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高教人才斷層!教育部擬推博士生獎學金 最高7萬元
1年前
中研院今年3月報告「高教人才斷層危機」,點出就讀博士班誘因偏低,每個月獎學金平均2萬多,與業界待遇落差太大,導致學生不願意就讀博士,進一步造成人才危機。教育部今(21)日在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中,提案推動最高新台幣7萬元的博士生獎學金,並設置「擇強汰弱」機制,補助人數逐年級遞減、金額逐年級遞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研院長廖俊智今年3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分析高教人才斷層主因是就讀博士班誘因偏低、高教科研人才待遇偏低、退休所得偏低等,建議拉近與業界薪資及國外一流大學的差距。

廖俊智提到,台灣學生就讀博士班的意願日趨降低,就讀期間的獎學金與業界薪資差異大是其中一個原因,博士生可獲得的獎補助金從新台幣0到4萬元不等,平均約2萬餘元,許多學生也考量,畢業後的就業市場及薪資不具吸引力,因此不願攻讀博士。

為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提出結合職涯發展與甄別機制的博士生獎學金草案,盼吸引更多優秀學子投入學術研究。

草案將博士生獎學金分成2類型,「產學合作型」獎助金額從博一到博三,每月6萬元,依年級遞增至7萬元,其中4萬元由學校及企業提供,政府補貼2萬元到3萬元;補助人數依年級,從1200人遞減至720人。

「學術發展型」獎助金額則從博一到博三,每月3萬元,依年級遞增至4萬元,其中1.5萬元由學校及企業提供,政府補貼1.5萬元到2.5萬元;補助人數依年級,從300人遞減至180人。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考量到目前讀博士的機會成本相對高,尤其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碩士畢業生,在業界非常搶手、年薪百萬,但博士生每個月獎學金金額低、讀博士班誘因偏低,因此教育部希望與產業、學校合作,透過額外獎學金,鼓勵青年學子繼續深造。

他指出,有鑑於STEM領域,學校與業界容易產學合作,業界有能力投入更多獎學金,政府也加入補助定額獎學金,因此加碼的金額會比學術發展型還高;另外,也引入擇強太弱機制,獎補助人數應有甄別機制,人數逐年級遞減,補助額度逐年級遞增,盼從中挑選到優秀人才,由學校、業界、政府三方一同支應獎助學金。

朱俊彰說,今天先拋出草案跟大學討論,期程還未定,盼先蒐集各界意見,再向行政院爭取預算。

國科會已推出博士生每月4萬元獎學金補助,學生就讀博士一、二年級時,國科會負擔3萬元、學校自籌1萬元,之後是學校、國科會負擔各半。媒體詢問,教育部獎助學金與國科會獎助學金會同時給嗎?

朱俊彰說,國科會提供的人數較少,一年僅300人,該草案有與國科會討論過,獎助學金不可能重複領取,可能做對象區隔,或2計劃整合齊一來發放,目前都還在討論中,主要想先聽取大學端意見。

靜宜大學校長林思伶詢問,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只針對本國博士生嗎?許多博士生已經就業,該案對於在職者是否給予補助?

朱俊彰回應,獎學金投放基本上以本國生為主,但博士生境外生比例逾1成,若能藉由該計劃,把人才留台也不錯,既然是教研人員就無需分本國籍、外國籍,將納入討論;該案會排除在職生,其實在職博士生佔全數的4成左右,草案的補助人數有扣掉在職生,代表一半以上的全職博士生都有機會拿到補助。

陽明交大副校長李鎮宜建議「學術發展型」部分,政府投入經費與人數,要跟「產學合作型」一樣,以激勵更多學子拿到博士學位後,願意留在學術界服務。朱俊彰承諾,「會納入評估」。

高教崩盤在即、中國搶招 民眾黨團籲教育部勿消極以對

高教深耕明年更有感!教育部:學術研究費漲、補助私校半額以上

友達找人才祭獎學金!博士生領120萬 取得實習並保證就業

陽明交大推「博」學大禮包!112學年博士生一、二年級免學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解決高教人才斷層!教育部擬推博士生獎學金 最高7萬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0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