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銀川6月10日電 題:中法友誼在葡萄酒香中歷久彌新
中新社記者 李佩珊
葡萄酒是“品嘗即懂”的世界通用語言,是文化的使者、藝術的結晶。
回望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張騫出使西域,开闢絲綢之路,以葡萄爲代表的西域種子也隨車馬跋山涉水,在中國大地生根發芽。
而在大洋彼岸的法國,葡萄酒則是其最靚麗的“國際名片”之一。
中法兩國,一直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的典範。而今,雙方更因葡萄酒而彼此欣賞,葡萄酒也爲密切兩國人文交流搭建了橋梁、提供了載體。
6月10日,第四屆中法葡萄酒文化旅遊論壇在寧夏銀川市召开,中法兩國嘉賓暢談中法葡萄酒產業間的合作之路,共探應對挑战之策,擘畫世界葡萄酒美美與共的美好愿景。
風土,是葡萄酒的靈魂所在。法國葡萄酒文化底蕴深厚,其葡萄酒種植、釀造技術是世界其他葡萄酒產區學習的典範。
如何讓中國葡萄酒在全球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看來,要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味、中國品質的葡萄酒產業文化符號,進一步做優產品特色、做大產區品牌、做強產業支撐,着力打造“葡萄酒之都”。
以寧夏葡萄酒爲例,賀蘭山、戈壁灘、“冬藏埋土、迎春展藤”等,是寧夏葡萄酒文化中的獨特元素,是不同於世界上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葡萄酒文化。“我們在互學互鑑中不斷豐富着中國的葡萄酒文化,也在打造葡萄酒主題節日、音樂、影視劇、詩詞歌賦等內容上,爲世界葡萄酒文化注入中國元素,實現創造性融合、創新性發展。”陳雍說。
何以深度互學互鑑,唯有加強合作和交流。
1997年,中法籤署成立中法政府合作葡萄種植與釀酒示範農場協議,2001年,中國政府批准進口第一批法國的葡萄種苗。自此,中法釀酒葡萄和葡萄酒合作進入快車道。如今,中國、法國專家選擇的適合中國產區的葡萄品種馬瑟蘭已經在寧夏大面積推廣,形成了中國的特色單品馬瑟蘭葡萄酒。
中國歐盟協會副會長兼祕書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副會長宋敬武表示,寧夏作爲中國葡萄酒的重要產區,應成爲中外交流、特別是中法葡萄酒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來,寧夏與法國波爾多地區在葡萄種植、葡萄釀酒、葡萄酒文化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與合作。今後,更應在葡萄酒文化傳播、優質原料基地建設等方面深耕細作,促進中法兩國在葡萄酒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持續發展。”宋敬武說。
中國駐法國前大使趙進軍同樣認爲,告別新冠疫情的葡萄酒產業,正在迸發出更多活力,並爲中法文化交流與互鑑注入新的動力。
“前不久,中法聯合發表的聲明強調,雙方將繼續在葡萄酒行業及地址標志方面進行交流合作,並支持中國舉辦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在此背景下,寧夏同法國在品種引進、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合作也必將更加深入。”趙進軍表示,“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詩句時隔千年仍溢出醉人醇香,中法友誼也將在葡萄酒的交流碰撞下更加歷久彌新。(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法友誼在葡萄酒香中歷久彌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