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AI(DeepAI2023)
作者:王敏
編輯:黎明
整個上半年,互聯網大廠們轟轟烈烈地追趕AI大模型浪潮時,騰訊一直對外保持着低調姿態。就在外界以爲騰訊在憋大招時,它帶着行業大模型的最新動態來了。
6月19日,騰訊雲召开發布會,首次正式公布行業大模型研發進展——已經爲10余個行業提供了超過50個大模型行業解決方案。同時,騰訊雲還發布了面向B端客戶的騰訊雲MaaS(Model-as-a-service,模型即服務)服務解決方案,要面向B端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幫助企業快速打造專屬模型。
在ChatGPT出來後,相較於其余多家頭部大廠狂卷通用大模型、把發布類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產品作爲發布會標配時,騰訊似乎選擇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思路,先從行業大模型切入。
騰訊選擇這個思路,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通用大模型研發難度高、投入大、落地難,而行業大模型從前期研發到後期落地,都要相對容易一些。即便是已經發布通用大模型的百度、阿裏等大廠,同樣也在盯着行業大模型。
當然,騰訊也沒有放棄做通用大模型,只是還沒有發布,而且,自研只是騰訊的一條路。今年上半年,騰訊已經通過投資,站在了國內多家頭部AI獨角獸的背後。
面對新一輪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手自研、一手投資,在AI這股新浪潮中,騰訊有幾分勝算?
沒有聊天機器人,
騰訊先發了行業大模型
在發布會上,騰訊的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以To B爲主,面向企業端,距離C端用戶較遠,但透過一些案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騰訊行業大模型的效果。 以騰訊雲副總裁、騰訊雲智能負責人吳運聲現場演示的文旅行業智能客服場景爲例,如果讓普通的大語言模型推薦端午節江浙滬出行計劃,那么得到的方案,可能只是泛泛而談,給出的方案十分簡單,甚至有點老套,並不具備實操性。 然而當類似的問題遞給文旅客服行業大模型後,獲得的方案則十分詳細,甚至,當被問到非常具體的問題時,比如“請推薦一些蘇州的酒店”,其不僅可以給出不同檔次的酒店和介紹,還可以直接提供酒店的預訂鏈接。 由此,文旅客服行業大模型讓文旅行業的智能客服系統,得以在服務的同時促進商業化。 這只是騰訊雲的行業大模型之一,據介紹,騰訊雲已經爲文旅、傳媒、政務、金融等10余個行業提供了超過50個大模型行業解決方案。 在擁有這些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騰訊雲更看重的,是讓企業加入自己獨有的場景、數據,通過對行業大模型精調,快速生成自己的專屬模型。 工具鏈決定着企業能不能真正把大模型的能力和自己的業務、產品相結合。爲了讓企業能夠打造專屬模型,騰訊雲提供了大模型工具鏈和配套服務,包括數據標注、訓練、評估、測試和部署等全套工具,企業可以依托TI平台(基於騰訊雲計算能力的一站式機器學習生態服務平台),進行一站式大模型精調。 騰訊雲MaaS全景圖 根據騰訊公布的MaaS能力全景圖,騰訊可以提供一整套的專屬大模型落地流程,涵蓋模型工具、流程方法和相關的配套服務。 騰訊將其MaaS服務比作一個精選商店,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業務場景按需挑選 “產品”,自由組裝。 據悉,騰訊雲TI平台可以實現針對行業場景的低成本落地,比如智能客服場景,訓練性能可提升10倍,訓練成本下降90%。 洛克資本研究員王恬對深AI表示,騰訊雲的MaaS一站式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客戶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地部署量身定制的專屬大模型,並借此實現收入提升,雙方實現共贏。 騰訊雲自身也已將大模型能力應用在騰訊會議、騰訊企點、騰訊雲AI代碼助手等多款頭部SaaS產品中。 其中,騰訊會議即將推出的AI小助手,能夠完成信息提取、內容分析等多種復雜任務;騰訊企點分析AI助手,能通過標准化數據採集和治理,以業務視角提出問題並獲得可視化圖表結果,提升數據分析效率;騰訊雲AI代碼助手覆蓋开發關鍵流程,包括溝通、編碼、排錯、評審和調優,承接機械性工作,讓开發者精更專注代碼創作。 在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看來,具體的產業場景,才是大模型的最佳練兵場。
爲什么先盯上行業大模型? 在騰訊發布行業大模型之前,投身AI大模型的大廠們,也沒有繞开行業大模型。 從百度的文心一言,到阿裏的通義千問、商湯的日日新大模型、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乃至360的360智腦,每一家在發布大模型時,都會提及相應的垂直行業大模型。尤其百度和阿裏,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同時,更要讓企業能夠打造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大廠盯上行業大模型的原因很簡單,正如湯道生所言,“通用大模型不一定是滿足行業場景需求的最優解”。企業需要大模型能夠在實際場景中真正解決某個問題,而不是在100個場景中解決70%-80%的問題。 他表示,通用大模型的訓練數據主要來自公开數據集或網絡數據,對於特定行業的專業領域知識了解有限;通用大語言模型的訓練需要大量計算資源和漫長的訓練周期,對企業而言昂貴且耗時;安全和合規是企業的必要考量因素。
此前有從業者對深AI指出,大語言模型正加速用戶習慣從搜索交互到對話交互,這中間最大的改變是決策權的讓渡。但是,目前即便是ChatGPT,提供的答案也做不到完全可信,因此,利用自己的場景和數據進行針對性訓練,形成壁壘,市場也需要這樣的行業模型。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深AI總結道,總體而言,行業大模型的技術難度低於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是基於特定行業技術參數配置,不需要千億參數級別的大模型也能實現,使用行業語料數據訓練模型,所需算力成本和運營成本也低於通用大模型。而且,從實際來看,通用大模型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運營需求。 吳運聲認爲,基本在億級別參數以上的都可以稱爲大模型,但規模參數越高,消耗的資源和成本也越高。行業大模型的核心在於根據客戶需求制定相關的模型參數,而不是一味追求“規模大”或是“參數高”。 百度副總裁沈抖也曾提到,未來所有企業都將強依賴大模型,所有產品都要基於大模型开發,這已經成爲了一個產業共識。 包括騰訊在內,大廠們盯上行業大模型,正表明大模型正從天馬行空,加速走向產業落地。
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騰訊很難“慢慢來”
今年以來,面對外界的如火如荼,騰訊給人的印象是低調,不着急、慢慢來。 就在此前,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在騰訊股東大會上也強調,“不能操之過急”。人工智能是互聯網行業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互聯網企業在AI領域都有很多的積累,騰訊在埋頭研發,但是並不急於早早做完,把半成品拿出來展示。 在自研層面,騰訊確實對外相對謹慎。發布行業大模型後,吳運聲對外表示,對於C端通用大模型,騰訊內部也有相關應用,但目前尚不能對外公开相關信息。 然而,騰訊在對外投資上,並沒有那么保守,在6月初的一周之內被曝出投資了三家大模型企業。 6月1日,騰訊被曝4000萬美金參與投資了MiniMax,後者新一輪融資完成後,估值達12億美金,已經晉升AI獨角獸行列。 接下來幾天內,據天眼查顯示,騰訊分別在6月2日與5日完成了對AI公司深言科技與光年之外的投資。
深言科技屬於AI江湖中的“清華幫”,曾差點被王慧文收購,創始人豈凡超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是清華大學孫茂松教授的學生。光年之外作爲互聯網大佬王慧文的創業公司,問世便深受矚目,最新一輪融資獲得的投資金額高達2.3億美元,同屬於AI獨角獸。 布局大模型,騰訊以自研+投資“兩條腿”走路。在內部研發上,To B和To C同步推進;而通過對外投資,騰訊已經包攬了衆多具備潛力的AI企業。 根據天風證券相關報告,騰訊從2016年就开始投入AI基礎研究,並先後成立AI和前沿科技實驗室。2022年,騰訊首次披露大模型的研發進展,並在年末推出混元NLP萬億大模型。騰訊今年曾在財報會上表示,AI將是中長期的增長乘數之一,正在加速對於大模型的研發。 過去幾年,騰訊對於AI基礎領域的研究,已經有一定積累。進入2023年,當AI大模型成爲大廠的競爭高地後,騰訊並非從零追趕,布局也並不算過度激進,但也不得不有所動作。 大模型時代,MaaS正改變雲計算的遊戲規則,成爲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企業對於大模型的需求正與日俱增,哪家廠商能夠提供能力更強且更加完整的模型服務,就能夠搶到更多客戶。 雲計算大廠卷基礎設施,卷行業大模型,也正酝釀着新的洗牌。在頭部雲廠商中,今年以來,伴隨着阿裏雲和百度智能雲憑借着AI大模型吸引客戶,雲計算市場競爭加劇,騰訊雲很難無動於衷。 AI技術變革之下,新一輪“血雨腥風”才剛剛开始。騰訊想要“慢慢來”,但恐怕市場不允許。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大模型,有啥不一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