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么陳向東及高途的故事值得挖掘?
1年前

如果想要觀察近十年的中國商業史,陳向東及其創辦的高途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案例,其獨特性不僅在於幾度遭遇重創又幾番起死回生,亦不僅在於其在資本市場創造的那些記錄及遭遇16輪做空而屹立不倒,還不僅在於其對商業模式的探究及其對於企業文化持之以恆的迭代升級。

某種程度上,恰恰是因爲他們一段時期內過於低調,讓外界忽略了他們本該具有的象徵意義及社會價值。

好在,時代風雲變幻,趨勢大浪淘沙,深埋的金子總會發光。這也正是我們撰寫本書的初心所在。還有什么能比在一個流行所謂“躺平”的年代,發現一群孜孜以求創造美好的人更值得記錄的呢?

陳向東本人,以我們對他長達九年的旁觀來看,是一個高度自律且勤奮的人,這一點,幾乎也是他所有朋友及同窗、同事的共識。對財富別無所求,奉行“財散人聚”理念;重要的是,“向東整個生命就是一部令人感動的奮鬥史”,俞敏洪曾這樣評價他。

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在九年的創業過程中,成功地把“我”變成了“我們”。幾乎所有接觸過高途的人,印象深刻的或許都是這個“我們”的勤奮、熱情、激情及开創性。

陳向東對此也頗爲欣慰。他曾感慨,在過去近九年間,高途花了幾百億才有今天,才有了這支近萬人的團隊,才有了高途如今的系統、原則、文化,“這很不容易的!”

在前期的採訪過程中,我們接觸了伴隨陳向東走過不同時期的三十余位採訪對象,無論其講述的往事,還是其所思所想所感,抑或其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均能充分地驗證這一點。

當然,人無完人,陳向東也有着其認知的短板及局限性。

熟悉他的人會認爲,他更善於“對內”管理,而在“對外”方面尚不能遊刃有余。這當然跟他在新東方歷任副總裁及執行總裁、作爲“二號人物”多年從事內部管理的經歷有關,盡管他那期間不斷自費到哈佛大學等世界頂級商學院潛心學習,但並未完全打开他向外的那扇門。

基於此,在企業遭遇重大挫折之時,陳向東首先會“路徑依賴”地選擇重回一线,對外則不交往、不溝通。在一個信息高度透明且充分流動的年代,這樣做固然能保持低調,也能在短時期內構建“黑暗森林法則”,但卻不利於重大危機的化解,更不利於外部信任的建立。在遭遇做空之時,還要耗費更多時間精力“補課”。

也因此,高途自然也會遭遇不少“趟坑”經歷。尤其在建立起強大組織能力及執行文化之後,其战略選擇就顯得更爲重要。這一點,我們認爲陳向東在新東方時期的首位助理羅沫鳴的說法不無道理。

在羅沫鳴入職高途一個月之後,他曾經跟陳向東有過一次對話:“大概一個月之後,Larry(陳向東英文名)跟我聊,就問我,你看了以後有什么感覺?我就客觀跟他講,高途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爲我原來在外面也看,進來看了以後更印證我的想法。我說高途是一家組織能力和文化基因很強的公司。某種意義上這些夥伴們其實是非常能打的,但這其實是雙刃劍,雙刃劍的意思就在於,就是因爲你能打,所以你的战略選擇就很重要。你一旦選錯了方向你會錯得比別人更遠,因爲你的執行力特別強。所以我說,我們在做战略選擇、在做組織架構的變化、做市場關系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慎重,爲什么?因爲它帶來的傷害會比其他那些公司都大。像新東方是很慢、很Slow的那種狀態,所以有些衝擊對新東方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它其實是活得最好的。”

在跟陳向東多次深入溝通的過程中,非常令我們感動的還有他對家人的深厚感情及無私付出。

當他講起自己跟爺爺的往事時,還情不自禁當場落淚。看得出,這位慈祥而自律的老人,當年對於兒時的陳向東而言,既是生命中難以磨滅的驕傲,亦是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標。

對於自己的父母,陳向東更是很早就構建起一種長情的陪伴。

小時候,陳向東過於調皮,他總把母親的鏡子打碎。當他看到別人的媽媽梳頭可以照着完整的鏡子,而自己的媽媽只能用幾塊碎玻璃拼湊起的鏡子時,瞬間觸發了他,“那時候我就覺得,我陳向東,有一天你得有點出息,有出息的時候給媽媽买個好鏡子,有出息的時候給媽媽過個好生活!”那時他不過八九歲。

誰能想到,這句話他至今已踐行了幾十年。1996年,陳向東就把自己的父母從貧瘠的潭上村接到新安縣城。等到他2002年在北京买了大房子之後,父母更是多年跟他生活在一起。一個流傳稍廣的橋段是,母親要把他家的遊泳池填了種菜。最終,遊泳池就真的填上了,兩邊種菜,中間支起一個籃球架,他的父親沒事兒就打打籃球。

陳向東感觸最深的則是,每天早上7點多一點,母親會把可口的早餐端到他的臥室,看着他一口口喫完。——這種源於親情的溫情時刻,是陳向東奮鬥歷程中非常必要的點綴。

對於自己的子女,陳向東既有過幸福時刻也不可避免地“碰過壁”。

其實,許多企業家都會在子女叛逆這件事上爲力。不難理解的是,很多企業家把大量時間都放在公司管理上,對於子女的陪伴及關注本來就會少很多,尤其是,一個企業家動輒管理成千上萬人,但當他發現“管不了”自己的子女時,沮喪及挫敗感會油然而生。

這兩年,陳向東一度也遇到類似難題。

他喜歡讀書,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多讀書,不過一开始,並不被理解。“去年我兒子回來,還說,‘爸爸你讀這么多書有什么用?你這個公司能做好?’今年回來之後就不一樣了,‘爸爸能不能給我买幾本書?’”

你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這期間,處於青春期的兒子“叛逆”了,一度令他非常撓頭。最終,他用積極的溝通引導化解了父子間可能的矛盾及衝突。2022年,他史無前例地飛了四次美國,都是爲了兒子而飛的。

如今,他又可以跟兒子敞开心扉:“如果有一天你也想達到老爸的境界,跟老爸一樣,你認認真真讀幾千本書。你可能比我聰明一點,但你比我聰明多少我也不相信。至少我讀了3000本書,你可以讀2000本。”——這種源自親情的天倫之樂,也是他奮鬥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即將完成寫作之時,一場沙塵暴席卷中國北部的大部分區域。這不由得令人想起,十幾年前,一位著名的企業家曾經呼籲:“企業家要努力讓社會空氣溼潤一些。”如今看來,這一呼籲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我們也希望多多挖掘類似陳向東及高途的故事,他們的奮鬥絕不止於自身的奮鬥,而是能在沙塵來襲之際,構建起更多的綠洲。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爲什么陳向東及高途的故事值得挖掘?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9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