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 | 北約黑手伸向亞太暴露醜陋居心
1年前

  日本媒體日前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與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導人一道出席本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峰會。今年5月媒體還曾披露,北約計劃2024年在日本設立聯絡處。屆時,東京聯絡處將成爲北約設在亞洲的首個辦事機構。

  作爲冷战時期集團對抗的產物,近年來北約持續擴張,還把黑手伸到遙遠的亞太地區,謀求加強與一些亞太國家的軍事安全合作。分析人士指出,北約此舉暴露出其爲維護美國霸權不惜破壞亞太穩定的醜陋居心。

  黑手逐步伸向亞太

  冷战結束後,北約前途命運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但這個軍事聯盟並未壽終正寢,反而持續擴張,先是東擴對抗俄羅斯,現在又試圖涉足亞太。

  其實,早在2006年,美國就在北約裏加峰會前,主張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建立夥伴關系。此舉雖沒有得到峰會與會方認可,但輿論認爲這實際上是北約邁出了“亞太化”的進程。這些年,日韓澳新四國被北約當作其“全球夥伴”的一部分。尤其近年來,北約進一步增強對亞太地區的關注,並逐漸加大力量投射。

  2021年,北約制定了“北約2030年議程”,尋求重振同盟實力,推動新的战略轉型,重點轉向大國競爭,還提出要積極介入全球事務特別是“印太事務”。2022年,北約馬德裏峰會首次邀請日韓澳新四國領導人參會。今年1月,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訪問亞洲,聲稱跨大西洋和印太地區安全緊密相連。6月,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北約將在今年夏天與日本制定完成新版合作計劃,同時將與其他三國制定新的合作計劃。

  不過,在向亞太擴張這一問題上,北約內部也存在不同聲音。法國總統馬克龍已明確表示反對。他指出,如果“我們推動北約擴大勢力範圍和地理範圍,我們將鑄成大錯。”法國國際問題專家多米尼克·特蘭康說,北約是由北大西洋國家組成的,日本距離北約官方劃定的範圍“太過遙遠”。

  一切爲了維護美國霸權

  北約,名義上是跨大西洋同盟,但實際上完全由美國主導。北約染指亞太地區的行爲是服務於美國維護全球霸權地位、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需要。

  美國近年來战略重心日益聚焦亞太地區。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借機與日本等亞太盟友加強互動,渲染亞洲安全威脅,竭力推動北約“亞太化”。2022年,北約出台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將中國定位爲“系統性挑战”。

  韓國東亞研究所所長禹守根認爲,近年來北約在亞太頻刷“存在感”,背後最根本的動力就是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遏制中國的發展勢頭及持續提升的國際影響力。

  但美國的霸權利益不等於盟友的利益,美國將北約引入亞太的圖謀也引起不少國家警惕。特蘭康指出,如果將北約的重心從北大西洋轉移到亞洲,顯然是將中國視爲潛在的敵人,但歐洲和美國在對華問題上的立場是不一樣的,歐洲人認爲中國是必須合作的夥伴,而不是敵人。

  印度尼西亞大學國際關系專家約恩·馬哈茂迪也認爲,盡管美國一直試圖拉攏亞太地區國家,但很多國家並不希望成爲大國爭鬥的棋子,“北約‘東進亞太’很難達成其所謂的結盟目標”。

  威脅亞太地區穩定

  回顧北約歷史不難看出,冷战結束至今,北約的手伸向哪裏,就會在哪裏制造分裂和混亂:轟炸南聯盟,以“反恐”名義發動阿富汗战爭,入侵伊拉克,空襲利比亞……都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文章說,北約作爲冷战及後冷战時期的最大軍事集團,是當今世界冷战思維、零和博弈、軍事集團化的推手,在歐洲、中東、北非、中亞等地區的動蕩中都能看到北約的身影。

  分析人士指出,北約至今仍沉迷於冷战思維和集團政治,劃分“我們”和“他們”,人爲地分裂世界,而若將這種思維帶入亞太地區,恐將嚴重威脅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

  禹守根說,在美國主導下,北約試圖從大西洋繼續延伸到太平洋,將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引入亞洲,不僅加大亞太地區安全風險,還可能打破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減緩甚至阻礙域內國家的發展,對此必須高度警惕。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表示,東盟國家對於北約插手亞洲一直保持警惕和擔憂,認爲這可能給亞太地區帶來軍事衝突和軍備競賽的風險,而且會迫使一些亞太國家背離其奉行的獨立原則。

  作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馬前卒”,日本與北約一唱一和,甘做北約介入亞太事務的跳板。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名譽教授羽場久美子認爲,應該讓更多日本民衆了解北約帶來的威脅,阻止日本政府不斷強化的軍事路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國際觀察 | 北約黑手伸向亞太暴露醜陋居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