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爲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各方對於加強與中國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作充滿期待。
“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新時代十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國際人士認爲,中國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綠色日益成爲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曾到中國多地參觀訪問,到處都能感受到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埃及共產黨總書記阿德利表示,中國很多村莊山水秀美,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美麗景色令人流連忘返。“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祕魯國立聖馬科斯大學亞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諾曾多次到訪中國,見證了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表示,中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战,持之以恆植樹造林種草,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目前已成爲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中國可再生能源开發利用規模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等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綠色發展動力不斷增強。”
“中國爲保護生態環境付出了巨大努力,從近年來荒漠化防治取得的豐碩成果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的堅定承諾和決心。”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祕書處高級主管馬塞蘭·薩努曾兩次來華學習治沙經驗,非常認同中方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他看來,中國的防沙治沙舉措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只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對整個地球都至關重要。”
“中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多年保持‘雙增長’,2000年到2021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我們看到,中國探索出一條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战略研究所顧問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爲全人類樹立生態文明發展的典範。
奧地利中國與東南亞研究所所長哈內斯·費爾納表示,中國是全球綠色轉型的領跑者,在該領域的研發和實踐處於世界前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取得,與中國善於從宏觀層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動態調控和規劃、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密不可分。”
“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新徵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重大關系,令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國—非洲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印象深刻。他表示,如何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是世界性難題。“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爲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指明方向,爲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表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鼓勵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培養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就。“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爲國家發展重要目標,堅持綠色、包容、可持續發展。以荒漠化防治爲例,中國將防沙治沙與產業培育、精准扶貧相結合,實現了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
布希巴看來,中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前景光明,令人期待。“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領域爲世界作出了表率,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這是中國爲世界提供的寶貴財富。”
“過去10年,中國爲綠色發展投入了龐大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在陝西延安附近的村莊,我看見曾經荒涼的黃土地上已長滿樹木。”烏茲別克斯坦《人民言論報》副總編輯魯斯蘭·肯扎耶夫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中國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將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巴西巴伊亞州政府規劃祕書處官員弗朗西斯科·戈麥斯表示,目前,很多中企在他所在的巴伊亞州投資興業,助力當地清潔能源、低碳經濟發展。“巴西希望向中國學習國土綠化、造林融資及其技術,以恢復我們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作爲最早籤署和批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積極开展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荒漠化防治等方面國際合作。
阿德利注意到,中國積極向世界分享綠色技術和經驗,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幫助有關國家荒漠化治理取得新進展。中國還爲非洲援助實施綠色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在非洲建設低碳示範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範區等,“中國在幫助非洲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環境治理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風電、太陽能裝機容量佔全球1/3以上,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率先出資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在馬來西亞“一帶一路”委員會祕書長梁志華看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列爲重點合作領域之一,彰顯了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大國擔當,爲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對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意義深遠。”
今年6月,布希巴聯合中方專家和農業科技企業,將在中國新疆成功應用的“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帶到海灣國家阿曼,开啓爲期3年的試驗示範種植合作。布希巴表示,環境治理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國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中國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將環境治理經驗和技術分享給世界,爲全球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薩努表示,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框架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同各國分享生態環境保護經驗,以實際行動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攜手各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將爲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本報北京、开羅、墨西哥城、約翰內斯堡、阿斯塔納、柏林、迪拜、曼谷、內羅畢、裏約熱內盧7月19日電 記者俞懿春、崔琦、黃培昭、彭敏、閆韞明、李強、劉仲華、管克江、劉慧、黃煒鑫、時元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爲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