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有個定義:價值的創造、轉化和實現。
看不懂是吧?用一個例子說明一下就好理解了。
作者:鹽選科普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廠生產出一瓶礦泉水,通過運輸和銷售,最終到了口渴的人手裏,這瓶水就實現了價值。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資源配置,但是人類總是在這條路上跑偏:
剛开始,人們很謹慎,盡量將資源放對地方,因此經濟繁榮,生意興隆,大家的日子美滋滋。
然而很快人們就得意忘形了,也不在意資源的配置是否發生了錯位,結果就是經濟出現危機,商店關門大吉,人們互相比誰慘。
沒關系,配置錯了咱再改,等改好了再犯嘛。
於是我們看到的經濟形勢就成了時好時壞、忽上忽下、連續出現的波:
這就是經濟周期。
一個經濟周期,通常有這么幾個階段:
經濟周期長期處於不斷循環的過程中,因此人們遇上危機在所難免。
危機的發生,基本逃不开下面兩個原因:
排除战爭、飢荒等特殊的原因,通常情況下,經濟危機都是金融危機導致的,比如書中涉及的這些:
金融危機既然這么可怕,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別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告訴我們,把「危機」拆开來看,就是:
「危險」和「機會」
我將通過下面三個故事,帶你看懂金融危機中的危險和機會:
一、美國大蕭條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沒錯,這就是 1929 年金融股市大崩盤引發的美國大蕭條,最後甚至席卷了全世界。
如果不幸穿越到那個年代,你會發現,白天陪你搬磚的有工程師、公司白領、銀行行長、中學老師……
晚上,敲开你家門的,甚至可能是你的前老板,因爲他也沒工作了,出門要飯碰巧路過。
這些真的不是傳說,還有更悲慘的故事:
大街上一個小女孩因爲太餓,暈倒了。醒來後,大家勸她回家去喫點東西,她卻說:
大蕭條的破壞力如此之大,以至於美國人民連飯都喫不上。然而萬萬沒想到,一個天大的機會隨後砸來,讓美國人成功鹹魚翻身。
這個機會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打。
當然,二战之所以能打起來,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國內危機,演變成了全球危機。
和一战的情形類似,二战的爆發也產生了大量的武器訂單。原本躺在大街上失業的人們,立刻被送進工廠,加班加點趕造飛機大炮衝鋒槍。
失業潮沒了,產能也不過剩了,無數青壯年們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還有很多人去參軍。
之後的故事咱都知道,美國抓住機會,成功靠這一場战爭登上了「國生巔峰」,一直佔據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到現在也沒下來過。
。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佑生:有哪些比較好的經濟類讀物?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