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盛業(6069.HK)交出了改名後的首份年度業績。
去年底公司的改名動作,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盛業“雙驅動+大平台”的全新战略持續生效,正驅動公司逐步擺脫金融、資本標籤的限制。顯然,2021年是盛業升級轉型的關鍵之年,市場應當對這份業績公告抱以足夠的關注,探尋在新的發展推動下,盛業的業務結構已經產生哪些變化?又將推動公司走向何方?
一、整體數據向好,“雙驅動+大平台”模式打开成長新空間
從業績公告的數據來看,2021年盛業的整體發展較爲穩健。
業績期內,公司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盈利能力保持穩定,實現淨利潤4.2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24.9%。最顯著的變化當屬新战略下的業務結構升級,傳統主業從單純的保理轉變爲全面的數字金融解決方案,可以爲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的各個需求節點,匹配對應服務。供應鏈科技、平台服務經過初期的培育後被清晰的劃分出來,視爲未來主要的業務方向,已經展現出不俗的增長潛力。
具體來看,業績期內公司平台服務實現營收約4848萬元,同比增長38.4%,其中平台普惠撮合服務業務成主要推動,年內收入超4000萬元,同比大增234.1%。
觀察更多緯度的數據變化,公司平台化服務能力的加強趨勢更加明顯。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計處理供應鏈資產規模相比去年年底增長33%,達到1320億元;平台累計客戶數增長約3000家,進入新的量級單位,達到10358家,滲透率持續提升;日均平台普惠撮合余額16.24億元,同比大增83%。
供應鏈科技服務從無到有是條全新的收入管道,主要包括向大基建和醫藥等領域客戶提供智能企業解決方案、供應鏈採購系統等,幫助企業提升數字化經營程度,協助其降本增效。同時,在良好的用戶體驗下,有望提升公司客戶粘性。
可見“雙驅動+大平台”的战略指引,優化了盛業的業務結構,使公司供應鏈科技平台的定位不斷明確,內生性增長動力得到加強。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的雙向結合令公司可以提供更具價值的物聯網、企業SaaS等軟件、硬件的綜合解決方案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既真正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問題,節省了客戶的貸款申請時間,實現對實體經濟賦能,又能充分激發公司過去專注基建和醫藥等領域的核心企業資源,令盛業在服務能力持續完善的過程中,打开更廣闊發展空間。
機構數據顯示,盛業當前與三大領域的11家3A信用核心企業建立起合作,對應供應商總數超過百萬家,應付账款總余額超2萬億元,公司面對的是一個足夠廣闊的市場。
出於對盛業輕資產業務平台化模式,以及供應鏈數字金融、供應鏈產業物聯網SaaS服務發展潛力的看好,2021年度內,中銀國際、安信證券及海通國際等紛紛對盛業進行了首次覆蓋,星展銀行、麥格理、安裏證券等機構上調了公司目標價。其中,海通國際給予目標價11港元。
二、產業科技助力打造產融結合新樣本,盛業兼具經濟與社會價值
盡管近兩年在普惠金融的呼聲下,不少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了新的業務嘗試,但由於自身局限或缺乏產業認知等,具體進展有限。盛業基於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兩大業務,構建兩大核心能力,通過科技植入產業場景的數字化能力,將產業科技和資金整合鏈接的平台化能力,覆蓋更多非標場景和業務,觸達傳統金融機構、SaaS或者ERP系統無法實現的數據顆粒度,實現高質量風控。
這有兩重意義,一是主動控制了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數據顯示,2021年盛業的不良率進一步降低到0.29%,繼續保持着行業較低水平。逾期率也下降到0.29%,與公司能夠掌握具有穿透力的下沉數據密不可分。
(來源:公开數據)
二是獲得了更多資金方的信賴,增強管道客戶粘性。截至2021年底,公司的資金合作方達到86家,同比增長87%,側面印證公司核心業務的獨特性,將不斷增強公司平台業務增長能力。
在持續的科技研發投入下,產業科技已經成爲盛業獨特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公司在智慧工地、醫院SPD智能供應鏈綜合服務兩個典型風口賽道,已經具備“SaaS軟件+智能硬件+整體運營”的整體能力,將爲公司後續的向上發展奠定基礎。隨着更多成熟產品和標杆項目的示範作用,公司在智慧工地、醫藥SPD智能供應鏈服務領域的影響力將再次擴大,卡位優勢也意味着盛業將率先在藍海市場掘金。
商業模式被持續驗證的背景下,預期盛業將進入快步前進節奏,不斷擴大中小微企業覆蓋廣度。目前公司的槓杆率僅1.23倍,與監管限定的10倍槓杆更有極大的距離,充足的槓杆空間也爲公司後續業務开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縱觀公司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盛業一直在順應行業需要和政策導向,不斷地自我調整和變革,現階段公司通過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切實回應了國家“服務實體”的號召,具備強大社會效益,更爲把握國家數字經濟主线,實現公司價值躍遷奠定基礎。
三、在线問答環節
業績發布後,盛業舉行在线業績溝通會,盛業首席战略官原野、盛業財務管理部總經理鐘志誠、盛業公司祕書王錚出席會議,以下爲交流紀要:
Q:關於中小微企業這一塊,公司目前整個業務規模大致是多少?對未來幾年這個業務的增速有沒有一個預估?
A:盛業累計處理的供應鏈資產規模1320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33%;平台累計客戶數量10358家,增長39%,大部分都是中小微企業。隨着產業科技進一步發展,盛業的客戶服務需求、獲客能力、風險控制水平都會同步提高,公司也將加快業務拓展。未來,該業務和客戶數有望保持過往良好增長趨勢。
Q:現在全國局部疫情還是比較突出,线下或實地考察有所局限,如何保持對相關企業資質和風險的判斷?
A:盛業與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不同,公司定位爲領先的供應鏈科技平台,重交易、輕主體。公司風控的核心是了解底層交易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每一筆應收账款的貸款都是基於客戶的底層交易,比如我們會了解基建供應商跟總包方的過往交易記錄,查看中標記錄和質量評價,結合我們在智慧工地上獲取的實時驗收數據,我們可以比較精准地判斷交易的真實性。如果交易是真實且沒有質量問題,客戶的回款就是有保障的。我們目前已經實現全线上化貸款申請,並通過產業科技實現智能化風控,因此疫情對公司的在线服務影響不大。
另外,盛業的產業科技和數字金融服務已經實現全线上化,在疫情期可以滿足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獲得了大量客戶的認可和支持,平台累計客戶數量顯著增長,成爲公司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Q:今年有沒有一些資金上的規劃來保證業績增長?
A:資金一直是金融科技平台的血脈,但盛業的供應鏈科技平台屬性更需要在產業、科技、資金三塊形成聯動,才能最大化平台效益。去年,盛業引入淡馬錫和無錫交通集團,金融機構增至86家,不斷突破財務槓杆和自我融資的局限性。
未來,平台撮合業務仍是盛業重要的發展動力,公司會接入更多的新的金融機構,同時做深存量合作的金融機構,尋求更大的授信力度。實際上,盛業通過底層交易數據提供供應鏈科技服務的創新模式,隨着不良率下降和風控可控性提高,相信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加大對公司的授信力度。
其次,盛業在配售可轉債方面也做了相關規劃,如果有進展會進行官方披露。
此外,盛業會加大與各地大型國企的合作,撬動當地產業和資金資源,爲更多中小微企業提供提供產業數字化升級以及普惠金融服務。所以,盛業加強與國有企業的合作,將對現有的資金管道形成互補。
Q:2021年,盛業基建行業收入佔比較大,已經超過50%,主要是涉及什么建築領域?
A:基建是盛業主要布局的行業,主要是路橋建設、地鐵建設和市政工程等領域,基本不涉及房地產行業。而且,盛業主要和大型基建企業合作,業務風險整體較低,具有良好的防御性。
此外,基建投資作爲拉動GDP的重要手段,預計行業的資金需求旺盛,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Q:公司未來是否會向新領域擴展?
A:去年,盛業已經开始嘗試與大型新能源企業進行合作,尤其是在光伏電站領域已有多個項目布局,目前還未披露。未來,新能源與綠色能源將是公司重要發展方向。近期,公司在光伏電站領域會有新動作。
- 盛業(0606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盛業(6069.HK)2021年財報點評:業績整體向好,產業科技成新引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