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炸了
1年前

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7月3日,地球表面平均氣溫高達17.01℃,創下1979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有科學家認爲,這可能是地球100年最熱的一天。

結果,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7月4日,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再次直线飆升至17.18℃,再破歷史紀錄。

7月6日,地球表面平均氣溫再度刷新歷史紀錄,達到17.23℃。

4天時間創下3個最熱。前所未有,驚嘆世人。






01






全球都熱炸了。

最近一周多時間,熱浪也席卷了中國大部分地區。

7月7日,國家氣象台一天發布了108個高溫紅色預警。河北佔到71個,全省各地幾乎都突破了40℃。

毗鄰的河南也熱化了。今日白天,黃河以北和鄭州北部、洛陽北部大部分縣市最高氣溫連續升至40℃以上。當然,全國35℃以上高溫地區可謂遍地开花。

放眼東南亞,緬甸、泰國最高氣溫普遍超過40℃,泰國西部瑪克省氣溫一度達到創紀錄的44.6℃;老撾、越南分別錄得43.5℃以及44℃以上高溫;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因氣溫過高,讓全國放假停課一段時間,還因燃料短缺導致全國出現大面積停電。

再看歐洲,35℃-40℃基本也是常態,西班牙更是突破了43℃。此外,因持續高溫少雨,歐洲經濟“大動脈”——德國萊茵河水位再次降至歷史極低水平。其中,法蘭克福以西的關鍵航路點航標已經處於至少30年來的最低水平。

萊茵河水位告急,也並非孤案。國際航運“咽喉”巴拿馬也因數月中美洲幹旱而陷入低水平,大型船舶喫水最大深度從15.24米持續下調至13.4米。這意味着大型船舶通過巴拿馬要卸一部分貨才能正常通行,自然會增加運輸成本。近來,多家航運企業單個集裝箱的價格已經上揚了300-500美元。

再看北美洲,同樣遭遇高溫炙烤。美國德爾裏奧等城市單日氣溫多次超過43℃,持續的高溫天氣已造成至少17人死亡。墨西哥部分地區溫接近50℃,近幾個月導致至少112人死於極端高溫天氣。

對此,德國萊比錫大學KarstenHaustein說,地球上一次如此炎熱是在大約12萬年前的艾木間冰期。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更是警告稱,我們現在目睹的情況表明,氣候變化已經失控。如果我們拖延採取必要的關鍵措施,那么我們就面臨走向災難性的局面,正如這些氣溫紀錄所表明的那樣。

更可怕的是,2023年全球高溫狀態還將持續,可能會在下半年多次刷新歷史紀錄。

Why?

厄爾尼諾。

過去3年,全球經歷了“三重拉尼娜”。形成原因是低維度的東南、東北信風,將太平洋赤道以東表面更多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赤道以西,引起東部底層海水上湧。因底層海水水溫低,太平洋中東部海水變冷。以致於海水表層溫度低於氣候平均值0.5℃以上。

拉尼娜其實壓制了過去幾年全球氣溫高度。現在,厄爾尼諾來了,正好與拉尼娜相反,會擡升海水表層溫度超過氣候平均值0.5℃以上。

這一次,厄爾尼諾來勢洶洶。聯合國預估至少是一次中等強度以上的事件,甚至可能會演變成爲超強狀態。這對全球氣溫的拉升會更加直接。

無法回避的是,世界正面臨更熱、更旱的未來。






02






2019年8月18日,靠近北極圈的冰島共和國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

葬禮主角是“Okjkull”冰川。1890年,該冰川面積高達16平方公裏,到2012年已經消融至0.7平方公裏。這已經不滿足科學家對於冰川定義,因此被除名。

由於氣候持續變暖,冰島在過去數年內每年均損失了110億噸冰量。有科學家預測,到2200年,冰島400多座冰川都將消亡。

豈止冰島,全世界的冰川均在加速融化消失。

與冰島並不算太遠的全球第二大冰蓋(也稱大陸冰川)——格陵蘭島情況很不樂觀。有研究表明,從2003—2016年,每年損失至少2500億噸冰。

還有一組NASA數據,自1979年以來,北極冰蓋的面積已經減少了45%以上。此外,南極洲冰蓋正在以每年127吉升的速度減少。這個速度是上世紀90年代的兩倍之多。

再看海冰(海水凍結而成的鹹水冰)情況。

今年2月,南極海冰已經縮水至179萬平方公裏。這已經是有記錄以來連續第二年最低海冰面積。

海冰面積不斷縮水,以致於巨大海浪猛烈撞擊冰蓋海岸线,導致南極冰架進一步減少。此外,位於南極洲東部內陸深處的沃斯托克站已經達到-17.7℃。這可是65年歷史上測量到的最溫暖的溫度。要知道這裏平均氣溫在-50℃左右,最低氣溫在1983年去到-89.2℃。

冰川、海冰消融現狀已經超乎人類想象,會帶來嚴重後果。其中之一,就是海平面無法逆轉的上升。

2022年5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2021全球氣候狀況》報告,該報告顯示近1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的速率達到了4.5mm左右。

這直接威脅海拔低的國家。比如,瑙魯海拔在1.2米左右、湯加海拔只有80釐米。另外,印度尼西亞一些城市已經受到波及。

印尼萬隆理工學院教授亨利•安德裏亞斯就曾預計,30年後北雅加達地區95%的土地將會被海水淹沒。

更有科學家做過一個大膽的估計,假如南北極冰川完全融化,海平面將上升60米之巨。那么意味着海拔只有10多米的歐洲大部分地區、新加坡等沿海城市將沉沒,躲無可躲。

雖然看起來,還離我們很遙遠。

但全球天氣異常不斷,氣溫不斷升高,刷新歷史紀錄。這一進程可能會遠遠超出人類預期。






03






全球氣候變暖、冰川加速溶解、越發頻發極端天氣,相互交織,相互影響,並不斷朝着負面螺旋惡化的狀態去演繹。

拉尼娜剛走,厄爾尼諾又來了。它可能將對全球農產品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比如出現極端幹旱、異常高溫、洪澇肆虐、產量驟降等。

厄爾尼諾之下,太平洋暖水流向東太平洋,其地區溫度會升高,會加速海水蒸發,釋放更多水蒸氣至大氣層,更易冷凝成雲,形成大量降雨。這可能導致美國南部、巴西中南部出現降雨增多甚至暴雨洪澇情況,而東南亞或澳大利亞地區恰恰相反,出現高溫少雨,甚至幹旱無雨情況。

這如何影響全球農產品?

第一,白糖。

全球食糖主產國主要集中在巴西中南部、印度以及泰國。

巴西中南部常年貢獻巴西90%以上的糖產量。如果厄爾尼諾持續一個季度以上(可能性較大),那么偏多降水可能影響甘蔗糖分積累,或將導致最終產糖量下滑。

此外,泰國和印度適逢分櫱期和伸長期,厄爾尼諾天氣或將導致東南亞甘蔗產量面臨幹旱風險。根據泰國甘普農民聯合會預估,23/24年度由於木薯爭地以及厄爾尼諾影響,可能導致甘蔗產量下降至7000-8000萬噸,而22/23年度爲9388萬噸。

第二,大豆。

全球大豆市場格局中,巴西佔比39.7%,美國佔比29.9%,阿根廷佔比11.7%,而中國僅僅佔5%。

美豆種植地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南部平原,靠近太平洋地區,容易受到厄爾尼諾影響。而6-8月爲美豆开花和灌漿期關鍵生長期,多雨天氣理論上有利於美豆生長和單產的提升。不過,目前厄爾尼諾雖已形成,但強度不大。

第三,棕櫚油。

該品種主產國爲馬來西亞和印尼。Q3厄爾尼諾將使得東南亞地區降水偏少,反而利於棕櫚果的收割與運輸,導致棕櫚油短期增產。但幹旱又對8-10個月以後的棕櫚油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即2024年二季度棕櫚油或有減產。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就曾表示,2024年因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棕櫚油產量損失可能在100-300萬噸之間。

除此之外,厄爾尼諾還對棉花、玉米、橡膠等多種農產品均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這也要看厄爾尼諾發展的強度以及農產品處於什么生長周期。

厄爾尼諾已經形成,不會一兩周就結束了,持續時間往往可達12-18個月。不妨多挖一挖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投資機會。






04






過去1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是人類歷史上最高的水平。而過去8年亦是被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

人類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跟愈發頻發的極端天氣密不可分。鑑於此,呼籲人類多使用諸如綠色能源,包括水電、風電、核電等,以及使用購买新能源汽車,減少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減少對於地球的持續傷害。

對於投資者而言,更應順勢而爲,盡量不在傳統化石能源裏撿煙蒂,而是去綠色能源領域去尋找寶藏。如果不好挑選個股,不妨借道ETF一鍵布局。

以綠色電力ETF(562960)爲例,跟蹤的是中證綠色電力指數,覆蓋了綠電各細分領域50家上市公司。

目前市場上跟蹤的電力行業的指數主要有三個,分別是中證綠色電力指數、中證全指電力公用事業指數和國證綠色電力指數。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證綠色電力指數近三年漲幅52.50%,業績排名第一,是市場上表現最好的跟蹤電力板塊的指數。

誰都想生活在一個碧水藍天、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氣候適宜的世界裏。

從現在开始,唯有熱愛自然,才能減少相互傷害!(全文完)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熱炸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