬,首次闖入了前五。
和第一梯隊的“蔚小理”近10萬的銷量相比,零跑還有一倍多的差距。在第二梯隊中和威馬相近,次於哪吒的6.9萬輛。
零跑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零跑將聚焦15萬元至30萬元的中國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零跑認爲,該定價區間將於2023年前成爲最大且增速最快的新能源市場。
打入中高端市場一直都是零跑的定位和目標。然而令人尷尬的實際情況是,零跑2021年43748輛的總交付量中,有39149輛都是售價不超過10萬元,利潤微薄的A00級小車——T03,銷售佔比達到89%。
有業內專家分析稱,T03定位與宏光MINIEV類似,主打超高性價比,這類車型門檻較低,目前以及未來的競爭主要在於價格維度,難以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因此這類車型對於車企利潤貢獻非常有限。
而符合零跑定位的、號稱“半價Model Y”的C11,才是零跑重點打造的車型,售價在15-20萬元區間。不過從2021年10月开啓交付後,其銷售佔比僅有9%。
零跑汽車CEO朱江明曾表示,零跑C11的銷售預期是2021年內賣出6000台以上。但實際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C11只完成交付3965台。而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C11的1、2月上險量數據分別爲2103輛、1144輛,算不上是新能源市場的主流車型。
雖然銷售成績不理想,但是在撕掉微型標籤,全力邁入中高端市場的道路上,零跑一直沒有停下腳步。據招股書透露,零跑將在二季度發布第四款車C01,並在三季度實現交付。
根據零跑2.0战略來看,C01是一款中大型轎車,直接對標比亞迪漢EV和小鵬P7。基於C11同一平台打造,車身長超過5米,續航超過700公裏,百公裏加速時間在4秒以內。價格將處於15-20萬元區間,性價比仍是其主要賣點。
但是在競爭激烈的中高端市場,性價比已經不能算是車企的殺手鐗了,況且還有威馬、小鵬以及國產的比亞迪等已在消費者中建立較強品牌認知的車企,市場普遍認爲零跑未來的銷量預期並不樂觀。
燒錢自研能否殺出血路
從車型來看,零跑目前並未拿出真正能打的產品。然而朱江明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去年,他在發布會上放出狠話,“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銷量目標80萬輛。”
喊出這樣大陣仗的口號,零跑的底氣和實力在哪裏?在招股書中,零跑自稱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研能力的造車新勢力,而目前市場上的造車新勢力主要都是做“全棧自研”。
“全域自研”的意思就是什么都要自己做,硬件結構從電阻开始打造,軟件從代碼开始寫起;而“全棧自研”,則是硬件更多依靠第三方,車企主要做應用和算法。
按照朱江明的規劃,零跑汽車在2023年底投產激光雷達方案,2024年實現全場景自動駕駛技術,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實現對特斯拉的反超和領先。看似擁有技術優勢,但選擇從零开始,無疑增加了零跑的研發成本和造車難度。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零跑的全域自研也意味着其在技術上全攬全包的形式,雖然其已經將部分自研技術和產品應用於量產車型,但全域自研的战略價值,仍需接受多重考驗。
就目前情況來看,零跑“三年超越特斯拉”的目標難度是非常大的。首先在研發上,兩家企業的投入不在同一個重量級。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研發支出超25億美元,佔收入的5%。而根據零跑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零跑的研發投入分別爲3.58億元、2.89億元和7.40億元,累計研發投入13.87億元。到去年年底,零跑共有3190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已佔到員工總數33.9%,也就是1000名左右。
和國內車企對比,理想在2018年的研發开支就有7.9億元,當時理想都還沒开始賣車。去年,理想在研發投入了33億元,是零跑的4.5倍,研發團隊規模超過2000人。而小鵬去年前三個季度的研發开支就已經達到26.6億元,研發團隊在4000人左右。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競爭會更加激烈,新能源車企也肯定將面臨研發开支逐年攀升的局面。和第一梯隊數十億元的研發費用相比,零跑如何花更少的錢來完成技術上的超越,這確實是個難題。
零跑的另一個規劃是做全車型。據招股書透露,零跑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於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車型,涵蓋各尺寸的轎車、SUV及MPV。屆時,領跑將成爲覆蓋不同價位與車型,輻射至每一塊市場的車企。
這個目標看起來更爲宏大。在SUV這個區間,比亞迪宋PLUS DM-i、EV,唐DM,小鵬G3,哪吒U,廣汽AION V等數十款同級別新能源車型扎堆,競爭白熱化;而在轎跑這個區間,小鵬P5、廣汽AION S以及比亞迪秦Plus,各個實力不容小覷。零跑的優勢並不明顯,品牌知名度也不夠高,全面化所有車型,反倒有可能什么也做不好。
誕生於2015年的零跑,算是造車新勢力中的老玩家了,零跑意在“領跑”新能源賽道,但是7年後仍未進入第一梯隊。
而眼下的困境是,造車新勢力頭部“蔚小理”地位日益趨於穩固,零跑想要突出重圍,在腰部爭奪少量席位,最關鍵的還是必須打造出能獲得消費者青睞和認可的汽車產品,要有絕對碾壓的實力,才有機會搶佔市場。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零跑汽車能否領跑,燒錢自研能否殺出血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