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於固態電池,日系電動車能絕地反擊嗎?
1年前

2020年,在國內基本每賣出4輛車,就有一輛是日系。這一年日系車的市佔率達到了頂峰——24.1%。當時日系和德系牢牢佔據了中國車市的半壁江山。自主油車完全沒有挑战它們的實力,自主電車還不成氣候。

2020年,理想ONE還因“增程落後”而飽受質疑,蔚來剛從財務危機的ICU裏走出來,小鵬全年銷量不過才2.7萬輛。

但短短三年,日系車就從巔峰跌落了,今年1-5月,市佔率已經不到15%。更主要的是日系車的品牌價值也在快速跌落。大家對日系車,尤其是日系電動車的前景都比較擔憂。

那日系車爲啥會跌落的這么迅速呢?爲啥日系車在混動上起了個大早,但在電動化上卻趕了個晚集呢?前不久豐田宣布在固態電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會成爲日系車彎道超車、絕地反擊的機會嗎?

上半年日系銷量集體下滑

上半年車市整體都在回暖,但日系的三大品牌卻全部出現了下跌,其中豐田跌幅最小,上半年只跌了2.8%,但本田和日產上半年累計銷量都下降了超過20%。

其實從去年开始,日系這三大品牌就已經告別了在中國的黃金時代,豐田出現了10年來在中國銷量的首次下滑,本田在中國銷量同比下降了12.1%,日產的跌幅更是擴大到了22.1%。

所以今年上半年日系三大品牌銷量的下跌,不是現在才發生的,而是在去年下跌的基礎上,繼續的下滑。

日系爲啥不香了?

那爲啥日系車突然就賣不動了呢,原因說來也簡單,主要是兩點:優點被國產車追平了、缺點卻正在放大。

日系車安身立命的優勢主要有三點:可靠性高、省油、保值,而在電動化轉型的當下這些優勢正被國產新能源車型快速追平。

先來說可靠性,在燃油車時代,日系車就是“开不壞”的代名詞。國產油車雖然進步也不小,但和日系車仍然存在差距。但到了電動化時代,整車最復雜的發動機、變速箱一下子沒有了,而電池、電機又有非常成熟可靠的供應商。所以日系車的可靠性優勢正在被迅速追平。

以前,日系車省油是很多老司機的共識,這話放在10年前可能是對的。放在5年前,相比國產車也還確實省一些,但現在,日系油車和德系、美系、自主相比,油耗上已經沒有明顯優勢。而國產的插混和純電更是對日系油車形成了降維打擊,更不存在日系省油的說法了。

再說到保值率,以前日系車確實保值,尤其是兩田。但日系車保值很大程度是因爲終端優惠較小,造成的算法上的保值。隨着日系車銷量下跌,優惠加大,保值率的優勢也正在喪失。

從加價到優惠的漢蘭達

說完了三個優勢正在被追平,再來說說兩個缺點正在被放大。也許是因爲在油車領域日系車過得太滋潤了,也許是因爲超前布局氫能源,日系車在押寶未來。總之,日系車在電動化上布局緩慢,在國內市場上已經失去了一波先機。

並且,不管兩田還是日產,陸陸續續推出的幾款電車,在市場上也沒有激起太大波瀾。從銷量和口碑上,都難說成功。

第二個缺點就是產品氣質愈加老化。產品氣質是一款車給人的整體氣質和觀感,它和設計有關,但又不完全取決於設計。比如漢蘭達和一輛蔚來ES6,都是中型家用SUV,但當一位男性一身西裝革履的站在車旁的時候,站在ES6車旁你可能會認爲他是車主,站在漢蘭達車旁你就可能認爲他是銷售,這就是所謂車型氣質的差異。

不只是因爲漢蘭達設計的相對穩重中庸,還因爲這款車既往的定位,以及豐田品牌給人的印象,共同形成了漢蘭達這種車型氣質。

其實不只是漢蘭達,本田、日產的車型也存在車型氣質過於老氣的、甚至稍顯油膩的問題。

而日系的這種車型氣質在新勢力的襯托下,就更被放大了。國產車現在無論是在設計、營銷、和用戶的溝通互動上,都比日系車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總之,就是國產車不只是設計比日系更年輕時尚,而是通過一系列營銷方法,把整體的車型氣質、品牌氣質變得更年輕時尚,從而讓日系這種相對保守的合資品牌更加顯得老態龍鐘。


日系車孤島效應凸顯


不管電動化轉型緩慢,還是車型氣質老氣,其實都是直接原因,如果深究日系車在這波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落後的原因,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詞“孤島效應”。


那啥是孤島效應呢?在功能機時代,日本手機憑借豐富的功能、優秀的設計、可靠的質量,在全世界都算是頂尖選手。但在智能機的時代,日本廠商卻完全沒有跟上節奏。在中、美、韓主導的手機界三國演義裏,日系廠商的份額早就變成了“others”。

不過在日本市場,因爲功能機足以滿足日常需求,且易於老年人使用,所以依然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這種現象被形象的稱爲了孤島效應。


而這種孤島效應目前正在日系車中上演,在全球車企都大踏步擁抱電動化的時代,日系廠商的步伐明顯緩慢、遲疑了很多,即使也做出了一些嘗試,但也顯得有點不情不愿。


2020年底,日本就已經宣布將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對此,豐田章男以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的身份發表了措辭強烈的批判。

他認爲電動車被過渡炒作,電動車不但並不環保,而且電動車需求越大,二氧化碳將排放的越多。並且如果政府禁售燃油車,還將導致日本汽車行業的商業模式大崩潰,造成數百萬人失業。


說實話,豐田章男這番話並不錯,目前看來電動車的問題確實很多,但他卻忽視了電動車正在快速進步和迭代。而如果等到電動車徹底成熟之後再入場,那只能是啥都趕不上了。


現在有人討論,豐田會不會成爲下一個諾基亞,最終結果怎樣,沒人敢下定論。但豐田目前面臨的形勢和當年的諾基亞確有幾分相似,上一個時代的霸主在顛覆性的變革面前遲疑又彷徨。


在當下的需求看來,汽車的本分仍是安全舒適的把我們從A送到B,這也正像當年手機的本分就是清晰、流暢的實現兩個人的通話一樣。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現在的手機打電話已經不是本分了,未來的汽車雖然仍要堅守把人們從安全舒適地A送到B的本分,但如果僅此而已的話,也一定不能再吸引大家了。

事實上,所謂這種孤島效應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當年松下等掌握了等離子屏幕的核心技術,結果中、韓在液晶屏幕上實現了彎道超車。卡帶時代日本的隨身聽獨步全球,但被MP3徹底打死了。日本的功能機非常優秀,結果被智能機徹底攻陷。

至於日本產業爲何屢屢出現這種點錯科技樹的情況,原因很復雜,沒人能給出確切的解釋。但我想這可能和日本人的性格有關,就是追求極致、或者說喜歡走極端,選定一個方向就會不停的鑽研下去。

這種性格的優點是精雕細琢,也就是所謂的工匠精神,但缺點就是在變化面前往往表現得很遲緩,容易一條道走到黑。

固態電池

日系車絕地反擊嗎?

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日系車確實慢了半拍,但日系車也絕非沒有機會了。現在以豐田爲首的日系車把希望都寄托在固態電池上了。一旦固態電池研發成功並率先量產,其意義無異於電動化進程中的一次革命。中國車企目前積累的很多優勢將被抵消,日系車在電動化上將很可能彎道超車。


關於固態電池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優勢,我們近期就將專門用一期的內容和大家詳細聊聊,簡單來說就是續航更長、壽命更長、成本更低、而且更安全。

就在最近,據外媒報道豐田在固態電池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據稱充電10分鐘,能續航1200km,並且成本和電池體積也都將減半。

如果真像報道的那樣,那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車企,基本就可以全部洗洗睡了。

不過呢,固態電池雖然好,但想靠固態電池實現彎道超車,也困難重重。首先豐田已經不是第一次宣布在固態電池上取得重大突破了。豐田多次發布過固態電池的商業化節點,但結果卻多次跳票。

2017年《福布斯》報道,豐田表示他們正在研究固態電池,並計劃於2020後實現商業化。2019年,豐田CTO茂樹茂重又說固態電池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但東京奧運會延遲了,豐田到2021年才展示了固態電池的原型車,並把量產時間定在了2025年。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豐田又表示量產時間將在2027-2028年。

固態電池確實香,但從豐田的屢次跳票中就能看出,實現量產裝車絕非易事,這次說預計2027年量產,也很難確保不再跳票。

日系廠商在固態電池的研發中確實處於全球第一梯隊,但中國的廠家也沒落下。寧德時代在2016年就宣布开始研發固態電池,比亞迪在固態電池領域也早有布局,誰能率先量產還是未知數。

此外,電動化轉型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包括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而在這方面國產廠商領先優勢明顯。即便豐田率先量產了固態電池,也很難追平中國車企在智能化上的先發優勢。

寫在最後

日系車在中國,比起銷量的下跌,更難以挽回的是品牌價值的跌落。盡管品牌價值本身不是個實體,但價值的認知基礎卻需要十幾年、幾十年的持續創新和品質保障,需要幾代車型的積累。一旦形成,品牌收獲的溢價是極爲豐厚的,一旦失去損失也是極大的。

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日系耐用省油保值的形象已經很難吸引他們,相反,日系車正逐漸成爲老氣、保守的代名詞。

再加上電動化、智能化的遲緩,甚至有人預測,日系車終將退出中國。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以日系車今天在中國的銷量,以他們的技術儲備和資金實力,想要奮起直追、絕地反擊也並非沒有機會。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寄希望於固態電池,日系電動車能絕地反擊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