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績評價指標之阿爾法系數
1年前


前文介紹了貝塔系數,


今天,看看貝塔系數的好兄弟,阿爾法系數(,Alpha)


根據晨星官網定義:

阿爾法系數()是基金的實際收益和按照系數計算的期望收益之間的差額


其計算方法如下:

超額收益是基金的收益減去無風險投資收益(在中國爲1年期銀行定期存款收益);


期望收益貝塔系數市場收益乘積,反映基金由於市場整體變動而獲得的收益;


超額收益期望收益差額系數



然後再看一下東財的具體計算公式:




鑑於我的大腦太光滑了,

還是讓AI幫我用簡單算法舉例吧:


某股票基金2018年的收益爲12%,

無風險收益(國債利率)爲3%,

該基金貝塔爲0.8,

滬深300指數收益爲7%。


則該基金2018年的阿爾法值=12%-3%-0.8×7%=3.4%


該基金2018年收益高於市場3.4個百分點,

這3.4個百分點的超額收益來自基金經理的股票選擇能力,這就是該基金的阿爾法值。


以上,是AI舉出的例子。

和晨星官網定義是一致的。


大概理解了,反正這個阿爾法,就是越大越好了。


然後我們拉一下ETF清單,

按阿爾法指標排序,

選2018到2022年的數據,

從高到低。


可以看到,阿爾法高的基金,

累計增長率最高。


反過來,阿爾法是負數的基金,

基本虧的一塌糊塗。


當然了,這裏把港股相關ETF對比是不妥的,

畢竟他們的基准不是滬深300。


順便篩選了一下市場上以阿爾法命名的基金(成立5年以上),

整體阿爾法確實名符其實,

都是正阿爾法。




不過今年的收益,普遍不理想。

歷史排名第一的交銀阿爾法,

不確定是不是規模變大導致策略失效的原因,

今年更是虧損10%以上。



【小結】

阿爾法系數可以用於評價基金的歷史過往業績,

阿爾法值越大

超越基准指數比例越大


但歷史不一定對未來有指導意義。


例如消費類ETF,過往幾年的阿爾法很優秀,

但接下來的五年,個人認爲可能會歸值回歸。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基金業績評價指標之阿爾法系數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