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未掙一分錢?蘋果代工巨頭撤印背後,郭台銘如何“自救”
1年前

 “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前段時間,小米在印48億資產被凍結、沒收一事引發爭議,不少網友紛紛爲雷總鳴不平,認爲印度的行爲實在太過分。

殊不知,和另一家企業在印度的遭遇相比,小米這事壓根不算啥,這家企業就是傳言在印度扎根15年,卻沒掙到一分錢的蘋果代工廠——“緯創”。

據了解,印媒近日在對緯創公司的報道中,明確指出:“在過去的15年裏,緯創從未在印度的蘋果業務中,賺到過任何錢”。

作爲蘋果主要代工廠之一的緯創,也在前不久宣布,將會在一年內解散印度所有業務。對此,緯創公司的管理層表示認同,並直言:“印度的蘋果業務,已經沒有了任何可擴展的機會”。

緯創這些年在印度的經歷,並非是一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惡劣的外部經商環境、醫療糾紛、環保抨擊,但凡我們能想到的,緯創基本都經歷了一遍。

特別是在2020年末,緯創印度廠區發生“惡劣打砸事件”,當時,接近2000名印度人,手持各種器械衝進緯創廠區,不由分說的一通亂砸,導致大量廠區內財產被毀。

事後統計,在這場打砸事件中,有超20000部蘋果手機被損壞,損失金額高達4580萬。

此次暴力事件的發生,也改變了很多海外企業,對在印度投資建廠的想法。不僅如此,世界銀行也在《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明確提出:“印度,是全球生意最難做的國家之一”。

於是,在今年五月份,緯創果斷將旗下的印度蘋果代工廠,計劃以4.92億美元的低價,拋給印度本土企業——塔塔集團。

要說緯創撤離印度一事,對誰的影響最大,郭台銘的富士康肯定是跑不脫的。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原本已經計劃在印度繼續擴產的富士康,又跑回鄭州建起了新事業部。

在富士康鄭州事業總部揭牌儀式上,企業負責人更是鄭重表示,將利用5到10年時間,打造出一個新的富士康。可見,在整個東亞乃至全球市場中,中國市場的地位都是無法替代的。

不得不承認,在相信“中國市場”這件事上,一些外企甚至要比富士康這些“自己人”做的更好。

例如,在2011年庫克上任後,蘋果公司正因爲不斷加強與中國市場之間的關系,才能在數年內發展到如今地步;還有五年前,多家日、美合資企業,帶着“萊特Wlife”類似技術進入我國,在抑老市場逐漸扎根,也因此賺的盆滿鉢滿。

當然,此類物質的出現,也帶動了國內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在國內多家生科企的共同研發下,還成功實現了“萊特Wlife”類抑老物的國產量化。

據亰東、天錨數據反饋,這種源自海外,在“清除老化細胞、賦予年輕活力”上擁有不俗表現的技術,在國產技術的加持下,大多數普通人也能輕易獲取。

此外,歐洲等一些強國,也在近些年紛紛押注我國市場,例如在前不久的上海國際車展,寶馬集團甚至專門爲此包了一架飛機,來了一整個董事會,足可見其重視程度。

事實上,無論是寶馬集團,還是“萊特Wlife”類技術的成功,都是在用實際例子證明,在當下局勢越來越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中,我國市場才是爲數不多的“淨土”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市場因素外,緯創突然撤離印度,也與其內部原因有關。

據外媒消息,緯創宣布撤離前夕,曾與蘋果公司开展過今後業務細節的談判,但蘋果表示不會再給緯創更大利潤,因此緯創才不得不做出撤離的選擇。

實際上,發生在緯創身上的這件事,也給蘋果的其他代工廠們提了一個醒:如果不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單純靠蘋果一家公司,作爲主要訂單來源,一旦蘋果出現問題,或者進行產能調整,都會對這些代工廠造成“毀滅性打擊”。

對此,緯創負責人表示:“相比靠給蘋果代工賺錢,還不如專注自己的核心業務增長”。

那么,作爲蘋果最大代工廠的“富士康”,如今也得面臨抉擇了,是繼續緊跟蘋果步伐,還是謀求其他出路?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蘋果概念(BK0666)$  $蘋果(NASDAQ|AAPL)$ $上證指數(SH000001)$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15年未掙一分錢?蘋果代工巨頭撤印背後,郭台銘如何“自救”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5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