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省份聯手!中國最大的“經濟區”呼之欲出
1年前


跨區域合作,正在成爲常態。

來源:國民經略

作者:凱風

01

泛珠區域,再次成了熱點。

日前,第十四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簡稱“泛珠論壇”)在廣州舉行,“深化省際交界地區合作,促進泛珠區域協調發展”成了關注焦點。

就在一周之前,2023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召开,各方達成共識:強化重大战略引領作用,加速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可見,跨區域合作,正在成爲泛珠地區的時代主題之一。

泛珠地區,囊括11個省區,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

這些地區,依靠珠江水系紐帶連接在一起,彼此存在地緣、人緣、文化的融合,且在經濟、產業、人口等層面存在密切的往來流動關系。

簡而言之,泛珠地區,以佔全國五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人口,貢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經濟總量,堪稱最大的區域經濟合作區之一。

泛珠三角地區合作,並非始自今日,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由廣東首先提起,並在2004年正式开啓,2016年全面上升爲國家战略,且先後被寫入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規劃。

這一區域,既有以粵港澳大灣區爲代表的發達地區,也不乏人口衆多、市場規模龐大的中西部內陸腹地,這爲人口流動和產業梯度轉移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泛珠三角地區,坐擁粵港澳大灣區、中部崛起、海南自貿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衆多國家战略,這爲區域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泛珠地區崛起,不僅將爲珠三角培育出巨大的產業腹地,也將帶動中西部地區的跨越式發展。

02

泛珠三角地區,爲何能連成一體?

泛珠地區,最初只是簡單的地理概念,由珠江水系牽連在一起,“同飲一江水”是彼此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根據國民經略主筆凱風新書《中國城市大變局》分析,隨着廣東借助改革开放一路晉級爲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珠三角崛起成爲世界工廠,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爲國家战略,以珠三角爲中心的龐大經濟合作區呼之欲出,泛珠地區從地理概念逐步上升到經濟概念。

近年來,國家層面接連出台多份關於產業轉移的文件,“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成了焦點,而本身就不乏產業聯系的泛珠地區自然先行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市市有機場等大基建的迅速推進,讓泛珠地區更加緊密地的連在一起。

在八縱八橫的高鐵網絡中,涉及廣東的“五縱一橫”,覆蓋了幾乎所有泛珠三角區域,囊括從京廣高鐵到貴廣、南廣鐵路,從廈深鐵路、贛深鐵路到納入規劃的跨瓊州海峽高鐵項目。

如今,從廣東到泛珠三角地區主要城市一般可在3小時內通達,湖南、江西、廣西、福建等地的主要城市與廣東更是形成了“3小時高鐵圈”

在此基礎上,泛珠三角區域的人口、商貿和產業流動前所未有之頻繁。

03

泛珠地區,一直都是廣東外來人口的主要來源地,也是珠三角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者。

七普數據顯示,廣東外來人口總規模高達2962萬人,其中來自廣西、湖南的雙雙超過500萬人,而來自四川、江西、貴州等泛珠區域的也均超過200萬人。(參閱《揭曉!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北京上海,都在虹吸誰?》)

與各自戶籍人口規模相比,廣西每8個人、湖南每13個人,就有一個來到了廣東。

這些人,既有最終留在廣東定居的,也不乏帶着知識、資金乃至產業回饋家鄉的,成了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先行軍。

早在2008年,廣東就有前瞻性地提出了“騰籠換鳥”的概念,率先开啓了產業轉型升級,大量來自珠三角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开始向周邊地區轉移。

這些產業,一部分來到了省內非珠區域,誕生了以深汕特別合作區、廣清經濟合作區、廣梅產業園爲代表的“飛地經濟”,助力粵東西北地區的騰飛。還有大量企業,從珠三角通過梯度轉移到了中西部地區,近水樓台先得月,作爲泛珠成員的湖南、江西、四川、廣西、貴州成了最大受益者。

當然,還有一部分企業去了東南亞新興國家,成了這一輪全球產業大轉移的新現象。

就此而言,“中西部省份最大的對手是越南”之類的說法,並非沒有道理,這在凱風的新書《中國城市大變局》中有詳細分析。

04

產業轉移,誰是最大受益者?

產業轉移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正常現象,珠三角曾經是“雁陣模式”的受益者,如今成了國內產業梯度轉移的“領頭雁”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來自港澳地區的制造業向珠三角地區轉移,开啓了“前店後廠”的新模式,助力珠三角迅速晉級成爲“世界工廠”。

如今,當廣東成爲中國第一制造大省,且率先开啓“騰籠換鳥”的產業升級,开啓高質量發展的新探索,大量產業开始向外溢出,“泛珠”地區自然成了最大承接者。

根據《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分析,最近十年,中西部地區GDP增速明顯高於東部地區,除了大基建大投資帶來的助力外,產業西移、產業中移的貢獻不容低估。

與廣東毗鄰的湖南、江西、貴州、廣西,以及四川,正是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

在泛珠框架下,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歷經20多年,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連續舉辦了21屆,而川粵經貿合作也持續了10多年,貴州更是成了廣東的對口扶貧幫扶對象……

這些泛珠省份,幾乎都把“融灣(珠)”作爲重要战略,不僅積極爭搶大灣區的產業,而且拼命全力呼喚在粵商人回歸返鄉創業。

其中,湖南和江西的動作最大,目標最爲明確。

前些年,湖南出台《湖南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方案(2020—2025年)》,大力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務實發展飛地經濟,共同打造湘粵港高鐵經濟帶等。

數據顯示,在湖南的招商引資中,來自泛珠地區的佔比超過半壁江山,粵港澳大灣區是主力的主力。

今年初,《江西省深度融入長珠閩 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十四五”規劃》印發,提出將江西省打造成爲“長珠閩”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與“長珠閩”先進制造業形成供應鏈體系。數據顯示,2022年,江西招商引資額超過1萬億元,其中來自“長珠閩”地區的佔了8成以上,而廣東一地就佔了1/3左右。

江西雖然地處中部內陸腹地,卻素有“粵戶閩庭”之稱,且是唯一與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毗鄰的省份,“四面逢源”的優勢,正是成爲發展的最大助力之一。

湖南、江西積極對接產業轉移,而距離廣東有千裏之遙的泛珠成員四川也不甘人後。

四川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拓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深化川港川澳合作會議機制,共同开拓南向國際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到2020年,四川籤約來自廣東的項目1461個,合同金額1.33萬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396.44億元,佔全省引進資金總量的17%以上。

不僅如此,作爲四川重要城區之一,成都市溫江區在廣州南沙區打造了首個域外科創飛地,這也是成渝地區在大灣區打造的首個反向飛地。

不難看出,在新一輪全球產業大轉移中,泛珠地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 END -

本文屬於轉載,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衆號立場。本公衆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更多精彩視頻就在全景財經視頻號!

點擊圖片可直接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全景財經微信公衆號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11個省份聯手!中國最大的“經濟區”呼之欲出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