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私募老總盧洋去世,愿天堂沒有交易!
1年前

這是一個讓人悲慟的消息!

昨天深夜,當我從一位曾在泊通的朋友那裏得知“盧洋去世”的消息時,我半天都沒有回過來神兒。

“他82年出生的,還那么年輕……”

從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整整一天,我都會回想和盧洋有關的記憶。

3年前的教師節,我在泊通資產的北京新辦公地——亞運村的一棟視野和風水都極佳的寫字樓,拍下了上邊這張照片,放眼西望,鳥巢、老龍頭,水立方、西山,盡收眼底。

晚上時,盧洋回來了,帶着從護國寺买來的兩盒點心,給我嘗,我們倆一邊喫着點心,一邊隨意地聊着投資。

兩個小時的深聊,讓我對這位私募老總印象頗佳,這位口音神似導演大鵬的東北人,習慣用最通俗的語言,來闡釋對投資的理解。

和盧洋聊完,已經是晚上九點,北四環主路已是燈火輝煌。

過去兩年多來,我們倆一直沉寂在對方的朋友圈,偶爾有個點贊,有時也會小窗口問下對市場的看法。

2021年之後,資本市場風雲激蕩,盧洋特立獨行的風格和價投執念,也時常與其他私募老總“隔空論战”。如今看來,硝煙散盡,是是非非,不過是塵歸塵、土歸土。

昨天,再次翻看,他的朋友圈定格在2023年2月8日,此後再無更新,自定義是:我們都有病,只不過我的明顯一點。


他也开通了視頻號,名稱是:解說中的反例。自如其中,一如他給我留下的印象:特立獨行。

他視頻號的自定義是:生死之外,皆是擦傷。

一位和盧洋交往較深的職業經理人對我證實,盧總確實去世了。

另一位職業經理人發朋友圈:“眼淚止不住,記憶閃現,無語凝噎”。

故人已去,唯此小文懷念!

愿天堂沒有交易!

——————————————————————————

以下爲本人撰寫的盧洋人物稿,採訪時間是2020年9月10日


2021年7月,市場在一片狂熱高呼“牛市來了”之際,盧洋在一場路演中的“萬字講稿”中,頻頻提及“瘋狂”、“高得離譜”、 “不尊重基本面”,對非理性繁榮亮出不同觀點。

兩個半月前,在資本市場一片狂熱中,我寫了篇《這一離譜現象,史上未有!私募老總“萬字講稿”警示高估值風險》,不曾想竟一語成讖。

過去兩個多月,A股經歷了從亢奮狂熱到驚魂未定,從估值修復再到漸漸回歸均衡的過程,而成長與價值兩大板塊估值一度分化、割裂的格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市場糾偏。

2021年中秋前夕,在北京鳥巢附近一處視野極好的辦公室,經過多次輾轉聯系與訪前溝通,我第一次見到了這位“敢言”的私募老總——泊通投資董事長兼首席投資官盧洋。

如果未曾謀面,你很難想象這位投資風格穩健與文風幹練的“投資大V”,是一位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的“80後”基金經理。在過去六年時間,他管理的私募規模實現了從0到50億元跨越。

在兩個多小時的專訪中,盧洋向財聯社記者詳述了他十多年來的職業投資生涯和投資感悟、從知名券商自營到券商資管再下海創辦私募的心路歷程,以及對當前價值投資理念和市場風格轉化的最新理解。

“我是一個叛逆的人”

在浮躁紛擾的資本圈,從來不缺人雲亦雲的人,他們聲色洪亮、表情誇張,卻能贏得很多人的擁躉,最缺的則是一些獨立思考的人,他們明察秋毫,並敢於仗義執言,盧洋就屬於後者。

2021年7月上旬,市場在一片狂熱高呼“牛市來了”之際,盧洋在一場路演中的“萬字講稿”中,頻頻提及“瘋狂”、“高得離譜”、 “不尊重基本面”,對當時市場非理性繁榮現象亮出自己的不同觀點。

“消費板塊與高股息板塊相比已經擴大到了將近五倍,相比歷史上的震蕩中樞貴了一倍。”盧洋當時稱,這是一個很離譜的情況,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周後,市場大跌,高估值板塊跌幅尤甚。

爲何敢在集體看多時“潑冷水”?盧洋回應稱,這可能與他一直以來的叛逆性格有關。“我比較叛逆,我從小就不是聽話的孩子,在我北大讀書的時候,也很叛逆……”他說。

十多年前,金融行業還沒有像現在這么熱,他多數北大數學系畢業的同學並沒有偏離本行,或繼續深造,或去高校任教,原本被學校推送碩博連讀的盧洋,卻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有一段時間,我很好奇數學究竟能幹多大事,特別想去驗證一下,導師也很支持,但得我自己找工作,因爲他的學生大多去當老師了,後來我放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進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盧洋回憶道。

從象牙塔走出來的盧洋,從此步入了金融行業,而真正讓他對職業投資產生濃厚興趣、並讓他立志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是在隨後的兩家券商自營部和資管部的七年職業投資歷練。

2009年初,盧洋進入東海證券做自營部研究員,一年後提拔爲投資經理,2010年元旦後給他一個2000萬账戶管理,16個月下來账戶收益達到142%,同期上證指數僅漲5.84%。

2014年私募行業迎來大發展。“我當時不太懂,但我就知道私募行業可能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機遇,我的性格又偏自由,想自己做點事。”他回憶稱,“我想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如果現在不去,我或許永遠都不會再有勇氣了。”盧洋2014年初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並單引用這句話。

“確定性”,大於“可能性”

“我寧愿是在藍籌類的公司裏面去加槓杆,我也不會去參與創業板,這個就是我的邏輯。”創辦私募六年來,盧洋毫不諱言自己在股票投資上偏好,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是:“確定性大於可能性”!

盧洋想賺的錢中首當其衝是公司確定性成長的錢,基於對好生意好公司是否理解到位,“這是一種最理想的賺錢方式,巴菲特在美國其實賺的就是這樣的錢。”但盧洋覺得其實在中國市場當中可以多賺一筆錢——“你和別人對這個公司的認知差距的錢”。

盧洋還以騰訊舉例,假設給兩個投資機會,一個是2010年前後,那時候騰訊每年約50%的高增長;一個是去年三季度的騰訊,年化20%—25%增長卻不被看好。

“很多人會去選擇投前者,而我會選擇投後者。在我看來,最壞的投資其實是你投資了一個好公司,但這個好公司逐漸變成了普通的公司。”

相比而言,盧洋更偏好买的是那些做事靠譜的公司,而那些講得天花亂墜,在財務報表也不誠實的公司,這種“落實不到紙面上的東西”,他寧愿只做一個看客,但並不會參與。

盧洋坦言,這種以“性價比爲原則”的投資風格,在過去的12年裏,僅有三個時間段累積兩年時間是比較痛苦的——一次是2013年成長股牛市;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最近的一次就是今年上半年。

2021年上半年,在新冠疫情黑天鵝下,高估值的醫藥股、消費股,即便僅有一個空泛的概念,只要身處熱門賽道,都能獲得市場的持續追捧。此時,對於價值投資人而言,追求“好公司好價格”便顯得較爲煎熬。

“這幾個時間段,都是越爛的公司漲得越好,越好的公司越不漲。而剩下的十年時間裏我們都是舒服的,因爲我在依據性價比在去做防御,其實性價比本身就是一種防御。”盧洋稱。

這種在投資理念堅持“確定性”的偏好,也讓盧洋在多數時候只能賺到估值糾偏和確定性成長的錢,而常常無緣“享受泡沫”,有時他也會爲自己的“執念”承擔外部的壓力。

“你怎么還不如我?你看我隨便买一個都是漲停!”

2015年上半年,盧洋曾接到一位客戶這樣的“質問”——一方面,“拒絕追高”的他難以享受高估值繼續飆升帶來的淨值上揚,“左側交易”布局價值股短期也會拖累了產品的淨值。

創業六年來,盧洋感恩那些信任托付的客戶朋友。比如有一位做杯子實業規模很大的客戶,他說“做杯子這個事你不如我,但是炒股票我不如你”。

遇到淨值短期波動時,他說“今年不好,就跟種莊稼一樣,說不定明年就好了”。

投資之外的“性情中人”

這位理工思維見長的私募老總,投資之外的另一面也很“性情”,不僅愛好籃球,每周他都堅持撰寫一篇“泊通周記”的投資手記,至今已連續更新近三百篇。短短幾百字,信手拈來,文採飛揚。

“最近一段時間,市場調整中風格切換會持續,但是高估值板塊會形成長期的頂部,低估值大藍籌板塊則會接力行情持續強勢,在下一輪指數上漲中成爲領頭羊。”盧洋在其290篇《泊通周記》中寫道。

在盧洋看來,這有點類似於2014年中期後的風格切換,當時也是高估值板塊高得離譜,低估值板塊低的離譜,最終在震蕩調整中完成了高估值板塊向低估值板塊切換的走勢。

不過,即便堅定看好風格切換終將到來,盧洋也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去賭單邊,而是採取“左手科技龍頭+右手低估值順周期”的槓鈴輪動結構。

盡管盧洋的持倉也會很集中,但是一定會分散在兩個行業——一個是弱周期,一個是強周期;一個是高成長,一個是高分紅;一個是確定性,一個是成長性。組合的意義不是在組合收益,而是在於分散風險。

盧洋給這種投資理念定義爲——“深度價值研究的性價比投資”。在他看來,“深度價值研究”更側重尋找一攬子年化ROE投資回報率在20%以上的標的,並在基本面確定性的基礎之上再去做性價比的優化。

何謂“性價比”?盧洋認爲這屬於中國式的智慧,本質上性價比的極致就是中庸。“中庸絕不是不努力或者差不多就行,而是在進攻時想着也要進行適當的防守;在防守時也要想着,是不是也應該去進攻了?”盧洋希望在進攻和防守之間選擇一個動態最優的方式,不斷地推敲“性價比最好的那個值”。

如何實現這種“性價比投資”?盧洋認爲,這需要三個條件:一是主觀選股,好公司+好價格是性價比基石;二是量化擇時,統計套利模型會給出信號爲投資決策輔助參考;三是宏觀研究,在受到衝擊最大的因子上找到最劃算的方式和工具做對衝。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80後私募老總盧洋去世,愿天堂沒有交易!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