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力不足庫存積壓,特步難以走出迷途
1年前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雖然三年疫情衝擊了很多實體行業,但是運動賽道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疫情前後,一些頭部運動行業的企業,依然業績瘋漲。被網友調侃爲“千年老三”的特步集團,也不例外,便是印證。

前不久,特步集團發布了2022年全年業績。財報顯示,特步集團2022年全年收入12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1%。集團經營利潤爲14.64億元,同比增長4.9%。而且,第一季度特步這樣的勢頭還在延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3個月,特步主品牌零售銷售(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同比增長約20%。

不過,盡管特步自2021年創下百億營收,甚至2022年業績增幅高於李寧、安踏,但是其行業第三的地位依然十分“穩定”。不上不下的位置,也讓特步心有不甘,處境尷尬。

品牌力不足,難以擺脫“太土”標籤

提及特步,相信很多人還會想到2018年那條在網上爆紅的相親新聞:阿裏程序員因穿特步去相親被拒絕。彼時,媒體報道稱,一位阿裏巴巴的程序員員工相親被拒絕,女方拒絕他的原因居然是因爲其27歲了,還穿特步來相親。

就是這樣一個喫瓜事件,將“特步”的滿身“土味”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實際上,多年過去,特步這個曾經的“晉江系一哥”,依然沒有去掉這種品牌“土味”,甚至正在成爲“低端”、“沒有品味”的代名詞。

據觀察,消費者對特步的這種刻板的品牌印象,是特步品牌力不足、產品定位格調不高所致。衆所周知,如今是一個消費升級的大時代,人們都傾向於使用品牌形象更好、產品品質更高的產品,即使價格稍高,消費者也寧愿爲其买單。

但是,特步似乎一直不爲所動,而是一直堅守其“走量”思維,所以在產品定位方面,並沒有集中力量向高端市場發力,相反,卻在攻佔“下沉市場”方面有些用力過猛。

瞄准大衆消費、中低端市場,確實給特步的銷量增長帶來了籌碼。但是卻讓其在資本市場十分失意。時鐘撥回至2022年上半年。彼時,安踏上半年營收爲259.65億元,不僅收入首次超越耐克中國,奪下了中國運動鞋服市場老大的寶座,也與曾經的“運動一哥”李寧上半年124.1億元的營收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安踏與李寧的“一哥”之爭激战正酣之時,特步的營收卻不過56.84億元,與第一安踏之間的差距,至少有1.5個李寧。爲此,投資者也开始用腳投票,安踏、李寧與特步的股價之間,也相差數倍。至今200億港元左右的市值,也不過是前兩名的零頭,可謂相差甚遠。

衆所周知,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之所以對一只股票押注,不僅看其是否賺錢(盈利能力),還會看其是否值錢(想象空間)。而在這方面都略佔下風的特步,顯然難以獲得較高的估值。

如果問特步手中還有什么籌碼,那么其營收及淨利潤增速算是一個可圈可點的亮點。2022年特殊全年營收近三成的增長速度,甚至讓安踏、李寧、三六一度也望其項背。

不過,按照其營收規模的增長,特步想要追趕排名更爲靠前的安踏、李寧,恐怕尚需時日。加上如今是一個新消費、新商業的時代,特步品牌力不足的短板如果短期無法補齊,也難言反超。

雙十一瘋狂“去庫存”,特步的焦慮藏不住

雖然2022年雙十一過去大半年,但是業界對特步當時上演的一場舍利求量的“戲碼”記憶猶新。

據特步公布的战報顯示,“雙十一”期間,特步累計线上成交額9.1億元,同比增長約 30%。其中,特步主品牌累計銷售 7.9 億元,同比增長 23%。此前2021年雙十一期間,特步品牌成交額突破5億元,收入同比增長40%。

不過,近10億的成交額數據,卻是特步以大幅降價清理庫存爲代價的。據券商發布的研報顯示,爲了控制庫存水平,特步在雙十一期間採用較去年更加進取的折扣優惠。

“雙十一的首要任務是清庫存,以讓明年輕裝上陣。”特步管理層在2022年三季度交流會也曾公开透露,預計Q4平均折扣率可能在7折以下。實際上,雙十一期間的折扣力度,甚至低於7折。很顯然,此舉雖然對銷量而言立竿見影,卻直接損害其品牌形象及毛利率。

不過,在李寧、安踏等品牌的競爭衝擊下,特步似乎已無更多選擇。加上近年其庫存壓力加大,挑起“價格战”,似乎成了特步手中的最後一張牌。

據了解,近年特步一直庫存高企。據公告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內,特步主品牌零售銷售(包括线上线下渠道)同比增長約20%,零售折扣水平約在七折至七五折,渠道庫存周轉周期少於五個月。

受品牌力影響,庫存積壓幾乎成了特步的常態,由此也導致了其與頭部品牌李寧、安踏體育之間差距巨大,而其後梯隊的鴻星爾克、361度、貴人鳥也在窮追不舍。

而特步與其他品牌之間“开战”,也是從價格折扣开始的。例如,去年雙11,特步、361度甩出大幅度折扣,喊出“折上4折”“不只3折”的降價口號;而作爲第一梯隊的安踏、李寧同樣“自降身價”,參與平台各類的滿減活動。

近年,一個叫做“炒鞋團”的關鍵詞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线,說的是一些賣鞋的商販,趁着每年雙十一、618期間運動鞋品牌打折的機會,低價入手,瘋狂掃貨,從而搏殺數倍差價,從中牟利。於是,“炒鞋團”頻現的行業怪象,也浮出水面。

據媒體記者採訪資深炒鞋人了解到:炒鞋確實賺錢,“炒鞋的利潤率一般在30%以上,扣除平台各項費用仍可以保持在20%以上。但這只是一般的搶鞋,如果能搶到‘大肉’(限量版鞋),利潤率高於50%都很正常。”某炒鞋客表示。

庫存壓力之下,特步的毛利率也低於同行,而且陷入下滑局面。例如,2022年,特步國際毛利率同比下滑0.8個百分點至40.9%。雖然與此同時,四大國產運動品牌的毛利率均有所下滑。但是特步的毛利率水平卻低於李寧、安踏體育等品牌的48.4%與60.2%。

其中,安踏體育毛利率同比下滑1.4個百分點至60.2%,李寧毛利率同比下滑4.6個百分點至48.4%,特步國際毛利率同比下滑0.8個百分點至40.9%,361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2個百分點至40.5%。

據了解,特步庫存積壓的原因,是因爲其渠道存貨周轉天數變長所致。例如,2022年上半年,特步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就已創下上市14年以來新高,由2021年同期的79天大幅增加至106天。而可供對比的數據中,李寧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僅55天,耐克則爲109天,而361度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同比減少11天至76天。

由此可見,行業庫存問題難解,而特步受其影響更深,想要短期扭轉困局,也並非易事。

產品策略亦步亦趨,錯過“國貨”大潮

衆所周知,消費升級大潮的到來,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不過,一直以來特步的產品策略,都是隨波逐流、而不是創新求變。因此,特步也陷入了產品同質化、缺少市場競爭力的困局之中。

據觀察,一味地模仿,不僅讓特步的產品力不足,也讓特步丟掉了“自己”的品牌調性,甚至也在不斷模仿中丟掉了自己,也因爲反復試錯,而錯過了反超其他品牌的最佳時機。

實際上,特步的產品力不足,也與其研發投入不足有關,而其研發投入偏低,也是根本原因之一。據易觀數據顯示,阿迪達斯和耐克研發費用率一般在10%左右。

而2021年,安踏、李寧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1億元、4億元,特步則爲2.5億元。差距懸殊的研發投入,也讓特步的產品“技不如人”,對比之下,特步在營銷推廣等方面投入較大,2022年,特步的廣告及推廣費用約5.8億元,同比增長33%,佔比營收高達約10%。值得一提的是,特步在高研發成本投入下,其所帶來的銷售額收益變化不是很明顯,其性價比暫時難顯優勢。

而在“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策略下,特步瞄准下沉市場發力,入侵被視爲運動品牌真空地帶的“十八线小城”,也無濟於事,更與其進入運動品牌第一陣營的目標漸行漸遠。

結語

作爲運動時尚品牌Top3,特步早年通過“以量取勝”的發展思路,打下了一片江山,在行業擁有一席之地。不過,隨着消費升級時代的來臨,其“重營銷、輕產品”的策略顯得越來越不符合市場需求,越來越不符合時代趨勢。

而隨着安踏、李寧等運動品牌在“新國貨”的浪潮下二次崛起,特步也开始逐漸掉隊了。雖然行業第三的地位還在,但是此時的運動賽道,早已是強敵環伺,而不是昔日的那個運動市場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品牌力不足庫存積壓,特步難以走出迷途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