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幹的嘮:百融雲AI大模型強在哪?
1年前

當你用纏論波浪計算滬指周线級別調整低點,AH股可以給你表演什么叫單日跌破平台;當你質問基金經理爲何還死守白酒新能源不調倉AI,公募可以研究如何把基金實時淨值估算功能下线。中報前最後一個月的AH股,抱怨行情差沒有用,因爲總有人比你更負重前行。

盤面無需贅述,既然AI是中期主线,那就不可能只有算力端和傳媒娛樂一直漲。對比曾經也是中线抱團的賽道股,新能源不能沒有電池、光伏不能沒有逆變器、半導體不能沒有晶圓廠,如今AI不能拋棄大模型,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大模型卷到現在,什么樣的公司才能勝出?今天咱們挑幹的嘮,坐穩咱發車。

現在火爆的AI,源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興起,也就讓AI進入了統計分類深度模型時代,這種模型比以往模型更泛化,可以通過提取不同特徵值應用於不同場景。但在2018年-2019年,雙下降現象的發現打破了原有的人工智能發展格局。雙下降現象翻譯成普通話就是,以往的數學理論表明,隨着參數增多、模型增大,過擬合導致的模型誤差會先下降後上升,這就讓找到精度最高誤差最小的點成爲模型調整的目標。但後來不斷發展,开發者發現如果繼續不設上限的增大模型,模型誤差會在升高後第二次降低,這就讓AI進入了大模型時代。

但大模型需要投入的算力成本,就連炒股看研報的人都明白。所以連Open AI去年都仍然虧損5.4億美元,國內高喊自己也是千億級別參數的公司,有沒有能拿出5億人民幣搞研發的?那不說研發費,5億貨幣資金儲備有沒有?所以股市當中的去僞存真,就是找到誰在用勤工儉學的身份給大家講富二代的故事。

咱認真思考,大模型作爲AI的底層工具,進入中國C端市場,有幾個連殺毒軟件都不愿意掏錢的老百姓會給大模型付費?B端碎片化又很高,各個行業需要的解決方案和能被公开的不加密訓練數據都不一樣。就像开發一款遊戲,大模型只能幫助遊戲公司創作原畫,但2D到3D建模充滿了錯誤,那怎么降本增效?

所以對於一些容錯率非常低的行業,一點都不能含糊,就像金融業,如果算錯一個小數點,那都不只是明天不用來上班的事兒。所以少數能掙錢的B端大模型,必須市場空間足夠大、深刻了解行業、有獨特的信息積累、有充足的資金儲備。金融AI大模型是爲數不多的可投資選擇,而像百融雲-W(6608.HK)這種有天然信息積累的AI+SaaS企業,是可選擇當中的少數派。

百融雲的客戶主要是以銀行爲主的金融業,它來幫助銀行業補充用戶畫像,甄別用戶貸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完成貸款申請自動審批。咱算一筆账,取近年中國的中長期貸款30萬億均值來算,主要包括房貸、裝修貸款等等,考慮余額、借款周期長短、人均中長期貸款中位數30萬元,那么中國的中長期貸款需求者就有1億人;扣除中長期貸款,近年來我國短期貸款均值還有20萬億,包括各類信用貸、消費貸、信用卡透支,取人均值5萬元,那短貸也有將近3.8億人。只有借助百融雲這種積累了貸款申請者行爲信息的第三方金融AI+SaaS廠商,才能甄別貸款申請者的需求和還款能力,保證銀行貸款規模和收益。

所以作爲已經成立了9年的百融雲,該公司的信息積累領跑同業,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積累,直接可以用於訓練金融AI大模型。百融雲目前已經累計爲7000家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咱們滿打滿算,中國一共才有多少金融機構啊對吧?那如果有平台型公司想入局怎么辦?這些金融業的信息,我不覺得哪家公司能在瀏覽器裏邊爬蟲拿得到,點到爲止,剩余的話你我心知肚明。

金融AI大模型的商業模式是什么?說白了怎么掙錢?主要有兩個:要么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开發、要么等到數據確權政策落地後出售訓練所用的信息。那如果一家企業不像百融雲這樣,有天然的信息積累和AI業務线,它怎么可能賺到錢呢?

2023年一季報顯示,百融雲一季度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增幅25%;基於自研AI平台的第一大業務“智能分析與運營”收入同比增幅41%至2.81億元;百融雲自身的AI產品线“智能運營服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8%;22年年報顯示公司現金及等價物共計近40億元,這都是百融雲敢升級金融AI大模型的底氣。

事實證明,最近指數磨底期,不买AI你就是賺不到錢,別等到再錯過大模型補漲之後,才發現連少虧錢和抱怨的機會都是市場賞給你的。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挑幹的嘮:百融雲AI大模型強在哪?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