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18「技術暗战」,看鄉村振興的未來「賽點」
1年前

作者 | 曾響鈴

文 | 響鈴說

作爲消費復蘇後的首個消費節點,從“史上消費者福利最大的618”“史上投入最大的一屆618”等口號,都能感覺到這屆618的火藥味比以往要濃得多。

有業內人士透露,這次的年中大促無論從商品種類、數量還是提供的服務,都有一定的提升。

“低價”和“讓利”已經成爲此次618的重要命題,原先定位高端的農副產品“降價”更是讓消費者直呼實惠。

比如线上銷售規模較大的牛肉,大促首日的價格直接打到歷史最低價,比北京等地线下菜市場的價格還要低三成。還有即食海參,一款500g 、10根左右的精選優質即食海參,固形物含量80%以上,京東從6日开始降價30%,降至199元,折算一根海參僅19.9元。而該款產品,其他线上渠道售價則爲300元以上。

618的低價讓消費者大呼過癮。如何讓“低價”可持續,不靠商家讓利,亦或者是平台補貼,才是企業真正的較量,而這其實是一場發生在供應鏈背後有關技術的“珍瓏棋局”。

農特上行,打響技術暗战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隨着二十大將政策落地落實,這場有關技術的“珍瓏棋局”也隨之鋪开。

從需求端來看,農民、農業和農村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不管是從生產者、傳播便利性,還是成本、需求、供給,農產品正在顯現一條漂亮的長尾。

只不過長尾供給真正要成爲消費者豐富日常的選擇,還需解決目前我國農產品的數字化滲透率依然相對較低這一關鍵問題。不僅農業的數字化率亟需強力接軌,參與各方的技能點更需提升,農民需要從“會種”,到“會賣”,農村電商從業者更需要從“懂賣”到“懂種”。

幾年前,普洱的茶農在網上推銷自家的茶,常常遇到消費者提問“是正宗普洱產地的嗎?“茶農能做的,只能拍下茶園的照片。

如今,京東雲基於區塊鏈防僞追溯技術,助力普洱、玉溪等地實現了對茶葉種植、加工、倉儲、銷售等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數據採集和記錄,爲每塊茶餅提供了“身份證”。一物一碼記錄,讓消費者輕輕掃碼便可全鏈條追溯手中的茶餅。

可見,一手上雲、一手上鏈,才是農民、農業、農村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而這條路徑,不管是政策扶持、還是技術累積,都已做好了准備。

2020年京東啓動“奔富計劃”,以自身數智技術能力,以品牌化、產業化、數字化爲抓手,爲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動力引擎和“奔富村”清晰的路徑示範。至2022年10月,兩年間京東已帶動農村實現產值約7000億元,有望提前實現三年產值超萬億的目標。阿裏、拼多多等也發布了相關舉措。可以說這幾年,大廠幾乎無人缺席鄉村振興,海量的農產品採購、數億的銷售增長……都無一不彰顯了企業們的“誠意”。

可鄉鎮發展到今天,僅靠“賣出去”並不能滿足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增長需求。讓基礎設施、數字技術、相關產業數據深入田間地頭,形成完整的應用環境,才能給鄉鎮挖出“活水井”。

賽點吹響、棋局成勢,技術如何落子?

數學概念裏,三角形是最具穩定性的結構,而在助力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生產端、銷售端和產業端,正是組成三角的關鍵點位,任何一個角的缺位,都有可能導致結構的失衡。

想要激發起鄉村振興的乘數效應,助力農民增收,打开增量市場,就要看誰能將技術植入三角,真正實現生產協同、產銷協同、產業協同,這主要考驗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要比技術“誰扎得深”,深到生產端。

農產品一直以來存在產量不穩、季節性強、附加值低等特性,所以平台們最开始考慮的,都是如何借着流量將農產品應季賣出去。

不過,發展到今天,他們开始認識到助農不應該只有賣貨,解決種得好、種得對、賣得爆等問題更爲關鍵,但京東似乎起跑的更早。

智慧農場是解決“種得好”的主要手段。在棗陽的京東智慧農場,基於京東雲搭建的農情基站、智能監測站等設備,可以實時監測土壤、蟲情、天氣情況。通過這一數智運用,最終帶動基地每畝優質果提高15%以上,增收40%,讓農產品得到“種得好”的提質增效。

“種得對”“賣得爆”則更多依賴於消費數據的反哺。產品復購、用戶評論是最誠實的把關行爲。通過消費數據分析爲農戶篩選出了口味和市場表現俱佳的品種,京東雲推動了鹽邊芒果、如東條斑紫菜等種植和口味定制。在鹽邊,凱特、椰香、貴妃、金煌等芒果品種,成爲果農的“心頭好”,芒果樹成爲農戶的“搖錢樹”。如東紫菜經歷了“C2M”的思維再造,適時推出了面向孕婦、兒童、老人等全年齡段,富含多種維生素的有機海苔零食。

第二,要比技術“誰鏈得長”,鏈到銷售端。

技術落子,從來不是單一、割裂的點狀分布。對於農產品來說,形成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完整技術鏈路,才能從“種得好”“賣得爆”走向“賣得久”。

比如,“中國枸杞之鄉”新疆精河全渠道產業供銷平台,以京東雲產業協同平台爲底座,匯集了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等企業生態,提供智能選品、渠道聚合、智能營銷、一體化運營等全渠道產業服務,實現了枸杞等特色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運營。

這一趕在618之前上线的產業供銷平台,牽引了25家合作社、100家企業上行,不僅在618實現了集中爆發,也打开了日常直達消費者的銷售鏈路,可見,只有技術鏈條越長,協作效率提高、創造價值的增長空間才能更大,各個技術棋子才能形成完整、暢通的鏈條。

第三,要比技術“誰見效快”,盤活產業鏈。

對於下棋者而言,視角更高,棋路就更廣、棋局也更活,京東雲就是這樣一位站在更高視角的“執棋者”。

2022年,爲了助力四川鹽邊縣搭建特色產業生態,京東雲從鹽邊芒果這一農特產品入手,與當地共建攀枝花B2P產業供銷服務平台,實現了芒果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運營。

爲了更進一步打破季節性束縛,京東雲還在鹽邊集聚了一批深加工企業,讓芒果、桑葚等初級農產品在當地進一步被加工爲芒果幹、桑葚酒等制品,提升了農特產品的附加值。更是從無到有牽引了預制菜產業的發展,通過京東(鹽邊)鄉村振興大數據中心的深度挖掘,京東雲發現了鹽邊羊肉米线發展成預制菜的潛力,一份覆蓋產品研發、市場前景、產品包裝、定價策略等在內的詳實報告提供給鹽邊縣政府,並迅速轉化爲行動。鹽邊的預制菜上行京東後,用戶好評率高達98%。

在三產帶動二產發展之後,還不忘反哺一產。用戶的評論和復購是最好的生產指引,通過消費洞察,京東雲幫助當地農戶篩選出了口味和市場表現俱佳的品種,給予了水果種植品種選擇可靠的數據參考。最終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高品質農業引領農民共富,實現產業鏈總體效率更高的升級與升值。

賽點吹響,鄉村振興這場“珍瓏棋局”已然成勢。

決勝的賽點在哪裏?

當巨頭們借助產業優勢、技術優勢助力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成爲服務鄉村振興重要的生力軍,鄉村振興的“棋勢”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既要穩定生產端、銷售端和產業端的協同“產業三角”,更要從面的覆蓋走向質的提升,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隨着棋勢發生變化,最刺激的賽點爭奪战正在鄉村振興領域打響。想要贏得關鍵賽點,那么技術既要服務好產業協同的“已然”,更要服務於產業生態的“未然”。畢竟,產業生態是鄉村振興的底蕴,除了產業鏈之外,還有不可或缺的人才、金融環節。

而京東,在農村最緊缺的人才環節上,通過安排人員扎根一线,組織電子商務進農村、農業技術等助農培訓,全方位穩住“棋勢”。

在四川、山東、廣西、貴州、雲南等10多個省份,京東雲派出了近百名專員駐守开展技術幫扶,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在農業全鏈條的數據打通的技術之路上,培育更多技術“新農人”。

在重慶奉節縣,圍繞數字經濟,京東雲以“线上+线下”雙輪驅動助力當地鄉村人才建設,拔節生長。线下,落地京東奉節人才服務中心,帶動返鄉就業,年內將爲當地創造500+互聯網就業崗位。线上,搭建人才服務平台,聯動地方職業技術院校,提供職業教育服務。

同時,在幫助農戶降低融資准入門檻,幫助金融機構降低信貸風險的金融環節,技術也是實現金融普惠能力最高效有力的保障。

這是因爲如今鄉村情況仍然相對復雜,金融基礎也相對薄弱,農戶與農業經營主體不知貸、不敢貸、不會貸,金融機構也面臨評估難、放款難、風險高等問題。

中國社科院《中國“三農”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三農”金融缺口高達3.05萬億元。

爲了讓生物資產實現從‘家財萬貫、帶毛不算’向‘家財萬貫、帶毛全算’的轉變,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台通過把生產數據轉化爲金融機構關心的指標,爲生產數據賦予金融價值,成功推進金融機構更加高效、精准、安全向涉農企業和農戶放款,爲農業發展引入金融活水。

在菏澤恆昌,養殖戶王龍家的160頭肉牛便通過京東生物資產數字化平台實現了牛只個體數據實時獲取,保證牛只數據的安全性和可溯源性,從而解決了金融機構的生物資產監管難題,爲後續金融機構向王龍授信提供了詳實可信的依據。在此基礎上,恆豐銀行憑借“好牛快貸”產品,一次性給王龍家175萬元的養牛貸款,幫助王龍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總的來看,在鄉村振興這盤“珍瓏棋局”上,雖然技術是落子關鍵,但知道怎么落,更考驗執棋人對棋局的理解,即對產業的理解。比如京東,既派專職同事駐扎地方,參與更深,更長,還注重Know-how的積累,不斷將通用型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技術與行業需求進行適配,在零售、物流、金融等多領域都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

雖然如今互聯網巨頭們都在加速推進技術下鄉,但在這樣的趨勢下,可以看到,京東雲已經率先找到了獨屬於自己的“棋道”,走出了從產業鏈到產業生態的關鍵一步。

在棋局裏,一步領先,往往意味着步步領先。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從618「技術暗战」,看鄉村振興的未來「賽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6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