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正在舉行的北京InfoComm China,是亞太最具影響力的專業視聽及集成體驗展,但業內人士更傾向於認爲,這其實是一場雲會議市場的“生態展”。
雖然現場展示的各種會議硬件五花八門、無所不有,但在各類硬件的开屏畫面中,展示其支持的雲會議服務提供商的認證LOGO時,不難發現這個市場的集中度其實相當之高,即主要是由互聯網廠商發展而來的專業會議服務提供商在主導,如騰訊會議、釘釘會議等。
而且,更耐人尋味的是,絕大多數硬件廠商都獲得了兩家以上的、處於競爭位置的雲會議提供商的認證或授權,更顯示了這是一個無邊界的殘酷市場,一個正在“打群架”的市場。
1. 雲會議“打群架”白熱化
2020年以來三年間的特殊背景,造成了傳統會議市場的徹底改變和雲會議巨頭的崛起。
早期的軟硬件深度捆綁、由專業會議硬件廠商主導的市場格局已被徹底打破——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發展,網絡資源的成本極速下滑,互聯網出身的巨頭企業得以利用自身先天的資源、技術優勢,把需求側市場的門檻拉低到近乎爲零。
雲會議看着並不復雜,但底層需要強大的音視頻算法能力,後端需要龐大的彈性雲端資源,使得供給側市場的實際門檻極高,這裏沒有“小而美”,明面上是各個軟硬件解決方案商的炮火連天,背後其實是少數幾個巨頭的 “生態战爭”,也就是“打群架”。
比如釘釘會議,從明面看,此次會上宣布音視頻开放算法已商用,將通過算法、軟件能力、硬件能力、整機和模組五種方式去贏得生態夥伴的“擁抱”的策略,其實質則是徹底放棄自研硬件,走純軟件+生態战略的又一次深化和強化。
而這,也是2022年3月,釘釘宣布推出釘閃會等五種認證,整個音視頻硬件體系开始生態化後的又一劑“猛藥”。
不得不說,釘釘會議後來在產品上從快到慢,聚焦體驗,在生態建設上奮起直追,全面开放,和其在歷史上走的幾步彎路,實在關系重大。
如果單論發布時間,釘釘在2017年就上线語音電話、視頻會議功能,遠遠早於騰訊會議。
而盡管騰訊會議最初是一個只爲5萬DAU設計的、帶有一定試驗性質的視頻會議系統。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款雲會議單品,竟然在區區的245天之後,就擁有了自己的第1億名用戶,成爲雲會議市場的領先者。
回看當時騰訊會議vs釘釘的策略,會發現釘釘體系走了一些彎路。
——從战略決心來看,2022年的釘釘體系較之彼時企業微信體系的整體優勢較大,同時也是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需求暴增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整體贏麻了”,故此對騰訊在單點創新上強勢反擊的應對准備不足;
——從產品特點來看,騰訊會議聚焦於“开會”這一場景,更純粹、也更容易獲得心智認知,當時火起來的一批會議軟件也多有類似特點,如Zoom等;
——從用戶體驗來看,騰訊會議有騰訊多年積累的音視頻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用戶並不需要下載企業微信甚至個人版微信,只要用手機驗證碼注冊下載即可使用,而釘釘會議則需要下載釘釘並注冊認證,同時用戶還需要在諸多功能中找到“隱藏”的會議功能。
但是,釘釘並不是一個輕易說放棄的玩家。
2. 快慢之間:打磨細節體驗,也追趕最前沿技術
在意識到騰訊會議已經取得一個身位的優勢後,釘釘會議开始奮起直追。
資源也及時到位,2021年的11月15日,釘釘宣布成立音視頻事業部,下設釘釘蜂鳴鳥音頻實驗室,聚焦研究音頻技術及算法創新,後來又收購了音視頻雲服務公司拍樂雲的核心技術團隊。
但釘釘團隊卻發現,技術的提升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並不能直接劃等號,很多時候用戶的需求是很微妙的,例如,有很多用戶強調开會的時候“沉浸感”不夠。
“沉浸感”是一個沒有客觀標准的優化方向,所以釘釘團隊從細節入手,开始提升一些看上去很小的亮點。比如,大部分人在會議時都會在發言和靜音之間切換,釘釘會議就把這個功能極簡化,使得在會議過程中想發言時,不需要挪動鼠標,長按空格就可臨時發言,松开就自動閉麥。
產研團隊的動作很快,僅半年時間,釘釘會議就發布了 100多項產品體驗優化和數百項技術優化,使得產品界面更簡潔了、操作更快捷、开會也更流暢了。事實證明,這些細節都非常討喜。
當然,僅僅微調細節是不夠的,趕超還要追趕最前沿的技術。
在這方面,釘釘音視頻技術團隊把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到了整個音頻鏈路中,讓 AI 模型不僅僅用在降噪、去回聲和去混響上,也在研究如何用於丟包補償,音頻超分和編解碼器。本次大會上重點發布的算法賦能,就是這些AI算法的真實落地,它們將會陸續應用到釘釘會議的各個合作硬件中,讓整個生態都提升爲全帶語音 AI 降噪的會議平台。
3. 自研or开放的分界线,最後一款自研硬件F2
2020年以前,釘釘是爲數不多的、定位於一個辦公協同套件而又有規模不小的硬件自研團隊的一個體系。
帶着自研硬件這種歷史慣性,釘釘在早期對於會議硬件產品是自研還是开放生態化,實際上是相當的搖擺。早期曾和知名會議硬件廠商聯合摸索過打造終端,也曾拒絕過希望集成和打通的設備商。
究其根本,還是當時釘釘會議的整個硬件战略並沒有梳理清楚,其中,自研硬件並追求軟硬件完美閉環的想法,一度佔據上風。
而相應來看,騰訊會議在非常早期就宣布不做硬件產品,專注做好平台及標准SaaS服務,這就是著名的“被集成”战略,對騰訊會議快速建設夥伴生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實,做軟硬件閉環和主動被集成,如果純從战略角度來說,並無高下之分。
蘋果體系就是典型的全閉環,保證了蘋果能夠實現端到端優化,系統的安全性和生態的“純淨度”都有充分的保證;而谷歌的安卓基本是全开放策略,雖然這也不免導致泥沙俱下,但在智能設備操作系統的總體市場佔有率上,安卓遠遠高於IOS陣營。
釘釘目前的最後一款自研硬件是F2,這是一款相對於F1機型進行重大迭代的標志性產品,主要解決中大型會議問題,集合了諸多的黑科技,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釘釘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F2一體機的研制,從技術上來說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爲了打造F2,釘釘會議惡補了一批音視頻技術方面的算法、軟件、硬件、工程等方面的“短板課”,相當於“讀了一個音視頻領域的博士生”,這些行業know-how的獲取和軟硬件、算法上的突破,打造了釘釘會議獨有的差異化優勢。
“事實上,如果沒有F2研發上的一路顛簸,我們不會在音視頻技術、會議軟件和硬件結合、工程設計等方面那么快的補齊短板,也就無法更通透的了解硬件夥伴的需求點和困難點,以及如何與生態夥伴協同”,釘釘音視頻的生態負責人說:“所以說F2的研發成功是釘釘會議的一個裏程碑,也並不爲過。”
只不過,從產品的角度來看,F2的自研價值極大;而從战略的角度,F2可謂“出世即末代”,它不再是一款單品,而是在上线之時就被定義爲一款“音視頻能力的开放容器”。
這也意味着,釘釘選擇了一條更高效、但也更硬核的打法——用類似競爭對手的策略,希望在正面战場上硬碰硬的开始一場對決。
4. 認證決定下限,賦能決定上限
釘釘會議所面臨的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市場。
這個市場的特點是,硬件廠商大多會和不止一家會議服務提供商合作,兼容性越強,就越好賣;而這種背景下,軟件平台的賦能越有效率、越有深度,就越容易佔據優勢。爲此,釘釘提出了五種認證和五種賦能方式。
先推出認證體系,時隔一年再推出賦能體系,並不是一種巧合。
前面曾敘及,开放生態面臨的問題是容易泥沙俱下,爲了使用戶的體驗保證在一個水准之上,認證體系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認證體系決定了產品體驗的下限,而賦能體系決定了產品創新的上限。
我們重點將分析釘釘在InfoComm大會上面向生態夥伴推出的音視頻算法开放的新策略。
首先,這個能力的开放前提,是釘釘會議通過放棄自研,使自己處於更加中立的地位,讓第三方夥伴有更強的創新動力,同時不與夥伴在硬件層面產生競爭。
而由於雙方的策略都不設置排他屬性,絕大多數的硬件廠商都可以選擇同時接受兩家及以上競爭企業的認證,這意味着市場將徹底進入“打群架”的狀態。
但認證可以兩家都去接受,賦能卻未必能(不絕對),因爲同一個硬件很難容納兩套軟件邏輯,因而,最終決定勝負的,是誰能夠給集成廠商帶來更好的賦能和更多的利益。
在釘釘會議的賦能體系中,“算法被集成”是首要的路徑,說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智能音頻、智能導播、遠場拾音等算法原子化後开放給夥伴。
現在在雲會議市場中應用的算法,並不是普通的算法,所指的都是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中的音頻算法或視頻算法模型。
比如,就音頻3A算法而言,就需要大量的噪音樣本訓練,來去除會議中的環境噪音和幹擾音。再比如,在大型线下會議室裏,需要解決每個發言人說話都能夠被遠端聽到的問題,即便是相距10米。此外,還需要解決發言人在說話時被聚焦的問題,實時保持在畫面C位。
運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模型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如果信號處理的基礎框架沒有和AI做配合,即使是大參數模型來了也無從落地。
這也是爲什么遠程會議進入雲原生階段後,軟件平台的價值快速超過了硬件平台,這是由“算法定義軟件,軟件定義服務”的必然邏輯決定的,也是釘釘賦能的底氣。
以影石Insta360爲例,這是一家全球全景相機市場第一的智能影像品牌,2022年开始涉足視頻會議市場。
但是,雖然影石科技擁有深厚的視頻技術積累,但在音頻3A算法能力上卻沒有積累,也沒有做過會議硬件。故此,影石提出希望獲得釘釘F2上使用的音頻算法、硬件工程化方案。
而釘釘果斷开放了這些能力,使得影石在視頻會議硬件終端領域的基礎研發能力大幅度提升,具備了與F2機相當的遠距離拾音、智能降噪和聲源定位等能力,和釘釘也從早期的客戶關系,成長爲生態夥伴關系。
也並非所有的賦能都要從算法層面开始,例如在釘釘會議的rooms這種特定場景中,就可以將算法及能力打包在釘釘會議rooms內,通過軟件形態向生態輸出。例如,釘釘會議就和英特爾聯合推出了的新一代智能化釘釘會議Windows Rooms,這種降維打擊能力的獲得,與釘釘开放軟件能力和英特爾开放硬件能力上的徹底和通透,也關系密切。
而此前我們反復提及的釘釘F2,也大有用武之地。當初,F2選定高通平台後,釘釘會議的研發團隊自我審視,認爲由自己做核心智能模組並不經濟,於是在高通的推薦下找到了創通聯達。
其中,釘釘負責整機的定義和輸出音視頻算法,而創通聯達則包下了模組的打造工作,最後,這一產品得以問世後,直接通過ODM的形式對外推出,獲得大量的海外訂單。
而雙方开發的核心模組則直接成爲另一種賦能方式,直接提供給許多需要嵌入模組能力的硬件企業,可以說,釘釘會議爲F2流的每一滴汗水都沒有被浪費。
可以說,由於釘釘會議非常及時的調整了策略,充分發揮了身段的柔軟和賦能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其在生態建設、海外市場、渠道市場等方方面面都开始贏得主動,加之釘釘套件的用戶規模和市場優勢,使得其快速縮小了與騰訊會議在細分賽道的差距。
某種意義上,說是生態策略的改變才改變了釘釘會議的發展道路乃至命運,也並不爲過。
結語: 會議市場的終局模式是什么?
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雲會議市場是否存在終局模式?
事實上,作爲一個資源、技術、能力、渠道都要求非常高的市場,目前雲會議市場的集中度已經非常之高,基本形成了騰訊會議和釘釘會議的兩強格局。
筆者認爲,真正會影響到未來的終局模式的,一個是大模型等先進技術的應用落地,另一個就是生態格局,而後者更爲關鍵。
音視頻算法的大模型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未來會議產品基礎體驗的天花板有多高,而生成式AI大模型則是在業務場景層的最大變量。
特別是基於生成式AI能力,釘釘會議推出的一系列AI功能,讓會議的基本形態都开始發生變化:智能生成重點突出、章節清晰的會議紀要、用自然語言“指揮”會議系統、“以文生圖”來爲對話生成多樣化的虛擬背景……這些都可以爲企業用戶帶去更高效的开會體驗,甚至已經在逐步變革人們的工作協作方式乃至組織形態。
在這一點上,釘釘會議無疑在生成式AI的落地突破上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而另一變量則是生態建設,生態建設將決定是否有足夠多的用戶參與催生基於新需求和新場景的創新;是否有足夠多高價值數據的產生;是否有足夠大的用戶體量參與攤薄成本等等,這一切都需要生態夥伴的充分參與。所謂的五種認證和五種賦能,本質上還是想把生態做大,而前提是,只有先讓生態硬件廠商找到新的生意、拓展到新的市場,才能收獲生態帶來的回報。
因此,會議市場的終局模式之战,即是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落地之战,也是生態建設之間的終極PK。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雲會議們开始打群架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7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