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美國“錢袋子”的她訪華後,中美關系怎么走?
1年前

  中新網7月12日電(孟湘君 甘甜 林卓瑋)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後,又一位拜登內閣成員——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

  雖然在北京一家餐廳喫雲南菜,讓76歲的耶倫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短暫地“火”了一把,但這位掌管美國“錢袋子”的女人,此行顯然有更重大的任務在身。

  過去幾天,圍繞經濟等議題,耶倫同中方高層官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直接”“實質性”“富有成效”——離开中國前,她用這三個詞,如是形容這場牽動各方目光的雙邊會晤。

  從布林肯到耶倫,美國高官接連來華訪問,無一不體現美方對處理美中雙邊關系的重視。未來兩國關系發展的關鍵,究竟系於何處?

  中新網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研究員劉衛東及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布林肯、耶倫等人訪華後,中美關系發展做出解讀。

  耶倫:“美國無意與華脫鉤”

  美方“正尋求一個讓美中兩國經濟良性競爭的未來”,美國無意與中國經濟“脫鉤”。這是訪華之行即將落幕時,耶倫所做的表態。

  離开北京後,耶倫繼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再次強調同中方進行了“建設性”和“坦率的”對話。在關鍵性的表態中,她指出,美中兩國在深化溝通上取得進展,“提出雙方關切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討論了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战的途徑,以及在國家安全行動中避免誤解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對中新網指出,耶倫的表態是符合預期的。他認爲,“耶倫在對華問題上比較溫和,希望中美能夠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袁徵認爲,通過溝通,中美之間可以避免誤解,以免雙方對抗升級。在他看來,中美經濟“脫鉤”的可能性很小,因爲這不僅會對美國供應鏈造成劇烈衝擊,還會引發全球經濟震蕩,讓美國及其盟友蒙受巨大損失。

  《紐約時報》也指出,耶倫此訪讓美中兩國間的“深寒”狀態有所緩和。該媒體注意到,耶倫此行與中國新的經濟領導團隊建立了聯系。訪華期間,她談及美國對華經濟策略時,也使用了所謂相對柔和的表述——“多樣化”。

  對話有助於彼此了解

  耶倫是繼布林肯之後,近期第二位訪華的美國內閣高官。

  此前,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貝莎蘭等也已先後訪華。

  對此,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表示,這說明美國比中國更加着急,他們擔心兩國之間出現一些誤判。對於美國來說,如果同中國發生激烈對抗,其國內前景可能難以預料。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則指出,中美高層互動釋放出這樣一種信號——中美雙方都有以更具質量和級別的對話方式,管控好已處在深度战略互疑狀態下的雙邊關系,進而達成逐漸穩定的中美關系狀態。

  李海東進一步指出,如果美方不對話而一味开展對華競爭、對抗,那只能使得區域和全球局勢更復雜。所以,對話本身有助於雙方更清晰地了解彼此意圖和行動趨向,從而爲彼此互動中達成某種程度上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做好鋪墊。

  對華態度的“兩面牌”

  然而,與此同時,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媒體報道,訪華期間,耶倫仍在拿所謂“國家安全”說事,並聲稱將對華採取“針對性措施”。

  曾形容其訪華之旅是“向前邁出積極一步”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也放話稱,“美方將一如既往捍衛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繼續做中方不喜歡的事,說中方不喜歡的話。”

  美國政治家們的對華態度,呈現出兩面性。

  李海東對此表示,美方對華政策呈現出不一樣的調門,原因之一在於,上任兩年多來,拜登政府在與大多數國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美國選擇與中方對抗,或是其推進“脫鉤斷鏈”、撕裂全球化進程的政策的方式,是普遍不受歡迎的。因此,美國开始改變與中國交往的方式。

  但同時,李海東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與中方對話接觸的意圖和目標,“並不是真正地去改善中美關系,而是爲了更便捷地拉攏更多國家,和中國搞战略競爭。”

  他進一步分析稱,“美國的變化多端絕非善意而爲,只是說要換一個‘馬甲’來尋求同一個目標。美國試圖通過操弄不同的議題,包括操弄反復向中方拋出接觸對話的議題,來達成對華更強勢的施壓,(試圖)使世界上更多國家被自己操控。”

  對此,李海東認爲,美國對華政策聚焦於“战略競爭”,在可預期的未來可能不會改變。不過,中美關系本身或將在2023年下半年出現一些緩和跡象,“但這絕不是美方政策導致的。很大程度上,這主要是由於中方在加強對中美關系的塑造力。”

  在李海東看來,美國在對外交往中一直說一些“漂亮話”,但實際行動恰恰相反,無一不是迫使各方選邊站。“對抗思維彌漫在美國的對華政策當中。這不能不說是美對華政策必然遭受失敗的根本原因。”

  中美如何相向而行?

  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系,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面對當前兩國經濟發展及全球性的共同挑战,中美應如何發展關系,如何共同應對挑战?

  對此,專家們給出了進一步的解讀。

  首先,美方應回應中方關切,克制單邊行動的衝突。

  袁徵分析稱,經過四屆政府,美國對華政策已基本定型,在至少五至十年內,較難有大的變動。但在某些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國應正視中方關切,作出正面回應。

  劉衛東也認爲,盡管美國總統拜登聲稱,美國並不尋求新冷战,但對於這類說法,“他很善於去所謂地‘打左燈往右轉’,所以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其次,美方應採取具體措施,把對華友好姿態落在實處。

  袁徵表示,雖然美國對華整體政策短期內很難發生改變,但可以先從細處着眼,在人文交流等領域採取具體措施,並及時採取危機管控措施,爲中美關系回歸正軌注射“強心劑”。

  李海東則指出,中美未來在經貿、氣候變化、核不擴散以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應對等諸多方面,都可以开展合作。此外,民間人文交流渠道總體保持較好狀態,可需繼續加強。從美國各州層面來看,也可能存在與中方合作的空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掌管美國“錢袋子”的她訪華後,中美關系怎么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