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仁勳來華”新聞透視,中國科技企業的交流意愿
1年前

繼5月底馬斯克訪華之後,英偉達CEO黃仁勳將來華的傳言近期一度沸沸揚揚。伴隨着黃仁勳在結束台北國際計算機展之後直接返美,傳言不攻自破。但來華傳言背後卻透露出不少解讀空間。

在今年人工智能的熱潮下,英偉達已經成爲芯片領域受益最多的企業之一。因此,不少企業對與英偉達之間的商業合作也頗爲期待。此外,中國作爲芯片行業的最大市場,對英偉達也同樣極具吸引力。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的採訪時黃仁勳曾直接表示,中國正开始自己造芯片,與英偉達的處理器相抗衡。而對國產芯片廠商來說,如果黃仁勳訪華成行,也能視作开放交流的利好信號。

在當前市場環境中,華爲鯤鵬與飛騰無疑是最希望國際技術環境放寬的。在受到ARM公司打壓後,華爲鯤鵬在授權範圍內僅能基於ARM v8.2進行小幅改動,因而華爲的研發重點也被動轉移到生態建設上,如今的華爲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與雲軟件領域,都有所布局,形成了較爲完整的產業鏈條。從長遠來看,鯤鵬、飛騰等國產ARM廠商,還在繼續等待ARM v9架構授權解封後完成生態遷移。但在當前復雜的環境下,解封後會不會再次被限,成爲沒有人能做出保證的一道難題。

另外一邊,X86架構的海光與兆芯相對好一些。海光由於早年獲得的X86指令集永久交叉授權,自主研發不是問題。今年海光曾表示,已經完成了對X86架構技術的消化吸收,並擁有產品自主迭代能力,當前海光產品也收獲了不少用戶的青睞。不過即使背靠最主流的技術路线,海光也還是提出了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理念,以保障長期的自主可控,爲未來布局,對國內x86芯片今後實現對進口產品的替代有着重要意義。

龍芯與申威面臨的處境則與海光略有相似。兩家企業受國際環境影響較小,看上去“似乎”國際交流意愿不高,長期產品迭代與應用生態也極具潛力,但始終局限在少數行業,無法滿足廣泛的短期需求,始終催動着兩家公司主動尋求“破圈”契機。

科技不是閉門造車,要想辦法抓住每一個機會,這才是國產企業尋求交流的主要原因。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從“黃仁勳來華”新聞透視,中國科技企業的交流意愿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