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退群”“返群”,美國再遭質疑
1年前

  據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於6月29日、30日兩天在法國巴黎總部召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特別會議,決定美國能否重返該組織。

  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表示,美國尋求在今年7月重返該組織。美聯社也報道稱,美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申請書,表示愿意償還之前的債務,並列出了具體時間表。如果美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這將是其第三次加入該組織。

  近年來,美國將國際規則視爲兒戲,把國際組織當作“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工具,反復“退群”“返群”,不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爲使其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質疑。

  質疑一:

  肆意妄爲,把加入國際組織當作逛公園

  據多家美媒報道,美國計劃今年7月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是美國退出兩次後尋求重返該組織。

  法新社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日前在法國巴黎向該機構成員國代表通報了關於美國決定重新加入的消息。

  美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1984年,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不善、腐敗、“偏心”蘇聯爲由宣布退出。2003年,美國重新加入該組織。2017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因所謂“節省資金、敦促改革、抗議反以色列偏見”等理由,宣布美國再次“退群”。

  美聯社稱,拜登政府2021年上任時就表示,美國有意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3月,美國國務院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曾談及美重返該組織的話題。美國副國務卿約翰·巴斯當時聲稱,美政府認爲,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有助於美國與中國展开“全球競爭”。

  近年來,美國在“退群”和“返群”之間反復橫跳。除了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外,美國自2017年以來還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巴黎協定》、《全球移民協議》、伊核協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萬國郵政聯盟、《中導條約》、《开放天空條約》、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或協議。拜登政府上任後,盡管高調宣稱“美國回來了”,重返了一些國際組織或協議,但分析普遍認爲,其實質只是推進“有選擇的多邊主義”。

  “拜登曾在競選期間表示反對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單邊主義,並在上任時就提出要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卻在兩年後才真正重返,這說明拜登政府仍對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抱着‘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態度。近期,拜登政府決定‘返群’,與其當前國內政治議程推進空間較小、想在國際議題上積攢業績的考量有關,歸根結底仍是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作爲其利益服務的工具。”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美國長期無視國際法和國際秩序,把加入國際組織當作逛公園,對國際規則沒有最起碼的敬畏心和責任感。肆意妄爲的“退群”“返群”行爲看似任性,背後實際有一套明確邏輯——維護美國的霸權和私利。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向本報指出,拜登政府上任後,對美國重返一些國際組織或協議是有選擇的,其考量的重要標准是能否維護美國的霸權和現實利益。“爲了維護美國利益,甚至只是爲了黨派利益,美國政府就隨意‘退群’‘返群’,將加入國際組織或協議當成一場兒戲。這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爲已經削弱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破壞了美國的國際形象,使得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質疑二:

  動機不純,把國際組織當作博弈場

  提及美國有意重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原因,美媒援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年3月的講話稱,“中國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大的單一捐助國,這相當有分量。而我們甚至不在台面上”。布林肯聲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規則、規範和標准”,特朗普政府於2017年退出了該組織,這給了中國“機會”。

  對此,有海外網友直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是美國用來對抗主權國家的政治工具。

  專家指出,拜登政府上台之後,注重在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中發揮美國的作用,其中一個重要考慮是和中國進行所謂的“競爭”。此次美國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一個最新例證。

  美國財長耶倫6月中旬出席美國會衆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時,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形容爲“美國可與之結盟的力量”,以抗衡中國對於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她還稱贊這些機構“反映了美國價值觀”,並尋求獲得國會支持,爲這些機構提供財政支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此回應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多邊金融機構,是反映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平台,在充分反映各成員國利益的基礎上推動國際合作。它們不是“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不是“美國世界銀行”。

  “從美方種種言行可以看出,無論是已經加入的組織,還是打算重返的組織,美國都將其視作地緣政治的博弈場和競技場,試圖在其中以競爭之名打壓其他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的基本初衷相違背,也與國際社會對這些組織和機制的普遍期待相違背。”刁大明指出,IMF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基於特定歷史背景,在成立之初的話語權分配上傾向於美歐國家。近年來,國際社會不斷呼籲推動以IMF和世界銀行爲代表的既有全球多邊金融機構進行改革,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發言權與代表性,以此更好反映世界經濟現實格局。耶倫的相關表態,顯然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和推動改革的潮流,本身就是美國霸權的一種體現。

  王浩指出,美國政府對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的態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能否有助於提升美國的霸權地位和全球領導力,二是能否服務於現任政府及執政黨的國內政治利益。“美國的態度決定了其在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中往往扮演霸道角色,發揮負面作用,而且產生的消極影響可能因爲美國的霸權地位而被放大,進而阻礙這些組織和機制發揮正常作用以及朝着國際社會期待的方向扮演積極角色。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應對美國保持警惕,看清美國假國際社會之公來謀求維護所謂自身‘全球領導力’之私的真實意圖。”

  質疑三:

  破壞秩序,把國際組織當作霸權工具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目前美國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費達6.19億美元。有消息稱,此前美國國會已通過法案,同意撥款超過5億美元用於償還會費,以爭取重返該組織。

  “很明顯,美國很難兌現償還會費的承諾,也很難在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承擔應盡責任,因爲其重返該組織的動機不是爲了解決當下面臨的全球性問題,而只是基於自身利益的算計。因此,美國不會真心實意地履行其應盡的義務。”王浩分析稱,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國的全球战略表現出日益明顯的單邊主義、現實主義和反全球化傾向,外交行爲越來越短視化、功利化。拜登政府上任之後,情況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雖然其口頭上高調宣布美國“回歸”多邊主義,大談“規則”與“秩序”,但實際並未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只是拉小圈子、搞團團夥夥,實爲一種僞多邊主義。

  美國“走向自由”新聞網站近日刊發題爲《美國嘲弄條約和國際法》的文章稱,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喜歡一有機會就宣稱“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攻擊別國。然而,美國才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美國所謂的“國際秩序”只不過是美國用來攻擊其競爭對手的虛構武器。

  “當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社會的共識是國際組織作爲全球治理和多邊合作的主要平台,對於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各國應當共同維護現有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使其在加強溝通、促進發展、推動全球治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對美國來說,與其說它認爲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仍然有效,不如說是認爲這些組織和機制對美國自身利益仍然有效。實際上,國際社會已經看清,美國加入或重返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早已不是一種多元代表性的體現,而只是妄圖驅動這些組織和機制來爲自己謀利,實現美國霸權目標。”刁大明分析稱,回顧歷史可以發現,美國一直是一個更多追求自身利益的國家。面對國際責任,美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如何將本國利益更好地融入全人類共同命運,承擔大國應盡的責任。

  美國學者傑弗裏·薩克斯在《新外交政策:超越美國例外主義》一書中指出,“美國例外論”認爲美國與衆不同,擁有制定和打破國際遊戲規則的固有權力,但這是一種“危險的幻想”,讓美國“變成了一個流氓國家”,將給美國自身和世界帶來危險。

  “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美國還會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工具化、武器化,甚至不排除再頻繁‘退群’‘返群’的可能。這種與世界潮流逆勢而行的選擇將使美國自身陷入一種困境,即美國爲了維持霸權而採取短視行爲,最終導致自身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受損,全球霸權反而加速衰落。”王浩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隨意“退群”“返群”,美國再遭質疑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3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