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之後,小鵬汽車交付量依然第一,不漲價的蔚來掉隊?
2年前

又是一個月初,各路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忍不住公布自家汽車的交付量。

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率先發布3月交付量數據。理想ONE的交付量爲11034輛,同比增長125.2%。2022年第一季度總交付量爲31716輛,同比增長152.1%。截至目前,理想ONE的總交付量達到了15.58萬輛。

理想ONE銷量不錯的背後可能跟漲價有關,因爲理想決定從4月1日开始,給汽車漲價11800元。一部分用戶爲了省這筆費用,幹脆就購买了。

據了解,理想汽車現在正在推它的第二款車型理想L9,定位於家用SUV。理想公司對於這款車,用了4個旗艦級來形容。理想L9採用全自研旗艦級增程電動系統、旗艦級動力性能、旗艦級座椅配置、旗艦級音響系統。通過理想公司的用詞就知道這款車的定位可能比理想ONE更高。市場預計售價在45萬以上,對標的是百萬級豪車。

通過理想的車型可以看出,理想汽車認准了增程式電動車的市場前景,此外還不決定搶佔低端市場,而是深耕中高端。

蔚來汽車的交付量發布時間比小鵬汽車早了10分鐘。蔚來3月份的新車交付量爲9985輛,同比增長37.6%,增速明顯低於新勢力同行。

值得肯定的是,蔚來的汽車交付量連續8個季度實現正增長,汽車總交付量爲19.28萬輛,比理想汽車多了3.7萬輛。

與此同時,蔚來電動旗艦轎車ET7已經开始交付,截至3月底,已經交付163台。而這款車的起售價也達到了44.8萬元,一般人還真的望而卻步。

再來看小鵬汽車,公司3月份交付量達到了15414輛,環比增長148%。其中小鵬P7的銷量首次突破9000輛,達到了9183輛。2022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的總交付量爲34561輛,同比增長超260%。而且這還是在小鵬汽車漲價的情況下,非常不容易。3月18日,小鵬汽車發布漲價通知,部分車型將漲價10100-20000元,漲價時間從3月21日开始。

不知不覺,小鵬汽車已經坐穩造車新勢力中交付量冠軍位置。有小鵬汽車的粉絲表示,3月份交付量大幅上升可能跟產线升級有關,老工廠升級擴產,新工廠投入使用,交付速度瞬間就提了上來。

小鵬汽車如果只跟蔚來和理想比,貌似已經穩居第一。可是也並不能放松警惕,因爲哪吒、零跑汽車來勢洶洶。

哪吒汽車名字聽起來有點草率,而且公司也很少有人聽說過,但是它的交付量卻一點不差。據哪吒汽車官方表示,3月份哪吒汽車的交付量達到了12026輛,超過了理想和蔚來。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憑啥交付量迅速攀升呢?祕訣就是價格低。截至目前,哪吒汽車推出了三款車型,分別是哪吒V、哪吒V Pro、哪吒U Pro,補貼後起售價分別爲6.59萬元、8.19萬元、10.58萬元。

是不是感覺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價格還是挺低的?這還是哪吒漲價之後的價格。

哪吒汽車的推出滿足了中低收入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不過它家的車型暫時都是SUV。

跟哪吒汽車地位類似的零跑汽車交付量也出現了井噴之勢,其三月份共交付10059輛,環比增長193%。零跑汽車更厲害的一點是連續12個月的交付量同比增長超過200%。

零跑汽車比較暢銷的一款車型是零跑T03,補貼後起售價爲73900元。

可以看出低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適用,哪吒、零跑均是同樣的出圈套路。定位高端的蔚來汽車比較尷尬,現在交付量在這些車企中只能排在倒數第一名。

從目前而言,這5個新能源車企已經覆蓋了從低到高端的所有領域,只要你想購买新能源汽車,總有一款國產適合你。

衆所周知,本來只是在一旁觀望的小米也已經決定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可是這個市場留給小米的市場空間已經不多。

假設小米用小米手機的打法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那么小米汽車的第一款很有可能會對標特斯拉,同樣的百米加速度,同樣的電池容量,同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價格只需要特斯拉的一半。如果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那么小米汽車的起售價應該在12萬左右。

小米汽車在站穩腳跟之後,又會推出10萬以下的紅米汽車,將所有的競爭對手卷死。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汽車或許終究會成爲小鵬汽車最強的競爭對手,不知道小鵬汽車屆時會不會跟小米打價格战?

對於國產新能源汽車,大家更看好哪個品牌呢?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板,如果創新能力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漲價之後,小鵬汽車交付量依然第一,不漲價的蔚來掉隊?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