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消費行業的機會在哪裏?演唱會肯定算一個。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採集平台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票務收入達到167.93億元,同比增長673.49%;觀衆人次則達到6223.66萬,同比暴漲超10倍。
演出市場全面復蘇,演唱會遍地开花,受益的當然不止歌手和主辦方:演唱會舉辦地的旅遊、交通、餐飲、酒店、零售行業同樣賺得盆滿鉢滿。7月初剛結束的周傑倫海口演唱會,就在短短四天內吸引了15.46萬遊客,爲當地創造了9.76億旅遊收入。
作爲國內演出票務行業的龍頭,大麥本來也應該是這場盛宴的主角——如果我們能無視那鋪天蓋地的差評的話。
今年3月底,有媒體統計稱黑貓投訴平台上短短一個月內湧入了700多條和大麥相關的投訴,退票難、售後客服態度差、服務器不穩定等問題屢遭吐槽。進入二季度,情況並沒有太大好轉,用戶的投訴仍在增加。
演出市場的狂歡背後,大麥爲何成爲口碑分化最嚴重的一員?
(圖片來自UNsplash)
演出市場收入暴漲,大麥差評飆升
經過疫情三年的蟄伏之後,今年上半年對演出市場上下遊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翻身窗口。歌迷們也沒有令主辦方和歌手失望,周傑倫、五月天等頂流的票房號召力非同一般。
截止6月底,周傑倫年內已开票的巡演共有7場,總共放出14萬張門票,幾乎都是秒空。五月天“好想好想你”演唱會北京、深圳站定檔後,大麥網上的登記想看人數飆升至百萬,林俊傑“JJ20”巡演廣州站7月5日才正式官宣定檔,兩天後想看人數就突破了60萬。
但對更多歌迷來說,狂歡似乎與他們沒有太大關系:因爲大多數人直接倒在了搶票這一步。而承包幾乎所有大型演出票務代理工作的大麥網,自然也承接了最多的炮火,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恐怕就只有人見人打的黃牛了。
黑貓投訴的數據顯示,截止發稿時,大麥網投訴超過2.7萬條,在平台納入統計的“娛樂生活”類APP黑榜中高居榜首。在黑貓投訴的單周投訴飆升榜總榜中,大麥也是高居榜首,投訴熱度上漲414,是第二名紛玩島的接近四倍,連口碑稀爛的小額貸、二手交易平台都難以望其項背,可謂斷層領先。
(圖片來自黑貓投訴平台)
翻看平台上的投訴,用戶對大麥的不滿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搶票時系統不穩定乃至險些宕機,不支持選座購票且位置安排不合理,售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限制退票問題突出。
比如6月份的華晨宇長沙演唱會吐槽聲此起彼伏,主要原因就是主辦方、平台在售票時都未告知粉絲現場只有自由活動區域,沒有座位。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不止一位用戶表示主辦方和票務平台應該主動告知演唱會沒有座位,甚至搬出《民法典》的條款來要求平台及時退票。考慮到身體、天氣等原因,不少用戶表示無法適應這種演唱會環境申請退票,卻大多被大麥駁回。
事實上,歌迷們被抑制了三年的熱情被徹底點燃,演唱會門票供不應求是這一系列爭議的催化劑,也放大了大麥和用戶的矛盾。客觀地說,演唱會主辦方遭到的吐槽也一點都不少:李榮浩武漢演唱會音響設備糟糕,張韶涵蘇州演唱會的座位蒙塵三尺厚,梁靜茹本人都忍不住吐槽場館太熱。
對於用戶這些吐槽,大麥也早已做出解釋。
不允許退票,主要是考慮到演唱會門票具有稀缺性、時效性等特點。如果在預售後、开演前接受大規模退票會給二次銷售造成困難,臨近演出开始日期才購票的用戶也可能因爲郵寄門票不及時而影響行程安排。
不支持選座,則是受技術限制。大部分演出場所都不具備選座功能,每一場演唱會的主辦方都會重新劃分內場、外場坐席。更何況,熱門歌手的演唱會門票基本上是秒售罄,也沒有給歌迷選座的時間,屬於搶到就是賺到。至於場內位置安排不合理、出售遮擋區座位,更輪不到大麥背鍋,這是主辦方的問題。
用戶和演唱會主辦方、歌手之間缺乏溝通橋梁,作爲票務代理的大麥只能擋在前面迎接撲面而來的炮火。但從持續飆升的投訴量來看,用戶對大麥做出的解釋完全不买账。
吐槽聲日益高漲,大麥也不可能充耳不聞。但在現實中,除了一再誠懇致歉、科普不支持退票的原理外,大麥做出的實際改變屈指可數。而到頭來,所有用戶只能罵罵咧咧繼續用大麥搶那搶不到的門票,主辦方也從未想過換個合作對象。
大麥的服務有缺陷不是最可怕的。明知道大麥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卻離不开大麥,也沒人做得比大麥更好,才是票務行業該警惕的現象。
龍頭地位穩如泰山,躺着數錢的大麥懈怠了
大麥網的前身是成立於1999年的中國票務在线,2003年正式改名,創始人爲原小紅馬快遞的創始人曹傑。其定位也一直很明確,長期以票務代理業務爲主,不時探索一下周邊商品代理、整合營銷等業務,但投入資源並不算多。
在21世紀頭十年,國內演出行業並不成熟,票務代理市場呈高度分散。能從一衆同行中突圍而出成爲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大麥的過人之處主要有兩點。
一是眼光夠毒辣:早早意識到第三方自營模式是票務行業的主流趨勢,也最早發力移動端應用,喫到了業內第一波流量紅利。
成立之初,大麥也是以PC端爲主陣地,同時代的主要對手包括永樂票務和聚橙網等。不過彼時中國演出市場規模有限,永樂票務等平台只是其母公司其中一項業務,沒有投入全部精力和資源。
倒是沒有什么背景的大麥,一直堅持做自營票務。大麥創始團隊始終認爲,自營票務不是長久之計,隨着演出市場的壯大,主辦方無法兼顧產業鏈上下遊所有環節,每個垂直細分領域都需要專業平台。
秉持着對票務市場的信心,拒絕了Tickermaster的收購後,大麥在2009年上线新版大麥網及發力移動端應用,搭建了覆蓋全國30多座城市的地推團隊,慢慢壯大影響力。
二是創始團隊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發展初期獲得不少金主支持,得以快速擴大業務、搶佔市場。
大麥成立次年,就拿到了聯想集團3000萬元的投資,隨後又先後引進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等股東,和聯想有千絲萬縷關系的君聯資本同樣多次參與融資,給大麥輸送了大量彈藥。
正如前文所說,早些年中國演出市場規模並不大,售票還沒有現在那么容易,主辦方自然更傾向於和實力強大的頭部平台合作。大麥在拿到融資後,則瘋狂和各地的主要演出場所、大型經紀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鞏固自己的朋友圈,並投入大量資源迭代搶票技術。
2011年和2013年先後成功代理張學友巡演和五月天慈善演唱會,成爲大麥早期代表作,前一個項目更是幾乎佔了大麥當年營業額的一半,也展現了其代理大型巡演票務的能力。截止2013年底,大麥的市場份額接近30%,領先優勢日漸凸顯,也讓其他平台逐漸喪失追趕信心。
2017年,是大麥的重要命運轉折點——阿裏發來了收購邀約。當時互聯網界正流行“創業公司最好的結局要么是被騰訊收購,要么是被阿裏收購”的段子,大麥也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果斷加入阿裏大家庭。
阿裏的流量、資金扶持,讓大麥以更快的速度壯大市場份額。到2019年,大麥的移動端月活用戶突破300萬,月均使用次數超過2000萬,市場佔有率接近80%,其他平台基本上已經繳械投降。騰訊、美團、百度等巨頭也曾嘗試切入票務市場,最終還是黯然退出,未能對大麥構成威脅。
而在建立穩如泰山的統治地位後,大麥懈怠了。主辦方售票也越來越離不开大麥,深度綁定是最好的結果。正因如此,對於演唱會主辦方的一些“踩线”操作,平台很多時候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並放松了監督、審核力度。
7月4日,由於平台監管不力,中山一個Livehouse項目在審批尚未完成的情況下便上架銷售,大麥被追罰1萬元。大麥對此回應稱會第一時間督促主辦方補齊審批文件,並優化項目上架流程,加強管理、監督。
在項目管理上如此放松,對於用戶重點投訴的退票規則、售後流程等問題,難保大麥還是會採取“無爲而治”的態度。畢竟能躺着賺錢,誰也不想折騰。
美國票務平台已遭整頓,國內何時跟上?
和外國相比,國內演出市場起步較晚、行業規範多有欠缺,大麥、摩天輪等线上票務平台的服務也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哪怕在演出市場高度發達的歐美國家,票務平台一樣遭到大量用戶吐槽。
和國內一樣,美國演出市場也在今年迎來爆發。流行巨星泰勒·斯威夫特的“2023 Eras Tour”巡回演唱會將連开52場,累計票房收入最高可達5.91億美元,如無意外將打破麥當娜的紀錄,成爲美國演出史上票房最高的一次巡演。
然而,美國歌迷的感受也和國內歌迷們一樣:搶票難、退票更難,票務平台的不透明收費標准更是讓人沒法忍。
曾經向大麥發出收購邀請的Ticketmaster,在去年11月底开始銷售泰勒·斯威夫特巡演門票時多次出現支付頁面宕機、注冊歌迷拿不到預售碼和臨時停售門票等現象。這些狀況不僅讓歌迷異常不滿,在推特、Reddit狂刷差評,還直接驚動了國會和白宮。
好在,在監管部門、平台、歌手、用戶的共同努力下,國外的情況已逐漸改善。這些成功經驗,或許值得大麥們參考、借鑑。
今年1月,美國兩大票務代理公司Live Nation、SeatGeek的高管赴國會參加聽證會,服務混亂、隱藏收費和市場壟斷等問題遭到議員輪番炮轟。2月,美國總統拜登還在推特上點名票務、出行、銀行等行業存在“欺騙性定價”行爲,並明確表示將主動打擊聽證會上提到的爭議行爲。
美國監管部門的態度很明確:市場壟斷是服務質量下降、隱藏收費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有關部門既要從源頭上審查、打擊壟斷行爲,也要敦促平台盡快改善服務流程。不久前,美國司法部就重啓了針對Ticketmaster母公司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的反壟斷調查。
這一套敲山震虎的組合拳耍下來,美國幾個票務平台確實妥協了。Live Nation承諾在9月底前完成整改,提高定價透明度,並保證取消所有隱藏收費選項。
將目光放回國內,也有不少媒體、用戶呼籲加強對大麥、摩天輪等票務代理平台的監管力度。不過國內市場確實有其特殊性,比如演出主辦方不具備票務代理能力,門票供不應求現象也是階段性的。大麥能夠做的可能不多,但總比袖手旁觀好:比如加強對項目主辦方的約束和項目審核,改善搶票技術。
事實上,早些年大麥爲了升級系統還是投入了不少資金和資源的。2020年,時任大麥技術架構及票務中台建設項目負責人、阿裏高級技術專家王冬曾主導一次大規模技術架構重組,並重點改善選座、庫存管理等環節。其採用的兩級壓縮式架構搭配阿裏自研算法,可以減少選座數據的採集量,減輕服務器負荷。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大麥的用戶規模在增加,曾經極爲先進的系統也需要及時改進。大麥也應該重拾當初的創業精神,別繼續躺在功勞簿上沉淪。
寫在最後
展望下半年,演出市場的熱度有增無減。北京凱迪拉克中心的演出排期就排到了2024年8月,下半年單月最高演出場次達12場,甚至寧波、衡州等非一线城市的演出場所也遭到哄搶。
對於從業者來說,大麥網上登記的想看人數和預售票房是他們觀察市場行情、追蹤消費喜好的窗口。隨着一個又一個恐怖的紀錄誕生,歌手團隊和主辦方想趁熱打鐵安排更多行程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顧數量不顧質量,難免會影響自身口碑,長遠來看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對大麥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依靠超高的市場份額,大麥生意無憂,演唱會主辦方、用戶即便嘴上有不滿,還是離不开大麥這個售票/搶票助手。只不過當問題被不斷放大,大麥想繼續過好日子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門票供不應求,不是大麥能解決的問題。但完善搶票技術、退票規則,就是平台義不容辭的責任了。
風險提示: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退票難、售後差,演出市場大爆發,爲何大麥被罵慘?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5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