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糧心之約”:汾酒高增長的“第一把鑰匙”在哪?
1年前

7月26日,“走進汾酒第一車間——全國主流媒體原糧(豌豆)基地行”在美麗遼闊的張北草原舉行。

近年來,加強原糧基地建設、講好品質故事成爲越來越多酒企關注的焦點。邀請全國主流媒體人走進“第一車間”,汾酒在業內率先發起並堅持至今,這個看似“常規”的年度動作,卻暗含深意。

“品質是品牌的基石,品牌是品質的外在表現,品質決定了品牌的深度和厚度”,汾酒集團董事長袁清茂曾如此表示。從原糧種植开始築牢品質基石,便是汾酒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色、顯著優勢和有力保證。

共赴“糧心之約”

隨汾酒的腳步,走進美麗遼闊的張北草原,看點都有哪些?

據了解,活動期間,來自全國主流媒體人深入汾酒張北草原原糧(豌豆)基地,探尋汾酒“向下扎根的力量”,感受一顆麻豌豆從田間地頭到舌尖美酒的蛻變過程。

原糧是決定釀酒品質的第一道關卡,“種在哪裏”則是其中的首要決定性因素。


李振寰

汾酒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副董事長李振寰表示,早在十余年前,汾酒就堅持品質爲基,從源頭开始,以高標准、嚴要求來把控原糧品質,开始自建原糧基地的工作,制定了“測天下吉壤爲我所種,匯天下好糧爲我所用”的目標,並根據高粱、大麥、豌豆三大原糧農作物生長特點及區域環境優勢,選擇在國內原糧主產區、核心區、優勢區進行空間布局。


韓英

汾酒總工程師韓英介紹,張北壩上草原是國家無污染、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之一,爲汾酒的綠色品質奠定了堅實的產品基礎——張北草原的種植區域地處半坡丘陵地,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通風條件極佳,黑土地略帶砂性,不含重金屬元素,爲麻豌豆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

汾酒綠色原糧供應商之一——祁縣三禾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春生透露,汾酒在張北縣、沽源縣、尚義縣已發展了綠色豌豆基地10萬畝,從綠色原糧種植、收購、儲存、配送等環節,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質量管理,豌豆分類、分標准建立數字化質量管理體系,爲汾酒原糧質量提供了保障。“在汾酒原糧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將進一步樹立質量管理旗幟,爲汾酒發展貢獻力量”,郝春生表示。

不僅植基地選址科學,汾酒還高度重視釀酒原糧品種的選育工作。


楊維才

早在2022年,針對汾酒高檔產品,汾酒即選育了“汾粱30”“汾麥30”。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楊維才表示,“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酒業的芯片,很高興看到汾酒集團如此重視原糧供給保障工作,把原糧種植作爲汾酒的‘第一車間’,做得非常到位。”

活動現場,汾酒分別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籤訂汾酒原糧和大麥產業技術研發战略合作框架協議。下一步,汾酒將會在種子研發方面持續發力,加大對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工作,實現農業發展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


謝旗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旗表示,不同的釀酒原料,孕育了中國各大名酒,且風格迥異。好糧釀好酒,良種還需配套良法,要發揮農業科技“組合拳”的保駕護航作用,讓良種真正實現節本增效。

汾酒與張北的“糧心之約”,至今已走過11年,這樣的久久爲功,在汾酒原糧體系中並非個例。


陳兆雲

現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兆雲爲汾酒頒發了白酒綠色原糧示範基地證書。他表示,支持建設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不僅從源頭上爲汾酒釀造提供了優質原料,還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搭建了有效渠道和平台,充分彰顯了汾酒的責任與擔當。

從張北草原原糧(豌豆)基地出發,業界看到了汾酒爲打造清香酒魂注入極致匠心,以及爲做強種業“中國芯”所貢獻的力量。

將汾酒匠心真實、完整地

傳遞給消費者

這是汾酒第三年舉行“走進汾酒第一車間—全國主流媒體原糧基地行”。在過去兩屆活動中,來自全國的主流媒體人還曾先後走進汾酒山西沁縣高粱基地、甘肅山丹馬場大麥基地。

“進一步挖掘汾酒始於文化、忠於品質、成於擔當的深層內涵,向廣大消費者講好一個‘有歷史深度、有精神高度、有文化濃度、有品牌美譽度’的汾酒故事”,環球時報社副總經理徐濤談及本次張北草原之行的初衷時如此表示。

李振寰介紹,在繼續向全國媒體开放“第一車間”的同時,今年還將爲媒體頒發“督糧牌”,讓大家切實感受汾酒的“糧心”,將汾酒的匠心真實、完整地傳遞給消費者,進一步爲汾酒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敢於开放、接受監督,汾酒的信心源於其一直堅持的長期主義品質路线。


2015年,汾酒宣布執行“嚴於國際標准”的內控標准,企業標准在全行業率先公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率先公布與國際接軌,率先公开承諾執行國際標准。2022年6月,汾酒籤發《汾酒質量提升白皮書》《汾酒產品質量監控總圖》。

其中僅《汾酒產品質量監控總圖》,就對從田間到餐桌的7大板塊、124個環節,297個質量監控節點、3259個質量控制參數進行責任化,嚴格、規範、高標准控制產品質量。

“糧心”的表現,是汾酒行業和消費者公認的高品質。


汾酒被譽爲最幹淨的白酒,其釀酒工藝亦被稱爲白酒行業的教科書。從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獲得“中國名酒”稱號,到1964年“汾酒試點”,再到1986年獲國家質量獎……及至當下,汾酒以其品質受到行業的認可和消費者的追捧。

通過對“走進汾酒第一車間”這一IP的深度打造,以及全國主流媒體“身臨其境”的體驗,有助於在更大範圍講好汾酒品質故事,向消費者全面、真實、立體展示高品質的汾酒,更將講好酒業的汾酒篇章。

汾酒的“糧心”,不僅僅體現在爲人民美好生活幹杯,還體現在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汾酒在種子、肥料等方面,對貧困地區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在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等提供了技術支持,幫助增產增收……打造了一份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汾酒樣本”。


郭剛剛

國家大麥青稞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認爲,汾酒作爲民族品牌,每年採購的高粱、大麥、豌豆百分之百來自國內各大產區,在支撐區域發展和鄉村振興方面發揮着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李振寰表示,每一次原糧收獲,都是品質提升的新基點,每一次品種優化,都是種業振興的新作爲,每一次產業幫扶,都是社會責任的新擔當。

汾酒“顯著優勢”集中體現

7月24日,汾酒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經初步核算,2023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90.11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3.98%左右;預計實現淨利67.7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5.15%左右。

實力強,強在競爭優勢。當“汾酒速度”再次表現出韌性,汾酒持續表現出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這無疑是汾酒“顯著優勢”的集中體現,品質建設已經爲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築牢基石。

李振寰表示,汾酒始終保持着較快的發展速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品質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底,汾酒原糧基地整體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30萬畝,形成土地 “一備案+五統一”的原糧基地種植管理模式。在李振寰看來,這些遍布全國各地的原糧基地作爲汾酒生產的“第一車間”,是推動汾酒高質量發展的起點。


在白酒行業,“噸位”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地位”,130萬畝原糧基地種植面積,爲汾酒生產和儲酒能力奠定了基礎,進一步則爲企業中長期可持續發展構築了保障,更成爲企業品牌復興的核心支撐。可以說,從高品質的原糧,便是解开汾酒高增長密碼的“第一把鑰匙”。

袁清茂曾表示,“白酒產業,品牌爲王。汾酒的復興,最關鍵的核心就在於品牌復興,而品質決定了品牌的深度和厚度。”顯然,汾酒正以原糧產業實踐探索,構築更強大的品質力,支撐企業更快發展。

根據“123”汾酒復興總綱領,2023年是汾酒“管理現代化提升年”。袁清茂強調,2023年是汾酒復興第一階段的衝刺期,汾酒人要積極踐行汾酒復興綱領,進一步統一思想、拼搏奮進,加快推進汾酒高質量發展,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山西篇章,貢獻汾酒力量。

顯然,從品質出發,汾酒已經形成了品牌復興的最鮮明特色、最顯著優勢和最有力保證的“汾酒特色道路”。

內容來源:雲酒頭條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再赴“糧心之約”:汾酒高增長的“第一把鑰匙”在哪?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82757.html