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裏的京東
1年前

來源/21tech(nengwen-21)

作者/楊清清

編輯/駱一帆  盧陶然

圖源/圖蟲

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圖卷正豁然展开。我們呼喚並期待更多的京東。

今年京東618啓動發布會的籤到台,布置得尤爲別致。

黑色松下HD82立體聲影碟機、藍灰色MATERIN滿天星TV-510迷你黑白小電視已經可謂是“古董”,而《柴可夫斯基音樂作品選》錄影帶、《導盲犬小Q》CD光盤、《战爭與和平》DVD盤等各色磁帶、軟盤、光盤,更是讓人瞬間重回本世紀初期電腦城“淘碟”的人聲鼎沸。

藍色背景牆上,“京東多媒體”幾個字赫然而立,這裏是當初京東櫃台的樣子。20年前,作爲北京中關村大大小小賣場中的一員,京東多媒體櫃台堅持明碼標價、只賣正品,積累了客戶和口碑。不過,在電商零售模式悄然萌芽、互聯網正經歷潮起潮落的彼時,偏安一隅、只做线下渠道的京東多媒體,難言時代的弄潮兒。

改變發生於2003年。由於非典這個偶然因素對线下業態的劇烈衝擊,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开始琢磨线上零售,並在CDbest論壇上邁出了交易的第一步。也正是在同一年,劉強東也开始着手搭建京東網站,寫下一行行代碼,這也成爲如今京東的前身。

2004年1月1日,京東多媒體網站正式上线,網站上共計100余個單品。當時沒有人能夠料到,20年後的如今,京東平台上僅自營商品SKU便以千萬計,全年收入更是突破萬億大關。在京東零售CEO辛利軍看來,千萬自營SKU與僅33.2天的庫存周轉天數背後,智能供應鏈能力成爲京東獨一無二的護城河。

與萬億京東崛起相對應的,是中國互聯網以及中國經濟的騰飛。200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躍上10萬億元的新台階,其時中國上網計算機僅約3089萬台,上網用戶數約7950萬人。20年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1.02萬億元,網民規模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5.6%。

毫無疑問,京東的成長史,是中國經濟過往20年的一組鮮明縮影。

而在當下,以數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成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趨勢。作爲兼具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20年來探索出了一條以供應鏈能力推動數實融合,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熟路徑。

海闊潮平,風帆正懸。過往20年,京東書寫着自己的奇跡,堪稱本土企業踐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樣本。是謂時代京東。

站在此刻展望下一個20年,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圖卷正豁然展开。我們呼喚並期待更多的京東。

大時代裏的企業側影

2020年的7月15日,京東快遞成都營門口營業部舉行了一場退休儀式。退休儀式的主角,是京東“快遞小哥”何光權。

對何光權來說,那天格外特別:既是自己60歲的生日,也是告別快遞生涯、正式退休的日子。自2010年3月加入京東以來,何光權一直都在茶店子五裏墩小區配送快遞。他見證了京東快遞成都區從僅有西門站、南門站等幾大配送站點,到擴張爲各營業部的過程。

“最初的時候,每天能送三四十單,最多的時候五十單,後來每天都能送七八十單,最多的時候送過九十多單。”對於十年的配送生涯,何光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最大的變化就是快遞單數量多了,每天也更忙碌了,“尤其是遇到每年618等大促的時候,忙得不得了。”

諸如何光權這般,在京東幹到退休的快遞小哥還有很多,他們的履歷,折京東物流的高速擴張路线。自2007年確定倉儲配送一體化的物流战略後,京東接連建立華南、西南、華中、東北等大區,與此前已有的華北、華東大區共同形成全國市場布局。至2022年底,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500個倉庫、超過1.8萬個配送站及網點,一线員工超過37萬名。

除了身處“最後一公裏”的快遞小哥之外,在京東內部,還有許多行業變化的親歷者。2007年3月,現爲京東工業行業採銷部總經理的胡勁加入京東,負責採銷工作。回憶起來,胡勁稱剛加入京東的那段時間,是一段“艱苦而快樂的歲月”。

胡勁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時採銷本身在京東內部是模糊的概念,採銷人員往往要承擔着對接供應商、談價格、下訂單、收貨等一系列工作。“那時候一年的銷售額很小,倉庫又遠,供應商通常不送貨到倉庫,需要我們自己來協調。因爲我們的量增長很快,幾乎每個月都要去倉庫搬一次家。盡管辛苦,但整個京東是一個很可愛的團隊。”

也正是在這樣充滿拼勁的氛圍下,京東持續擴張着自己的業務版圖。

同年6月,京東多媒體正式更名爲“京東商城”——這意味着,盡管當時京東的品類以3C爲主,但京東已經將目光瞄准了全品類。此後的京東迅速完成了從家電到日用百貨再到圖書等全品類的布局。

具體成效用數據來表達更爲直接:2007年1月,京東注冊用戶10萬人,當月消費用戶1萬人,當年實際交易額爲3.6億元;2022年三季度,京東活躍用戶數已經增至5.8億人,2022年全年京東商品收入達到8650.62億元,其中日用百貨商品收入佔40.36%,交易總額達34816億元。

京東的高速成長,與時代共振。過去30年,改革开放下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造就了多個行業的黃金時代。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新技術、新模式進行商業變革也從未止歇——其中便包括以互聯網技術來變革傳統零售行業,亦即電商。

如果說2003年非典暴發,只是電商行業轉變的契機,那么真正讓電商及京東騰飛的,是中國互聯網紅利。2002年上網人數7950萬,到2022年網民規模達10.67億,中國互聯網使用人口十數倍增長的過程中,電商开始融入用戶的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騰飛也帶來了消費紅利。從2000年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從900美元增長至10000美元,直接拉動了用戶的消費。此後,中國電商進入狂飆突進時代,京東亦在全速奔跑。

而這又是一個雙向促進的過程。京東等企業的高速增長,也在事實上給內需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過去三年,僅京東自營業務就向上遊供應商採購了超過2萬億元的商品;京東國家館總數近100家,進口品牌商品累計採購總額達5000億元,超額完成在2019年第二屆進博會上所設立的4000億元目標。

供應鏈“護城河”

京東多年來爲人稱道的,首先是它完善的供應鏈體系。

2012年加入京東、如今任職京東物流供應鏈規劃部負責人的張莉,直言自己職業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年大促時在北辰世紀中心的工位等待物流生產破100萬單的那個時刻。

彼時,京東的辦公地點已經從位於北京海澱區蘇州街的銀豐大廈,搬至奧體附近的北辰世紀中心,京東的業務也开始從3C數碼擴充到圖書、日百、食品、家電、服飾的全品類。

“那天我們就一直在北辰的工位上,一直刷着物流生產的訂單頁面,想看看能不能突破100萬單。”張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稱,“但很遺憾的是,那天最終還是沒過100萬,差幾千單左右。”當時的張莉怎么也不會想到,到了2016年618,京東商城的交易單量已經突破了1億單。

訂單量指數級增長的背後,考驗的是京東的供應鏈能力。據京東方面披露的數據,經過20年來持續地錨定供應鏈基礎設施用功發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京東物流運營倉庫數量已經超1500個,倉儲網絡總面積超過3100萬平方米,倉儲網絡已覆蓋中國幾乎所有的縣(市、區)。

這意味着,如今在國內,無論是城市或是農村,也無論是陸運、空運或是水運,京東物流供應鏈基本實現全覆蓋,讓即使是生活在西藏、新疆等許多原本“不包郵”地區的農牧民,也能享受到和城裏人一樣的“當日達”、“次日達”服務。

“物流基礎設施能夠匹配和支撐電商的快速發展,而隨着基礎設施的完善,便捷的服務與流通更能拉動地區的消費活力,這是驅動我們構建物流能力的核心因素。”張莉分析稱,相較於傳統快遞物流企業關注的包裹本身,京東物流從一开始關注的是對商品銷售與庫存的理解,這也就決定了京東物流的“ 快”不是依賴於利用飛機等昂貴運輸工具而實現的搬運速度快,而是通過合理的倉網規劃、庫存部署,將商品提前放在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減少履約環節,縮減搬運距離和搬運次數。

供應鏈全流程的視角,決定了京東物流得以滿足用戶體驗高標准的全環節優化。也正是在苦練“內功”的基礎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京東能夠迅速調整姿勢、高速應战。

據京東方面披露,2022年3-5月累計向上海運送的米面糧油、藥品、母嬰用品等物資就超過15萬噸,2022年上半年在支援上海、北京等地抗疫保供期間,京東累計投入及商家減免費用20億元。而根據上海市郵政管理部門數據,2022年4月底,上海的妥投訂單中,京東物流的佔比一度超過90%。

“拉長歷史來看,幾年時間只是滄海一粟。”辛利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道,“京東一直圍繞着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緊緊圍繞着自己對用戶的承諾,圍繞確定性的供應鏈能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這是京東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最好支撐。” 

向技術進發

強大而紛繁的供應鏈,用什么保障?

指數級的GMV後面,京東內部的技術力量,容易被外界忽視。但支撐京東漫長而復雜供應鏈的,核心正是背後的技術系統。

事實上,研發長期是京東內部投入最大的板塊之一。2017年初,京東全面向技術轉型,迄今京東體系已經投入了超1000億元用於技術研發。

在京東技術演進過程中,存在一些關鍵節點。2008年,早已不堪重負的京東系統首次進行架構調整,設計容量爲10萬單。2012年4月底,京東網站再度完成架構升級,從.net系統切換至Java,並提升至一天1000萬單的容量。

“這次(2012年4月)結束之後,整個京東技術才真正遷移到互聯網架構上來。互聯網服務孵化了這套分布式的架構,之後我們才更多去做一些技術上的積累。”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回憶稱,“在此之前,技術的存在只能說是在努力滿足需求。”

正是在一次次技術迭代的過程中,京東推出了一系列行業領先的服務,包括能夠讓訂單履約配送信息即時展現的訂單跟蹤系統,以及以大數據計算爲基礎的銷售預測模型。

“京東如今爲何能夠做到211限時達,能夠在千萬級SKU下做到30天左右的庫存周轉天數,這些的背後都有技術在發揮重要的作用。”曹鵬指出,“商品背後的流轉都是算法,都是從用戶銷量預測、用戶購买到供應鏈採購補貨、倉網規劃、下發庫房、高效揀貨與調撥等技術能力的展現。”

這也是2017年京東全面向技術轉型所提出三大技術方向之一,亦即支撐京東自身業務發展,並提升體驗和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個技術方向,則是將技術能力對外延展,服務好更多供應鏈上下遊的客戶和合作夥伴。“這一塊基本以京東雲作爲最大的主體在推進,近兩年每年都呈現100%的增長。”曹鵬介紹稱,京東雲的技術能力脫胎於京東原生的技術體系,經過京東歷年來大促的歷練非常可靠,同時京東本身也是相對值得信任的品牌,種種因素下也造就了京東技術服務近兩年的高增長。

第三個便是前瞻性的技術研究。曹鵬表示,京東目前的前瞻性技術研究主要圍繞產業大模型等方向展开。“一旦技術缺位,會導致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下被拋下,所以前瞻性研究非常考驗對技術路线的選擇,同時我們也在持續探索盡可能將技術與生產力結合起來。”

也正是憑借從基礎科研突破到應用創新,不斷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各個環節,京東一方面進一步夯實和提升了自身的供應鏈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持續推進京東供應鏈在“千行百業”的落地實踐,助力實體經濟加快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中國式現代化的企業實踐

時代裏的京東,踐行的每一步,正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企業踏實探索。

20年前,京東多媒體脫胎於三尺實體櫃台,开始探索新技術在零售行業的可能性。10年前,京東褪去“商城”二字,也意味着早在那時,這個年銷售規模超600億元的企業,不再限於僅僅只是一家零售企業的定位,而是在爲後續的物流、科技、工業等全新方向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

實體經濟領域的長期耕耘,讓京東不僅深度了解產業在數字化升級上的需求和痛點,也能夠通過自身的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以供應鏈爲核心,爲夥伴提供實用性強、扎實落地、見效快的全鏈路、系統性產品、方案和服務。

實體產業的數字化升級,需要切入點,更需要展开面,打破單點數字化的孤島,形成全鏈路、系統化的合力;京東自身就是一個全鏈路數字化的真實場景和成功案例,正憑借貨網、倉網、雲網的三網通,爲企業擴點成面,全面推進數字進程。

而以數實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正成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趨勢。

“總體來看,我國的數實融合進程很快,取得的成效、積累的經驗是舉世矚目的,這也成爲我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未來20多年內建設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战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院長何德旭指出。

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一套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也呼喚新的企業類型。

隨着數實融合的進程持續深入,中國正湧現出一批兼具實體產業基礎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通過在不同領域的努力實踐成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表率,發揮“以實助實”效能,助力以實體經濟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京東便是“以實助實”的典型之一。事實上,中國經濟的轉型力量在於創新,無論是在京東擅長的零售行業,或是在制造、能源、金融、醫療等傳統行業中,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來重塑行業的可能性,已經成爲漸行漸至的趨勢。

例如,在零售領域,辛利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疫情三年催生了大量线下企業的线上數字化轉型需求,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傳統零售企業只开店、等用戶上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京東要做合作夥伴首選的服務商。”

依憑多年沉澱的零售能力,京東零售在助力零售行業數字化方面順理成章,但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京東還有更多要做的事。

工業領域便是其中之一。目前,中國工業企業處在轉型的關鍵節點,與此同時,高營業成本及低採購效率也成爲中國工業企業繞不开的命題。

事實上,在工業制造業領域,隨便一家大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動輒就有數十萬級SKU,需要對接的供應商多達幾千家,而當時各種非標工業品參數、材質、規格、型號一片混亂,各種供應商利益糾纏不清。在履約方面,工業品對庫存的精准把握需求也進一步加劇了交付與管理難度。

京東工業行業採銷部總經理胡勁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在工業品領域,大多數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平台僅僅只是將交易线上化,無法真正解決工業品的供應鏈數字化的問題。京東工業則依靠長期積累的供應鏈能力,不僅提供MRO交易平台,更能提供端到端的全鏈路數字化方案,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保持精益運營並可擴展。

而面向更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京東科技也正在持續推出解決方案。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解決方案中心負責人高禮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無論是在金融、政府,或是京東所擅長的零售領域,再或航空、能源等垂直行業,京東均有推出相對應的行業解決方案。

核心邏輯是,京東將其從前端營銷到後端服務的一整套供應鏈能力對外進行輸出。例如,面對金融機構,京東科技能夠輸出自身運營經驗增進企業營銷能力,提高轉化率與用戶活躍度;在數字政府層面,京東基於內部的協同管理工具和能力服務政府側,幫助政府機構形成线上交互與協同;面對航空公司,京東則能夠借助C端用戶運營能力,幫助企業更好地觸達與了解自身的乘客與用戶。

除了助力行業客戶加速數字化轉型之外,京東還在通過自身努力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性。“構建扎實先進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我國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曹鵬表示,就此,京東也在漸進式推進國產化“真替真用”,進而實現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新型實體企業是在新一輪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居於領先地位的頭部企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指出,包括京東在內的新型實體企業,無論從示範效應,抑或與其它企業在產業生態中的共生發展,推動我國多個產業成爲全球領先優勢產業等方面,均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時代催生了一批與其雄偉身姿相匹配的新型實體企業。踐行者不孤,砥礪永不息。

(實習生師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21Tech

南財集團特色欄目

往期推薦

猛攻AI,AMD苦追英偉達

06-11

被“消費”的梅西,被競爭的流量

06-09

中國大模型百花齊放,但仍缺領頭羊

06-11

228億元!三安光電和意法半導體合謀碳化硅

06-09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大時代裏的京東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8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