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利私有化啓示:奶粉行業不需要“二哥”
1年前

$伊利股份(SH600887)$$蒙牛乳業(HK|02319)$$澳優(HK|01717)$

文:向善財經 作者:劉能

奶粉業務一直是蒙牛的“心頭肉”,在2020年,蒙牛總裁兼執行董事盧敏放就曾提出,蒙牛奶粉板塊的目標是未來三年達成百億元,進入中國市場前三。

隨着蒙牛的深耕,雅士利則成爲了蒙牛奶粉目標實現的“主力”,但雅士利的表現似乎並不如蒙牛所預期的那般。


7月5日,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和星萊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宣布,計劃通過私有化來收購雅士利,並撤銷其上市地位,支付計劃項下應付注銷價的支票將盡快寄發予計劃股東。

不得不承認,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低迷,不少企業選擇通過私有化的方式結束資本市場進程,雅士利爲何也成爲了其中一員?

蒙牛“跟隨战略”失效?

提到蒙牛的初期發展路徑,絕對離不开一個詞:“跟隨战略”

所謂“跟隨战略”,就是選擇一個跟隨對象,然後在產品、定價、甚至包裝等方面模仿領先企業。

在早期,蒙牛作爲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爲了盡快趕上行業第一梯隊,經常執行“跟隨战略”,避免被伊利甩开,也迅速縮短了與伊利的差距。

在向善財經看來,蒙牛的奶粉業務的發展路徑,實際上也是一種“變相跟隨”,或者說是跟隨战略的一種思路升級。

“跟隨战略”的本質是模仿行業領先者以成爲行業領先者。在蒙牛具備一定實力之後,可以直接控股行業領先者,從而更好的模仿,更快的學習,更早從跟隨者跨越到行業領先者這一步。

雅士利成立於1983年,1995年引進成人奶粉和嬰幼兒奶粉生產线後,走上奶粉企業的路。2010年,雅士利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天眼查APP顯示,雅士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法人爲伍培輝。


2013年,是雅士利發展最強盛時期,彼時,蒙牛乳業以超過百億港元的價格向雅士利發出要約收購,成爲了雅士利國際的控股股東。據媒體報道,蒙牛“吞下”雅士利的這筆交易,或是當時中國乳業規模最大的一次並購。

而收購雅士利後,蒙牛仍在追逐更多的奶粉領域的強者。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曾公开表示,“未來我們將通過引進國際合作夥伴,進一步將雅士利發展成爲一家更加國際化的奶粉企業”。

這一句話很快應驗。

2014年10月末,蒙牛、達能、雅士利聯合籤署股份認購協議,達能以近44億港元的代價成功將雅士利25%的股權收入囊中,借此達能成爲了雅士利的第二大股東。

借此機會,蒙牛與達能的關系交織在一起。此後,在2012年創下年銷售額57.33億元的成績,在中國嬰配粉市場獨佔鰲頭的多美滋,也被蒙牛通過雅士利收入囊中。

可惜的是,集結多方勢力,在發展將近十年後的今天,蒙牛終究還是到了“夢醒時刻”。

根據蒙牛財報,2018-2021年,蒙牛奶粉業務收入分別是60.17億元、78.70億元、45.73億元、49.49億元。2022年,蒙牛奶粉業務營收由2021年的49.49億元降至38.6億元,下滑22%。

蒙牛奶粉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雅士利,在2022年,蒙牛38.6億元的奶粉業務營收中,雅士利的收入達到37.382億元。

實際上,蒙牛奶粉業務對各方關系“解綁”早已勢在必行。

在去年5月7日,蒙牛和雅士利就曾發布聯合公告,披露了三項重要交易,涉及雅士利、多美滋、蒙牛和達能低溫酸奶合資公司。相關交易結束後,將解除蒙牛達能現有關系,實現“徹底分手”。

爲何蒙牛在液態奶領域模仿領先者的战略可以成功,在奶粉領域反而“失靈”了?

可以發現,在液態奶領域,伊利始終扮演着行業領先者的角色,但在奶粉領域,頭部企業已經換了一茬又一茬。

雅士利和多美滋等奶粉品牌並不是沒有輝煌過,但都不是站到最後的玩家。達能所代表的外資奶粉品牌的時代早已過去,國產奶粉品牌的時代正在到來,而跟隨者總歸會“慢人一拍”。

奶粉行業不需要“二哥”

在國內嬰配粉市場萎縮的當下,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越是腰部、尾部的奶粉企業,注定競爭會更加激烈。

本質上,奶粉企業都在爭奪龍頭的位置,但蒙牛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2020年,盧敏放提出了奶粉業務的百億目標,而飛鶴在2020年的營收已經達到了185億左右。也就是說,蒙牛作爲綜合性乳業巨頭,在奶粉領域的目標也就是“半個飛鶴”稍多一點。

《孫子兵法》有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本身蒙牛對自家奶粉業務的目標定位就比較低,再加上行業下行,這也成爲蒙牛奶粉業務失利、雅士利走向私有化的重要因素。

此外,也有媒體認爲,雅士利目前的處境可能與股東結構原因有關,雅士利此時退市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部股東給其施加的壓力,從而幫助蒙牛重新梳理奶粉業務的布局。

收購雅士利、牽手達能、拿下多美滋和貝拉米......雖然蒙牛動作頻頻,但弊端是導致蒙牛在奶粉業務內部管理層面也顯得有些混亂。

蒙牛不懂收購嗎?並不是。在向善財經看來,本質上還是蒙牛對於奶粉業務的理解能力仍有不足,如果自身做不好奶粉,更難收購好奶粉企業。

在2010年,蒙牛僅以4.69億元收購了君樂寶乳業集團51%的股權。要知道,在被蒙牛收購後,君樂寶靠着主營的酸奶業務,就幫助蒙牛的酸奶市場份額提升至30%以上。

在2014年君樂寶战略轉型,發力奶粉業務後,市場增長勢頭也極爲強勁。公开數據顯示,2018年君樂寶銷售收入達到130億元,其奶粉業務銷售額更是突破了50億元。而在2019年,蒙牛卻選擇以40.11億元的價格出售君樂寶。

當時來看,9年間蒙牛賺了近36億元。這筆交易血賺,現在看卻像是血虧。

在2021年,君樂寶乳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魏立華曾透露了兩個關鍵數字:君樂寶整體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奶粉銷量今年突破10萬噸。如果蒙牛未出售君樂寶的話,想必大概率會更早達到百億目標。

如今,作爲蒙牛奶粉業務的主力雅士利面臨私有化退市的艱難處境,而君樂寶卻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上市計劃。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仲巖接受採訪時表示,將啓動IPO上市項目,爭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只可惜兩者已經分道揚鑣。

從當下雅士利來看,私有化的要約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現金,這對於擬收購方的財力是一種考驗,幸運的是,這對“財大氣粗”的蒙牛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關鍵是蒙牛接下來在奶粉領域還有機會嗎?

在向善財經看來,綜合性乳企做奶粉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內生型增長,另一個是外延型增長,兩個方向均衡發展,奶粉業務更容易實現增長。

蒙牛有些過於依賴於外延型增長路徑,反而忽視了內生型增長帶來的可能性。接下來蒙牛可以試着讓奶粉業務從企業自發的“生長”出來。

比如伊利在布局奶粉業務上,採用雙品牌策略。在收購澳優之後,澳優在上遊奶源布局、研發創新、供應鏈構建、產品組合、人才培養、國際化开拓、品牌建設以及終端渠道开發等方面爲伊利提供了良好的互補性,澳優位於荷蘭的濃縮羊乳清生產設施也已落成,投資1.4億歐元的新嬰配基粉設施按計劃將於2023年年內完工。

而伊利旗下的金領冠品牌也是主力軍,讓子品牌金領冠持續優化營銷和渠道,試圖佔據高端奶粉市場份額。

此外,蒙牛還更大的優勢或許在於海外市場。

在國內市場,貝拉米的聲量不算太大,但在海外市場,貝拉米被稱爲世界三大有機奶粉品牌之一。並購貝拉米後,蒙牛擁有了進駐澳洲乳品市場等海外市場的機會,可以在海外市場爲蒙牛的嬰幼兒奶粉板塊增加營收。

在去年,據美國《紐約郵報》等媒體報道,美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短缺問題持續,市面上近三成相關奶粉缺貨,導致有的美國家庭只能給孩子喂過期的奶粉。今年2月19日,國外奶粉頭部企業雅培再度被調查,這意味着,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海外奶粉缺口可能還會存在。

蒙牛也早就开始爲海外市場做准備,在2012年,雅士利耗資14億打造新西蘭乳業全資子公司。此外,而蒙牛的貝拉美已經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注冊許可,也完全可以進軍美國市場。

品類來看,嬰幼兒奶粉之外,兒童奶粉、青少年奶粉、中老年奶粉未來市場潛力猶存,蒙牛同樣可以重點關注挖掘。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成人奶粉產品具備的是“營養品屬性”,目的主要是爲成年人、中老年人補充營養。盡管營養需求多種多樣,但並非不可替代,只能通過供給主動創造需求,比如主打補鈣、補鐵、補鋅以及維持腸道健康等等,從而擴需。

當然,國內嬰配粉市場永遠是必爭之地。最後也希望蒙牛能夠用實力撐起奶粉業務的未來,成功在國內奶粉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爲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助力。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开的資料信息,展开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雅士利私有化啓示:奶粉行業不需要“二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