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面臨多重困難(經濟透視)
1年前

  日本總務省近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日本去除生鮮食品後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爲104.8,同比上升3.4%。該指數已連續20個月上升,並連續13個月超過日本央行2%的目標。與此同時,日本央行表示,繼續維持現行超寬松貨幣政策,並將用一年至一年半時間,評估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實施至今的寬松貨幣政策影響。日本的經濟表現和貨幣政策再次成爲日本社會討論的熱點。

  爲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日本央行於1999年9月將貨幣基准利率調降至零,首开全球零利率之先河。2001年日本經濟增長停滯,日本央行又首次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特別是2013年以來,在“安倍經濟學”的推動下,日本央行採取了一系列非常規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比如負利率、量化寬松升級爲量化和質化寬松、收益率曲线控制等。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日本是目前唯一仍在堅持負利率、採取收益率曲线控制調控長期國債利率的國家。

  在這些超寬松貨幣政策中,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指央行通過市場幹預的方式,將某一期限的國債收益率維持在一定區間內,被視爲比較極端的金融手段。日本央行通過在二級市場無限購买國債的方式,將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壓低至0左右的目標水平,進而引導信貸利率下行,以達到刺激經濟增長的目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余額累計超過581萬億日元(約合4.2萬億美元),佔國債發行量的一半以上,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6%,創歷史新高。不停地大幅購买國債,不僅使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的健康性堪憂,也使其金融政策的彈性降低。此外,日本央行不斷購入商業票據、公司債以及交易型开放式指數基金等金融產品,對股價形成機制和股市也造成了負面影響。

  由於消費不旺、投資減少、人口老齡化等諸多經濟社會結構性問題,近年來,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史無前例的貨幣寬松政策爲日本經濟擺脫通縮、擴大就業發揮了一定作用。然而,過於倚重貨幣政策,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經濟面臨的企業生產效率不高、市場活力不足等難題。比如,持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讓那些本該退出市場的企業比較容易獲得融資,得以繼續運營,造成日本產業新陳代謝減緩,經濟活力被削弱。

  不僅如此,超寬松貨幣政策還未能實現與積極財政政策的良性循環,政府對債務的依賴不斷加重。若經濟增長仍無法對財政收支平衡形成有效支撐,日本央行的購債壓力將繼續增加,從而導致日本央行的成本風險進一步加大。近期,能源價格上升雖使日本通脹率有所提高,但這並非理想的需求擴張型通脹。在未有效應對通縮的情況下,超寬松貨幣政策的長期持續,有可能成爲阻礙日本經濟增長的絆腳石。

  日本央行也意識到超寬松貨幣政策並非長久之計,但短期內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仍困難重重。當前,歐美主要國家普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給日本貨幣政策調整帶來諸多不確定性。若政策調整操之過急,恐給目前復蘇乏力的日本經濟造成巨大風險。如何協調政府、市場和各經濟主體等方面關系,在保持“安全駕駛”的同時,減輕超寬松貨幣政策的副作用,日本央行仍面臨多重考驗。

  (作者爲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面臨多重困難(經濟透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