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留給其他手機廠商的時間不多了
1年前



蘋果“祭出”Vision Pro,應該瑟瑟發抖的不是Oculus和Pico,而是手機廠商。


作者 | 革鼎 編輯 | 布魯斯

6月6日凌晨,蘋果跳票已久的“虛擬現實頭顯”——Apple Vision Pro,終於現身。

市場關注點,一半在3499美元的奢華定價,約合人民幣2.5萬元。另一半關注點,庫克所謂“首款空間計算機”相關的酷炫技術。

比如eye tracking,實現對瞳孔變化的追蹤。相關專利:US11474348B2,Method and device for eye tracking using event camera data,使用事件相機數據進行眼動追蹤的方法和裝置,你的眼光相當於鼠標的光標。簡單查詢,關於“Eye tracking”的發明授權專利78件,還包括動態校准、低功耗、數據丟失恢復等。

眼動追蹤鎖定,然後通過手勢隔空進行操作,市場認爲這很酷炫,不像Mac用鼠標操作,不像iPhone的多點觸控,而且搶先幾天發布的Oculus quest3不支持,Pico4也不支持。但即使如此,在筆者看來,eye tracking技術相對來說只是“小兒科”,還有更重要的技術在後頭呢。

前蘋果技術开發組的神經技術原型研究員Sterling Crispin表示,“我所做的工作支持Vision Pro的基礎开發、正念識別、以及更雄心勃勃的神經技術登月研究。就像預測你會在你電極某些東西之前電極,基本上是讀心術……通過追蹤用戶的眼睛行爲,並實時重新設計UI以創建更多這種預期的瞳孔反應,從而創建用戶大腦的生物反饋。這是一個通過用戶眼睛進行的粗糙腦機接口,但非常酷。”——所以說,vision Pro不僅僅能通過眼手配合實現操作,不動手,光靠眼睛也能操作。

圖:前蘋果員工談visionPro,來源:網絡

Mindfulness experiences(正念識別),基於瞳孔變化追蹤的正念識別,執行點擊界面的功能。具體專利包括US20220100270A1,METHODS FOR NAVIGATING USER INTERFACES,操作用戶界面的方法。此專利的摘要中寫道: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檢測用戶的凝視,電子設備在用戶界面上操作。

圖:專利“操作用戶界面的方法”附圖,來源:知產寶數據庫

“eye tracking(眼動追蹤)+mindfulness functions(正念功能)”≈腦機接口。是的,馬斯克旗下Neuralink還在招募病患准備真人實驗,這邊Apple Vision Pro已經實現腦機接口功能,且不用在大腦裏面植入微型電極。

就這已經是獨一無二,科幻級別的東西了,除了好萊塢電影——比如《鋼鐵俠》——你在其它地方根本看不到實現這玩意。

圖:《鋼鐵俠》,來源:網絡

與競品——Oculus和Pico——相比,Vision Pro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前兩者是VR(虛擬現實),後者是MR(混合現實),擁有完全不同的理念:Vision Pro要做的是放大現實世界,而不是沉浸在“沒有靈魂”的虛擬世界——這或許是基於產業趨勢和財務因素的考慮。

你看,專注於虛擬世界的Meta,業績慘不忍睹。

圖: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來源:網絡

2022年Meta的Reality Labs業務(主要由Oculus的硬件、軟件和內容生態組成)營收21.59億美元,經營虧損137.17億美元,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壞:相比2021年,Reality Labs營收同比減少5%,虧損的幅度加大,盈利利潤率從-448%到-635%。全靠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等現金奶牛事業部組成的Family of Apps板塊玩命輸血。

圖:Meta分部業績,來源:SEC

再看國內的Pico,據豹變消息今年2月份Pico“優化”了15%左右的員工。佔據行業大半壁江山的Meta都頂不住,Pico不好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筆者認爲,蘋果VisionPro的對手根本不是Oculus或者Pico,持有毀滅後者的認知是一種錯誤的條件反射。從上世紀至今的一代代人類外設硬件產品來看,虛擬交互的沉浸度與使用時長決定價值的大小:

大型機(IBM),適用於單一科研工作場景;PC(蘋果、惠普等),適用於工作和生活場景;智能手機(蘋果、三星、小米等),便攜的屬性使其在PC適用範圍的基礎上疊加使用時長。再往下筆者認爲不是完全沉浸其中的VR產品(Oculus或Pico),而是放大現實世界的AR產品(AR眼鏡暫無成熟的企業)或MR產品(Apple Vision Pro)。

每一代產品都是對之前產品的部分或全部替代,就像PC取代大型機,智能手機取代PC。那么XR產品(VR/AR/MR)的歷史性任務首先不是創造一個電影《頭號玩家》展示的虛擬世界,那還太早,而是首先實現對智能手機的部分或全部替代。

今天,蘋果第一代MR產品——Vision Pro——的發布,表面上來看,這個2499美元的勸退價,就不存在替代智能手機的可能性,但實際上呢?Vision Pro VS 智能手機,從應用軟件層面的體驗,到與現實交互的簡易度,到設備的便攜性,再到價格,其實有說法的。

第一,App Store的存在,決定它在應用軟件層面,就是一個沒有固定AMOLED屏幕邊界、且交互更好的智能手機。目前,蘋果對开發者已經做了整套支持,後者跨終端適配APP會很方便,應用爆發指日可待,這一點Oculus和Pico做不到(沒有應用軟件开發者生態)。

第二,MR設備的娛樂與智能手機一樣,不影響與現實的交互。手機放下就能做其它事情,VR設備還得“穿脫”,Vision Pro與現實交互則不存在障礙——有人靠近,基於Eyesight能直接“透視”,眼神交流;轉動數碼旋鈕,就能調整沉浸度,隨意切換現實與虛擬世界。

第三,智能手機能隨身攜帶,Vision Pro當前還是過於笨重的,這個問題要從發展的眼光看。回想蘋果早期的Mcintosh長什么樣,再對比如今的Mac;回想iPod之前的聽歌設備——唱片機、磁帶機——長什么樣。其它消費電子廠商難講,但產品的便攜對工業設計拔尖的蘋果而言,從來都不是問題。

第四,關於價格,消費電子產品只要能做成爆款,成本是能降低的,取決於——仍未完全失效的摩爾定律,以及制造業的規模效應。Vision Pro再進化個兩代,價格絕不會停留在2499美元這種普通消費者不可企及高位。

言歸正傳,智能手機有的Vision Pro都有,或者說都可以有。智能手機沒有的,Vision Pro通過新技術大放光彩。比如:

當前的“眼球+手勢”的交互方法;

儲備的“讀心術”交互方式;

100%沉浸設置時的娛樂體驗;

多任務並行處理(在周邊360度擺开),也能與iPhone、Mac、iPad等設備無縫銜接,成爲它們的工作台;

空間音頻系統。

尤其是“空間音頻技術”,價值還未被認知,值得單獨拉出來講講:它會測量你的頭部和耳朵的幾何形狀,創建個人資料;還會分析當前環境——比如房間——的聲學特效。當播放聲音時,它會使用音頻光线追蹤。想象你站在樹林中,鳥叫的聲波傳向四方,從樹木、花草、水面、以及你的身體反彈,最後進入你的耳朵——期間聲音會發生減弱、反射、彎曲等身臨其境的效果,更別說語音通話時就如同人就在身邊——智能手機永遠都達不到Vision Pro所謂的“空間音頻”的效果。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認爲:蘋果“祭出”Vision Pro,應該瑟瑟發抖的不是Oculus和Pico,而是手機廠商。

开發iPhone,蘋果用了兩年多時間。而开發vision pro,蘋果七年磨一劍。從二維的智能手機,到三維的“空間計算機”,設計難度無疑要高得多。

Meta顯示系統的部門負責人Douglas Lanman,曾在2022年 Siggraph 會議發表演講,主題爲开發一個趨於完美的 VR 頭顯,所面臨的十大挑战:更高的分辨率、更廣的視場角、人體工程學(佩戴舒適)、視覺校准(支持屈光度調節)、可變焦、眼球追蹤、畸變矯正、HDR(高亮度顯示)、視覺逼真度(雙向可透視)、面部重建。

本次蘋果vision pro,相比Meta的VR設備,帶來更多黑科技,技術難度更高。可以說,留給智能手機廠商的時間不多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知產力立場) 圖片來源 | 網絡





往期熱文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蘋果留給其他手機廠商的時間不多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